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哲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Philosophical Research

杂志简介:《哲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40/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本论》研究、艺术经典的哲学探讨、近现代中国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外国哲学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0216
国内刊号:11-1140/B
全年订价:¥ 700.00
创刊时间:1955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6
复合影响因子:1.32
总发文量:2433
总被引量:25643
H指数:57
引用半衰期:7.3125
立即指数:0.0773
期刊他引率:0.9801
平均引文率:11.4091
  • 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展——前提、问题域及研究思路

    作者:欧阳康 刊期:2005年第09期

    以全球化为背景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展,有两个重要的前提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其一,时代的变化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所提供的机遇和提出的挑战,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性和背景性条件,其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自产生一个半世纪以来所经历的变化,其内在的逻辑及其所面对的问题,这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根据和基础。...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学术概述

    作者:孙麾 刊期:2005年第09期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马克思哲学研究比较集中地讨论了一些具有研究范式和创新路径意义的问题。这包括: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以及当代解释力;从本体论的根基看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性质;对马克思哲学观的探讨;“回到马克思”与“马克思是我们同时代人”的争论;文本学和解释学引发的马克思哲学的学术性与现实性的批评性话语;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

  •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旨趣及其变革实质

    作者:贾英健 刊期:2005年第09期

    在现代性的讨论中,马克思与现代性的关系受到不应有的忽视,即使有学者论及,也大多从“反现代性”的角度思考,把马克思的思想与对现代性的批判等同起来。然而问题在于: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是否就意味着他是反现代性的?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不能离开现代性立场来简单理解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而应该把这种批判看作是一种对现代性的解答...

  • 体系化哲学的突破与政治哲学研究方法的转变——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再解读

    作者:李淑梅 刊期:2005年第09期

    按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回顾,《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表达了他的具有根本意义的思想转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页)这种转变不是一般地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而是对形而上学的体系化哲学的颠覆,是哲学的研究由构造思辨的理论体系转向研究社会生活一定领域的问题,研究不同领域之间的现实关系。在这部著...

  • 论历史唯物主义与阶级斗争

    作者:邱守娟 刊期:2005年第09期

    历史唯物主义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的基本理论问题。长期以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许多重要决策的制定都与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有关。因此,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走出思想误区、坚持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回儒对话——明清时期中国伊斯兰哲学思想研究

    作者:刘一虹 刊期:2005年第09期

    关于明清时期中国穆斯林思想家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成果。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就中国伊斯兰哲学思想的总体特征提出了“以儒诠回”、“以回补儒”的观点,凝炼地概括了伊斯兰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之间互动融合的关系。美国日裔学者村田性子认为,中国哲学中“易”的思想内涵与伊斯兰《古兰经》的主旨十分契合。

  • 关于西方哲学范畴Being及其汉译

    作者:周昌忠 刊期:2005年第09期

    Being始终是西方存在论(ontology)的核心范畴,实际上是整个西方哲学的基础。研究它,引出正确的理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值得注意的是,对这个范畴的探究在汉语学界长期在某种程度上纠缠于“存在”和“是”两个译名之争,这不免失诸舍本逐末。确切说来,把Being汉译为“存在”或系词“是”,实为把Being理解为“存在”或“是”。同时,对于...

  • 托马斯·阿奎那自然法的形上架构与神学意涵

    作者:刘素民 刊期:2005年第09期

    在托马斯这里,“自然法”是神烙在人性上的“永恒法”的一部分,“自然法”又是“人定法”的基础。那么,“自然法”与“存在”的关系是如何发生的呢?托马斯将“自然法”作为人类天生的(自然的)倾向,而所谓天生的倾向,不是生理或物理的倾向,而是形上本体的倾向。形上本体的倾向,就在于人天生追求本体的成全。本体的成全是按照人本性的意...

  • 社会建构主义:后现代知识论的“终结”

    作者:安维复 刊期:2005年第09期

    近年来,一种试图超越后现代思想的哲学理念正悄然兴起,这就是社会建构主义soeial constructivism或者social constructionalism)。“建构主义是社会科学家阻止后现代主义潮流的理念,而共建就是建构主义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Pettman,p.13)

  • 通向信息哲学的东方进路

    作者:刘钢 刊期:2005年第09期

    国际哲学界2002年提出以莱布尼茨为宗的信息哲学(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简称PI)。这门学科本质上属于工具驱动的、器物层面的计算机和网络以及非器物层面的逻辑。由于莱布尼茨的哲学不能脱离东方尤其是中国的思想背景进行理解,因而,将西方提出来的信息哲学置于东方的背景之下进行探讨,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还能够解决信息哲学之所以...

  • 葛洪与奥古斯丁的性伦理观比较

    作者:宫哲兵 刊期:2005年第09期

    东晋时期的道教学者葛洪与古罗马的神父奥古斯丁,在生活时代、信仰过程、理论贡献、历史地位等许多方面表现出很大的相同与相似性,但是他们的性伦理观却截然不同甚至相反。奥古斯丁的性伦理观是禁欲主义,包括性罪论、独身论、唯生殖目的论等内容;葛洪的性伦理观则是非禁欲主义,其具体内容有性自然论、婚姻道德论、性养生与性修炼论等。对于...

  • “快乐”的概念演绎与度量理论

    作者:陈惠雄 刊期:2005年第09期

    近年来,国内学者发表了许多与快乐、幸福、满意度相关的研究论文,其中2001年第2期、2002年第4期《哲学研究》分别发表了罗敏、林剑同志关于“幸福论”的两篇文章,讨论主要围绕幸福的主观性以及幸福与快乐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展开;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年社会蓝皮书》则把居民幸福感指数列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些学者正在研究以GNH(国...

  • 传统、现代、后现代:当代中国家庭伦理的三重视野

    作者:高乐田 刊期:2005年第09期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转型时期,这种复杂性表现为,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这样一个相对有限、短暂的历史时空内,蕴含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这三种在西方有着巨大历史跨度的不同的文明类型和因素。这种特殊的历史阶段,展现出中国社会多元化的文化景观。传统性、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这三种殊异的文化因子,处在不断的交锋、冲...

  • 在应然与实然之间——关于制度功能及其局限的哲学分析

    作者:辛鸣 刊期:2005年第09期

    文明社会之所以关注制度,源于制度的功能。制度功能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制度的应然功能,即制度在理想上具有的功能;一是制度的实然功能,即制度在现实中、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实际能发挥的作用。制度的应然功能和实然功能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应然与实然之间又是如何相互转化与制约的,理解这些问题对于探求制度创新的现实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 现代民主的发生机制与本质——由霍布斯与洛克社会契约论差异引发的思考

    作者:欧阳英 刊期:2005年第09期

    同为社会契约论,在霍布斯那里,公民让渡的是权利,而在洛克那里,公民让渡的却是权力。如果对这种差异展开深入分析并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我们将会对现代民主的发生机制与本质产生新的理解。就发生机制而言,现代民主是国家与公民间权利与权力交换关系深入发展的产物,它诞生的重要前提是权力与权利的分离。因此从本质上讲,现代民主既不是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