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哲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Philosophical Research

杂志简介:《哲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40/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本论》研究、艺术经典的哲学探讨、近现代中国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外国哲学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0216
国内刊号:11-1140/B
全年订价:¥ 700.00
创刊时间:1955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6
复合影响因子:1.32
总发文量:2433
总被引量:25643
H指数:57
引用半衰期:7.3125
立即指数:0.0773
期刊他引率:0.9801
平均引文率:11.4091
  • 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作者:王新生 刊期:2007年第08期

    考察社会生活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以认知为目的而进行的描述和分析,本文称之为科学认知的考察方式;一是以价值评价为目的而进行的规范建构和辩护,本文称之为规范理论的考察方式。它们代表着社会理论的两种不同进路,而一种蕴含丰富的社会理论往往需要在二者的交叉融贯中阐释问题。规范性的考察进路以规范性问题为核心,但规范性问题牵...

  • 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及其世界观意义——与孙正聿先生商榷

    作者:李荣海 刊期:2007年第08期

    历史唯物主义究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什么位置,这一直是一个存有争议的问题。孙正聿先生所发表的《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载《哲学研究》2007年第3期,以下简称孙文)一文,试图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文章的思想主旨,即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只有当“历史”作为解释原则而不是研究对象时,才具有“新世界观...

  • “马克思学”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设

    作者:周嘉昕 刊期:2007年第08期

    作为一种学术舶来品,“马克思学”在中国并非新物:上世纪80年代初便伴随“青年马克思”的有关讨论而得到介绍;到了90年代中期,更是借由“恩格斯问题”而引起人们关注,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着力批判的错误倾向之一。今天,“马克思学”却好像不仅成了马克思文本研究的标尺,更俨然大有取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之势。为了正确对待这种特殊...

  • 用辩证的态度解读辩证法

    作者:程本学 刊期:2007年第08期

    在当今新潮迭出的哲学园地里,辩证法的内容几乎成了妇孺皆知的常识。然而,关于辩证法,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有些地方还存在着误解。正是这些误解,使得辩证法一度成了某些实用主义者手中“变戏法”的工具,蒙上了“诡辩论”的不白之冤。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其中根本原因,是对辩证法本身没有采取辩证的态度,

  • 论良知的呈现

    作者:程志华 刊期:2007年第08期

    20世纪初叶,熊十力在与冯友兰交谈时曾提出一个命题:良知是呈现。对于当时的情况,牟宗三记载道:“三十年前,当吾在北大时,一日熊先生与冯友兰氏谈,冯氏谓王阳明所讲的良知是一个假设,熊先生听之,即大为惊讶说:‘良知是呈现,你怎么说是假设!’吾当时在旁静听,知冯氏之语底根据是康德。而闻熊先生言,则大为震动,耳目一新。”

  • 从宋学、汉学到戴学——中国主流文化近代转型的深层学术背景探析

    作者:张允熠 刊期:2007年第08期

    以儒家学说为主流的中国本位思想文化在历史上发生了几次转型,影响较大的有西汉神学化的儒学、宋学化的儒学、明代心学化的儒学、清代经学化的儒学和现代西学化的儒学。在这几次大的转型中,西汉董仲舒的儒学本质上是外儒内法,兼涉黄老刑名,实际上是对先秦学术的整合;宋代儒学体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明代心学可以看作宋学的一个支脉和延...

  • 明体达用:儒家礼学的当代转换

    作者:李祥俊 刊期:2007年第08期

    礼学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国称为礼仪之邦,儒家礼学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儒家礼学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里备受推崇,但在近现代社会转型中却饱受批评,在当代儒学的创造性转化思潮中也黯然退避。那么,儒家礼学的真精神究竟是什么?它能否在经过转换后为现代社会的伦理制度建设提供一份资源?这是儒学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本...

  • 黑格尔与启蒙——纪念《精神现象学》发表200周年

    作者:张汝伦 刊期:2007年第08期

    启蒙运动构成了黑格尔思想发生和形成的一个主要思想背景和语境。按照黑格尔的第一个传记作者罗森克朗茨的说法,黑格尔的教育结合了启蒙的原则和古典研究。(Rosenkranz,S.19—21)黑格尔著作的编纂者霍夫麦斯特也指出,启蒙运动的整个传统构成了黑格尔教育的背景。启蒙对黑格尔成熟的思想有更微妙的影响:“18世纪的思想不仅是他体系的原材...

  • 维特根斯坦对意向性问题的重新思考

    作者:张庆熊 刊期:2007年第08期

    在维特根斯坦的后期著作《哲学研究》中,有一些涉及意向性问题的论述。我读它们的时候,总觉得它们是有所针对性的,像是针对布伦塔诺和胡塞尔的。最近阅读新近出版的《维特根斯坦的声音:维也纳团体,维特根斯坦和魏斯曼》(The Voices of Wittgenstein : The Vienna Circle, Ludwig Wittgenstein and Friedrich Waismann )(以下简称《维特...

  • 早期现代哲学中的语言问题

    作者:杨大春 刊期:2007年第08期

    尽管用“语言学转向”不足以反映20世纪西方哲学的全貌,但对语言问题的普遍关注却是该时期不争的事实,这无论从大陆现象学和结构主义一后结构主义来看还是从英美分析哲学来看都是如此。然而,为了真正把握语言问题在这一时期哲学中的意义,必须联系整个现代哲学及其演进来看待,尤其必须回到它们的源头——早期现代哲学中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

  • 主体论文化话语的终结——关于福柯现代认识型概念的考察

    作者:陶秀璈 刊期:2007年第08期

    福柯《词与物》一书的主题是继尼采宣告“上帝之死”后接着宣告“人之死”。这一惊人之语实际上宣告了自笛卡尔和康德以来统治西方文化的主体论的终结。主体论(Subjectivism)是一种把人置于文化的中心地位,把人作为知识和文化的奠基者、创造者和最高目的的文化观念。这一文化观念是近代西方认识论转向的必然产物,它担负着从传统观念走向现代...

  • 层次,形式与实在

    作者:陈刚 刊期:2007年第08期

    20世纪的科学对哲学所产生的最重要的成就是提供了一种层次的世界观,即世界的结构是多层次的。物理科学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的探索和目前已经取得的成就使我们确信,我们的世界是多层次的,世界具有层次的结构。对世界层次结构的分析对形而上学和整体的哲学具有明显的意义。如果说中国哲学界过去曾经讨论过世界层次结构和物质是否无限可分的辩...

  • 论当代科学从发现到发明的方法论转换

    作者:张之沧 刊期:2007年第08期

    当黑格尔从哲学的高度表明“人的需要和智慧曾发明无数多的运用和征服自然的方式”(黑格尔,第7页)的时候,这实质上是说:人不只是能够进行“发现”的动物,更是能够进行“发明”的生灵。也正是在“发明”的意义上,尼采才说,能够创造新的名称和“事物”的人类“只能当创造者”。(尼采,第92页)。事实也证明,从古至今,科技史上的许多重...

  • 论“确认悖论”

    作者:王军风 刊期:2007年第08期

    确认理论是经验科学的基础理论,但由于内部产生了严重的悖论,致使其本身的基础一直没有稳固下来,这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科学本身的稳固性。

  • 论描述的性质及其规则——兼及悖论产生的描述根源

    作者:王天思 刊期:2007年第08期

    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描述具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性质。这些性质决定了描述必须遵循特定的规则,违反这些规则会导致不合法描述。人类认识史上的许多认识迷误都与不合法的描述有关,悖论就是描述违反规则的结果。因此在对描述的性质进行深入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描述规则,当具重要意义。本文仅就描述的两个较为隐秘的性质,对描述的两类重要规则作一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