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哲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Philosophical Research

杂志简介:《哲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40/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本论》研究、艺术经典的哲学探讨、近现代中国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外国哲学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0216
国内刊号:11-1140/B
全年订价:¥ 700.00
创刊时间:1955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6
复合影响因子:1.32
总发文量:2433
总被引量:25643
H指数:57
引用半衰期:7.3125
立即指数:0.0773
期刊他引率:0.9801
平均引文率:11.4091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进路

    作者:孙麾 刊期:2006年第10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困境不是一个文本及其解读的问题。文本解读的最高境界至多是在历史语境中复原马克思的肖像。虽然这种研究包含着改变意识的要求,但所能达到的仅是要求用另一种方式来解释现存的东西,或通过另外的解释来承认现存的东西,这仍然停留在纯粹精神的世界范围内。回归文本的旨趣,不管是从思维推向存在还是把存在改造成思维,抑...

  • 论商品记号的价值取向的转换——关于消费活动精神性转向的哲学思考

    作者:韩震 刊期:2006年第10期

    博德里亚在其《消费社会》一开始就指出:“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博德里亚,第1页)欧美靠工业革命和殖民地的掠夺,最先进入富裕的消费社会。经过20多...

  • 作为人的生存本性的形而上学——兼作对马克思哲学的一个辩护

    作者:旷三平 刊期:2006年第10期

    形而上学在当今时代如此时运不济,据说它存在着两个致命的“硬伤”:一是与科学对立,二是与人性相悖。科学主义、人本主义两大现代哲学流派几乎共同掀起“拒斥形而上学”、“颠覆形而上学”的思潮,后现代主义提出的“解构形而上学”、“消解形而上学”的口号更是为这一思潮推波助澜。但是,笔者认为,撇开科学不谈,仅就人性而论,形而上学在...

  •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问题的思考

    作者:董振华 刊期:2006年第10期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也成为研究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这既是当代社会实践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的挑战和要求,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当代社会生活、社会实践急剧变动的情势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创新、必须对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作出回答,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强烈...

  • 资本概念的三个基本维度——及资本人格的个性化演变路径

    作者:汪丁丁 刊期:2006年第10期

    学界对资本与现代性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但过去人们往往倾向于一种批判并拒斥的态度,诸如“现代性的弊端”、“资本的罪恶”之类的话语,不仅在学术界,即使对社会公众也是耳熟能详的。这种情况只是到了晚近才出现了变化:对于资本与现代性问题的研究开始超越单纯的价值判断的方式,较多地侧重于考虑韦伯所说的“现代化不仅是西欧的...

  • 现代性后果:从主体性哲学到主体性资本

    作者:张雄 刊期:2006年第10期

    关于现代性后果的反思,一个十分重要的路径不可忽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契合,即对主体性哲学和主体性资本的双向追问。笔者以为,现代性后果不仅指向主体性哲学,更涉及到主体性资本。主体性哲学是现代性思辨逻辑的核心程式,而主体性资本则是现代性社会生存本体论的重要根基。透视资本社会的历史流转过程,我们只有从货币化生活世界的资本逻辑...

  • 孟荀之辨

    作者:黄克剑 刊期:2006年第10期

    孟子和荀子皆可谓孔子身后儒门之巨擘,但同是以孔子之道的传承者自许,二者的分歧却是如此之大,以致苟子在其《非十二子》一文中痛诋孟子之学“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至宋儒苏轼则反其说而称:“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

  • 《老子》的原创与诠释

    作者:刘学智 刊期:2006年第10期

    以“道”为核心的意义系统的开创是老子的贡献。虽然“道”这个字在殷周以来就广为使用,不仅《六经》中有,甚至甲骨文和金文中也出现了,但其大都是在具体的意义上使用的。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有试图在超越的意义上使用“道”的趋向,如说“吾道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下引只注篇名)、“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人能弘...

  • 王夫之对理学诸命题的总结

    作者:向世陵 刊期:2006年第10期

    王夫之作为明清之际的一位思想大家,对于宋以来理学发展中提出的理、气、性、心等本体性范畴和相关的哲学命题进行了系统的清理和总结。从历史的角度说,这表明王夫之对自己所处的学术环境及可能承担的使命已有清醒的认识,即重心已不在提出新的范畴和命题,而在对既有学说及其思想体系作重新诠释。

  • 朝向未来与立足当前——孟子与荀子人性论及其效应的比较考察

    作者:储昭华 刊期:2006年第10期

    海德格尔曾强调指出,一切问题都只有置入时间境域之中加以透视,才有可能透过表象找到认识歧异的根源所在,从而真正把握问题的精髓与实质。(参见海德格尔,1987年,第24页;下引海德格尔文献略人名)这一方法对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哲学中的人性论,特别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孟子的性善论与苟子的性恶论的差异问题,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老子》的神秘主义思想——史华慈的《老子》思想研究

    作者:张娟芳 刊期:2006年第10期

    本杰明·史华慈(Benjamin I.Schwartz,1916-1999),曾任哈佛大学历史学、政治学教授,兼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理事会学术政策主任,主要研究中国外交政策史和思想史,专长于中国现代史和中国思想史研究。其主要著作有:《陈独秀和对现代西方的认可》、《儒家思想的几种倾向》、《寻求富强:严复和西方》、《中国古代的思想世界》等,其中《中国...

  • 维特根斯坦对先验问题的重新思考——兼谈维特根斯坦的“现象学”与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关系

    作者:张庆熊 刊期:2006年第10期

    维特根斯坦的某些深刻的思想,至今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他对先验问题(transcendental problem)的看法就是其中之一。维特根斯坦常被混同为逻辑实证主义者,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不理解他对先验问题的深刻见解。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先验的问题是一个没有意义的伪问题,因为它既不能被经验证实,也不能被经验证伪,不符合逻辑实证主义的意义标准...

  • 亚里士多德心智哲学难题与托马斯的化解

    作者:董尚文 刊期:2006年第10期

    虽然心智哲学是19世纪才渐臻成熟的一个哲学流派,但是关于心智问题的哲学思考早已发韧于古希腊。自阿那克萨戈拉提出“nous”(mind)以降,希腊哲学家就普遍把心智问题作为哲学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亚里士多德在《灵魂论》第三卷第四、五章中对心智问题更是进行了提纲挈领的哲学阐释,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关于理智性质问题的哲学难题。后世注释...

  • 运气均等主义与个人责任

    作者:葛四友 刊期:2006年第10期

    罗尔斯的《正义论》出版以后,对西方的学术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重新促成了西方对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的热潮。在罗尔斯作品的推动之下,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运气均等主义思潮,在西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伊丽莎白·安德森在对当代西方平等理论的总结中指出:“现在运气均等主义在均等主义者之中是一种占有统辖性地位的立场.

  • 道德悖论的基本问题

    作者:钱广荣 刊期:2006年第10期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道德悖论普遍存在的事实及道德进步其实是社会和人走出道德悖论的结果这一客观规律,缺乏理性自觉,没有形成关于道德悖论的普遍意识和认知系统,伦理思维和道德建设的话语系统中缺乏道德悖论的概念,社会至今没有建立起分析和排解道德悖论的机制。因此,研究和阐明道德悖论的一些基本问题,对于认清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失范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