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哲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Philosophical Research

杂志简介:《哲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40/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本论》研究、艺术经典的哲学探讨、近现代中国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外国哲学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0216
国内刊号:11-1140/B
全年订价:¥ 700.00
创刊时间:1955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6
复合影响因子:1.32
总发文量:2433
总被引量:25643
H指数:57
引用半衰期:7.3125
立即指数:0.0773
期刊他引率:0.9801
平均引文率:11.4091
  • 对话与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与反思——对话:内化与空间拓展——以“主体性”问题为例

    作者:刘森林 刊期:2005年第10期

    对话与阐释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正在广泛地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并进而使这一哲学走向多样性以至多元化,文本的客观性以及哲学自身的立场于是成了疑问。因此,怎样对话,如何阐释,就成为不能也不应回避的问题。2005年6月23-26日,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共同主办,华侨大...

  • 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坚持的两个原则

    作者:唐正东 刊期:2005年第10期

    通过与西方哲学的对话与交流来推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诠释,这已成为学界大多数人的一种共识。这一理论努力事实上也取得了很大的学术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但客观地说,就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交流”而言,不管是在哲学理念的引入方面,还是在哲学概念的借鉴方面,从前者“流”向后者的居多,而真正在两者之间发生“交”互流动的,则...

  • 哲学对话的困境和出路

    作者:王善超 刊期:2005年第10期

    近几年,中国哲学界一直在努力探索中国哲学的发展道路,推动着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繁荣和创新。“哲学对话”就是在这一探索和尝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个引人注目的努力方向和路径选择。在围绕哲学对话所进行的研究和探讨中,学者们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达成了一些共识,但也存在一些严重分歧。就共识而言,主要表现为着眼于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

  • 哲学对话形式的历史检讨

    作者:贾红莲 刊期:2005年第10期

    毋庸置疑,自19世纪中期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以来,哲学理论界在中西马三大哲学思想体系的对话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在当代,哲学理论界则把哲学对话作为在进行哲学创造、创建当代形态的中国哲学的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以不同方式、在不同层面深化了哲学对话研究的层次,提高了哲学对话的境界。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显而易见,表现在: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解释学问题

    作者:鉴传今 刊期:2005年第10期

    解释学所揭示的“解释”问题是困扰人类理智的难题之一。解释学的大师们使我们相信,“解释”不仅仅是解释学家的日常工作,它实质上就是人类的生存方式。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者来说,“解释”就更为重要了,它构成了他们的全部工作和主要任务,而喜欢海德格尔的人一定会说,不仅如此,而且它更是他们的此在方式。

  • 剩余劳动与唯物史观理论建构——走向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作者:鲁品越 刊期:2005年第10期

    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最大贡献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77页)。这两个发现完全不可分离地交融在一起,构成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然而在今天的教科书体系中,马克思的这两大发现被人为地分离开来:唯物史观被归结到哲学,剩余价值学说被归入政治经济学。二者关系似乎是:剩余价值学说是唯物史观...

  • 渴望总体性

    作者:陈学明; 孙云龙 刊期:2005年第10期

    上个世纪20年代初,中、西欧一些国家的共产党效法苏联十月革命模式举行无产阶级起义,但相继失败,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卢卡奇、柯尔施等党内知识分子从自己切身的经历出发,探讨革命失败的原因。他们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危机,主要表现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丧失了总体意识,即不能总体地、全面地观察和处理问题。于是他们强调要...

  • 论三种“科学世界观”概念

    作者:曹润生; 张澍军 刊期:2005年第10期

    在哲学社会科学界,“科学世界观”在很多情况下是一个用来显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性的概念。对于很多人来说,“科学世界观”几乎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名词,标志着一个值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坚持、维护和发展的哲学形态。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时常听到一些异样的声音:在后现代主义哲学对现代性的批判中,科学世界...

  •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周易》刍议

    作者:邓球柏 刊期:2005年第10期

    由马承源先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一书,载有“《周易》图版”和濮茅左先生对“《周易》图版”的“释文考释”和附录一:“竹书《周易》、帛书《周易》、今本《周易》文字比较表”以及附录二:“关于符号的说明”(马承源),读后深受启发。但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当然不一定成熟,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

  • 存在论还是构造说——兼与张一兵先生商榷

    作者:黄作 刊期:2005年第10期

    张一兵先生在《哲学研究》2005年第4期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拉康哲学的问题式》(以下简称张文,凡引该文只注页码)的论文。该文从哲学史(主要是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角度,运用哲学的论证方法(如证伪法和辩证法),向我们展现了理解拉康理论的一个全新视角,对进一步推动国内哲学界有关拉康理论的讨论不无裨益。张文的论证路子似乎暗合了拉康...

  • 自然主义认识论的实用主义承诺

    作者:丛杭青; 程晓东 刊期:2005年第10期

    自然主义认识论与实用主义有着天然的联系。作为美国思想大舞台上最著名和最具影响的哲学流派,实用主义奠定了自然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基调或理论背景。通过分析三种不同的实用主义为自然主义认识论提供的理论承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类型的自然主义认识论,厘清当前关于自然主义认识论的争论,从而更好地把握自然主义认识论的发展脉络和趋势...

  • 解读列维纳斯的《意向性与感性》

    作者:王恒 刊期:2005年第10期

    时间之谜,根源于主体,实际上也就是主体(在根基[sub-]的意义上)之谜。胡塞尔的作为极点和过程的纯粹自我,都以时间性作为共同根源。海德格尔的时间性的绽出本性就是此在的存在,此在就是时间性;其后期源始时空、四方运作的混元之势,更以泛神论的方式表明时间就是存在本身。源此背景,时间不仅是“滞留-原印象-前摄”或“曾在-当下-将来”...

  • 基于模型推理的科学认知论题

    作者:李平; 李大超 刊期:2005年第10期

    本文把近20年来在科学哲学中发展起来的、关于科学推理本质的一种新观点叫做“基于模型推理的科学认知论题”(the Scientific Cognition as Model-Based Reasoning Thesis)。按照这个论题,科学推理实质上是语义过程。对于逻辑实证主义科学哲学的科学理论陈述观和科学推理句法观来说,这种观点是一种有别于历史学派和其他后现代科学哲学思潮的...

  • 交互隐喻与涉身哲学——认知科学新进路的哲学基础

    作者:刘晓力 刊期:2005年第10期

    针对计算隐喻的局限,近年来建立在交互隐喻和涉身哲学的基础上的情境认知、涉身认知和动力学认知理论对传统认知观念进行了修正,这些新的研究进路揭示了认知过程的复杂特性,提出了关于认知本质的新观念,为人们重新思考身心问题、心灵-大脑-机器问题等提供了新的启示。

  • 紧急启事

    刊期: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