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哲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Philosophical Research

杂志简介:《哲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40/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本论》研究、艺术经典的哲学探讨、近现代中国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外国哲学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0216
国内刊号:11-1140/B
全年订价:¥ 700.00
创刊时间:1955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6
复合影响因子:1.32
总发文量:2433
总被引量:25643
H指数:57
引用半衰期:7.3125
立即指数:0.0773
期刊他引率:0.9801
平均引文率:11.4091
  • 文明的冲突与现代性批判——一个哲学上的考察

    作者:吴晓明 刊期:2005年第04期

    塞缪尔·亨廷顿因其1993年的文章《文明的冲突?》和1996年的论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而引起极为广泛的关注。这种关注由于“9·11事件”以及后续事件的发生而被大大加强了。确实,亨廷顿构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关于世界政治的思维框架”,并且藉此框架提示了当代人类正在遭遇着的重大问题。但是,正像问题本身仍然在很大程度上被遮蔽着...

  • “感性世界”实践论诠释的认识论意义

    作者:阎孟伟 刊期:2005年第04期

    《哲学研究》2004年第3期刊登了笔者《“感性世界”的实践论诠释与哲学范式的变革》一文。该文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的那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是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哲学命题,这个命题的本体论含义是在马克思关于“感性世界”的实践论诠释中得以显现的,亦即马克思通过对“直观的唯物主义”的批判,...

  • 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解读科学价值

    作者:刘冠军; 邢润川 刊期:2005年第04期

    广义地讲,科学价值有多种表现形式,如科学的认识(真理)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精神价值等。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科学劳动产品的相当部分可以纳入商品范畴(对于科学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是不是商品,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它也是商品[参见刘冠军])。本文中的“科学价值”专指科学劳动产品作为商品的价值,这是运用马克思劳动价...

  • 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三个误区

    作者:汪信砚 刊期:2005年第04期

    近年来,国内哲学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呼声日趋高涨,人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也有了越来越明确的创新意识。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毕竟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是停留在口头上就能成就的事情。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仅有创新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本着科学的态度,

  • 如何研究、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转型

    作者:王雨辰 刊期:2005年第04期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潮进入我国学术界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20多年来,随着我国学术界“学术”志趣的迁移,西方马克思主义从最初的多方招致责难到近年来逐渐获得较为广泛的“认同”,经历了引入注目的变化。虽然至今仍有学者坚持西方马克思主义是“非马克思主义”,但大多数学者早已或正在“是其所非”;不仅如此,一种更加激进的...

  • 庄存与《春秋》学新论

    作者:黄开国 刊期:2005年第04期

    庄存与是清代经学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经学家。从梁启超以来许多学者都认为庄存与是清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而以《春秋正辞》为其体现,人们论庄存与的经学往往以《公羊》学为说。不可否认,晚清出现以《公羊》学为中心的所谓今文经学,与庄存与的《春秋正辞》重《公羊》有着不可否认的联系。但是庄存与的经学实是以六经为宗,不守门户;专明大义...

  • 《周易》与荆公新学

    作者:范立舟 刊期:2005年第04期

    梁启超在《王安石传》中,盛赞荆公之学术“内之在知命厉节,外之在经世致用,凡其所以立身行己与夫施于有政者,皆其学也”(梁启超,第204页),并讥讽程朱理学之所倚重者,“在身心性命,而经世致用之道,缺焉弗讲”(同上)。所以,王安石新学包举儒家内圣外王之道,而濂洛关闽之学不过“经术一端”耳。但是,现代学术研究的深入拓展,使人们逐...

  • 老子“道”的定义及实质之我见

    作者:董京泉 刊期:2005年第04期

    “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老子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础、核心和逻辑起点,因此对道的规定性及实质的把握,成为更好地理解老子乃至道家思想、批判地继承这一珍贵的思想遗产的关键性环节。但是,老子虽然对道的特点、性质和功能进行了诸多描述,却未能从总体上对道作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 郭店儒简之礼学——兼与孔子礼学比较

    作者:陆建华 刊期:2005年第04期

    郭店楚墓竹简中的儒家竹简是孔子弟子及二三传弟子的作品。孔子死后,儒门发生分化,这些作品应是儒门各派的论文集,绝非儒门中某一派别的文字。由于很难准确地确定这批竹简中每一篇的门派归属,本文在讨论郭店儒简的礼学思想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解读。

  • 礼法·法天·法术——先秦法制模式及其影响

    作者:魏义霞 刊期:2005年第04期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有丰富的法学资源。儒家、墨家乃至道家都有自己对法的独特理解,法家思想更是源远流长,在先秦时期即与儒家、道家和墨家分庭抗礼。通过对它们的比较、研究和分析,可以加深领悟各家的思想特色。

  • 拉康哲学的问题式

    作者:张一兵 刊期:2005年第04期

    拉康(Jacques-Marie-Emile-Lacan,1901-1983)是当代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和魔幻式的原创性思想大家。在今天这个后现代语境中,他的学术影响似乎一天天增大起来。其实,拉康的思想属于他活着的那个地方和时代。我以为,理解拉康的入门钥匙倒不是对拉康文本的独立解析,而在于首先懂得他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式之历史性缘起。这也就是说,拉康哲...

  • “思”与“在”——笛卡尔对终极存在的现象学之思

    作者:高秉江 刊期:2005年第04期

    “思”(cogito,“意识”或“语言”)之外有没有“在”(being,“有”或“是”)?“思”外之“在”是否只是“思”为自身所建构的逻辑基础和合理性根据?如果“思”外有“在”,它如何在“思”中显现、如何被言说?如果“思”外无“在”,

  • 解构的双重性

    作者:周荣胜 刊期:2005年第04期

    对德里达的“解构”,当前有一种很强烈的偏见:认为解构就是摧毁,就是破坏,是“十足的虚无主义”。鉴此,有必要对德里达的“解构”做一番梳理。本文的论点是:德里达的“解构”有着双重面孔,即否定的一面和肯定的一面,而且否定肯定都是针对同一解构运动而言的。

  • 论叔本华对康德道德法则的批判

    作者:李洁 刊期:2005年第04期

    康德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一劳永逸地证明了外部世界是作为感觉被人们认识的。自由与必然共存的学说和先验感性论“构成了康德的荣誉花冠上两颗巨大明珠,永在人间闪烁”。(叔本华,第200页)但是叔本华在阅读康德著作的第一眼时就产生了背离他的念头。这是由于他看出康德哲学陷入了困境。“康德认为,道德学原则似乎是根本不依经验及其教训为转移的...

  • 关于不完全确定论题

    作者:胡志强 刊期:2005年第04期

    所谓不完全确定论题(Underdetermination Thesis,简称UDT),笼统地讲是指:对于同样一组观察事实,原则上存在无穷多个科学理论都与之符合,因此观察证据自身不能够确定在这些科学理论中哪一个更正确。这个论题的重要性在于,它在科学合理性与非理性、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这两个最重要的立场分野中,起着枢纽性的作用。从直觉上看,如果这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