哲学研究

哲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Philosophical Research

杂志简介:《哲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40/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本论》研究、艺术经典的哲学探讨、近现代中国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外国哲学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0216
国内刊号:11-1140/B
全年订价:¥ 700.00
创刊时间:1955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6
复合影响因子:1.32
总发文量:2433
总被引量:25643
H指数:57
引用半衰期:7.3125
立即指数:0.0773
期刊他引率:0.9801
平均引文率:11.4091
  •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四大基本命题辨析

    作者:侯惠勤 刊期:2010年第10期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于许多人而言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说“熟悉”,是因为人们多少都知道一些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的观点,至少承认其对于工作和学术研究的指导意义;说“陌生”,是因为许多人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其根本立场、基本原理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不了解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其实就是其思想体系和思想路线。因此,

  • 人性与人的本质及人的发展

    作者:陈新夏 刊期:2010年第10期

    长期以来有一种误解,认为马克思只承认人的本质而否认人性。对此,本文将从文本分析和关于文本的当代性重释的结合上,对马克思关于人性及其与人的本质关系的理解作出重新考察。考察将从两个路径展开:一是考察马克思是否承认人性;二是考察马克思对抽象人性论的批判是否意味着否定人性。

  •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形成的历史与逻辑考察

    作者:洪光东 刊期:2010年第10期

    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横向结构与纵向演进的学说,它是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之一。近一个时期以来,学术界有不少人对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提出了置疑:有人否定社会规律的客观性,认为社会规律就是人的实践活动规律,它“纯粹是一种思辨的思维运动”;有人更直接把社会规律说成是“人的思想和意志所创造的”,只是“认识的产物”和“...

  • 马克思的研究方法新论

    作者:袁银传; 郭强 刊期:2010年第10期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关于研究的论述(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3页),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关于政治经济学的“两条道路”的论述(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7—26页),表现出其研究方法的三个要点:第一,研究方法是一个关于方法的集合,既包括本体论和认识论层面的方法论,又包括具体的在...

  • 财富幻象:马克思的历史哲学解读

    作者:范宝舟 刊期:2010年第10期

    财富幻象是人们脱离财富的物质实体构成、财富生成的社会历史关系和财富的属人性,而在主观上通过感觉、意念、联想和想象路径所形成的关于财富的意向性存在。这种意向性存在把作为财富一般形式和一般代表的货币理解为是财富的本质;把资本当作纯粹的物,幻想为财富生成的内在根据;把人们财富欲望的满足及其具有的享受功能,幻想为对人的本质的...

  • 玄学、理学“身心之学”的发展理路

    作者:朱汉民 刊期:2010年第10期

    身心之学是古代中国人对个人身体与精神的思考。在中国思想史上,对身心问题的关注往往与士大夫个体意识的兴起与强化有关。魏晋士大夫的自我觉醒,表现在学术思想上就是建构以个体生命为核心的身心思想。宋明理学则明确将自己的思想学说称为“身心之学”。宋明儒家的身心之学,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修身的学问,同时也是一种关于个体存在的学问。当...

  • “中民之性”:论董仲舒的人性学说

    作者:陆建华 刊期:2010年第10期

    在儒学史上,董仲舒乃开风气的人物,但是,其身后相对落寞。时至今日,囿于唐宋诸儒的偏见,学界对其关注依然不够。客观地说,人性学说并非董仲舒思想的重点、核心,但是,其对后世儒家人性学说的影响却是十分巨大的,无论是韩愈、李翱,还是张载、二程、朱熹,都受其影响。即便如此,学界对其也少有深入细致的研究,目前的研究成果拘限于“性...

  • 理是一还是多?

    作者:沈顺福 刊期:2010年第10期

    理是宋明理学的核心范畴。朱熹继承了其老师的观点,明确提出理一分殊说:“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及在人,则又各自有一个理。”(《朱子语类》,第2页)但在朱熹看来,世界只有一个理。他以月亮为喻,虽“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而见,不可谓月已分也”(同上,第2409页)。理是天月,具体的事物便是那水月;不同的水面...

  • 冯契对20世纪中国哲学的贡献

    作者:王向清 刊期:2010年第10期

    冯契毕生从事中国哲学史和哲学元理论的研究,建构了“智慧”说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阐明了人类的认识怎样由无知到知、由知识到智慧的矛盾运动;主张哲学智慧的价值在于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从而为理论如何联系实际指明了方向,为20世纪中国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 从生产性想象力到知性运作——关于康德的“超绝图型法”

    作者:钱捷 刊期:2010年第10期

    作为康德批判哲学核心的超绝(transzendental)演绎,其基本方略就是在明示性地证明纯粹知性范畴是构成可能经验的必要条件的同时,证明这种条件自身的可能性。这一明示性证明的关键在于,证明能够在被康德坚定地设定为“具有不同的认识根据”的知性与感性之间构成一种统摄与被统摄关系。只有解决了这一关键问题,才能最终回答“验前(apriori...

  • 论能力之知:为赖尔一辩

    作者:郁振华 刊期:2010年第10期

    近年来,在英美哲学界,由于斯坦利和威廉姆森(J.Stanley and T.Williamson)的《知道如何做》(“Knowinghow”,2001)一文的发表,knowinghow和knowingthat的关系问题,再度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众所周知,knowinghow和knowingthat这对概念进入哲学文献,获得哲学上的重要性,和赖尔的工作是分不开的。(cf.Ryle,1946,1949)自赖尔以来,

  • 物何以显现自身?——论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中的“物”

    作者:卢春红 刊期:2010年第10期

    《艺术作品的本源》是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代表性著作之一,也是海德格尔思想之路的标志性作品。在这篇文章中,海德格尔思想的关注重心发生了一个变化,即从早期对基础存在论——此在的关注,转变为对存在自身的关注。在存在展示自身的诸方式中,艺术乃是首要的方式。因而,海德格尔首先通过对艺术的探讨开始其存在之思。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

  • 如何消解新版心脑同一论的结构性难题?

    作者:王球 刊期:2010年第10期

    在自然主义态度的驱使下,大多数致力于探索心智本质的哲学家都遵循了这样两个信条:第一,一切事实都能被自然科学所穷究,不存在“超自然”的事物(即本体论的自然主义);第二,科学方法应当用来研究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包括“人类精神现象”(即方法论的自然主义)。如此一来,

  • 首届“洪谦优秀哲学论文奖”评选结果揭晓

    作者:江怡 刊期:2010年第10期

    “洪谦优秀哲学论文奖”是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设立的奖项,专门用于奖励国内45岁以下(含45岁)的青年学者在分析哲学领域中近五年内发表的优秀论文或优秀博士论文,由武汉大学哲学院独家资助。该奖项于2009年9月正式启动,首届评奖结果已于近日揭晓。

  • “可表达”与“可交流”--解读“感受质”问题的一种可能路径

    作者:王姝彦 刊期:2010年第10期

    “感受质”(Qualia)问题是当代西方心灵哲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直接关涉到如何理解人类心灵活动的本质。如果按照传统的或主流的物理主义方案,“感受质”似乎可以理解为人类生理活动中的某种特殊机制,但这样的解释并没有很好地说明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之间的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