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哲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Philosophical Research

杂志简介:《哲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40/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本论》研究、艺术经典的哲学探讨、近现代中国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外国哲学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0216
国内刊号:11-1140/B
全年订价:¥ 700.00
创刊时间:1955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6
复合影响因子:1.32
总发文量:2433
总被引量:25643
H指数:57
引用半衰期:7.3125
立即指数:0.0773
期刊他引率:0.9801
平均引文率:11.4091
  •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陆剑杰 刊期:2005年第01期

    近年来,我国马哲界开展了一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其间,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性”与“学术性”、“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今年,由于纪念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仙逝,哲学工作者们发表了一系列讨论“中国哲学”的文章,使人们对“中国哲学”的理解大为深化。这两个讨论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深入观察...

  •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现状与前景——对怎样走向“后原理”时代的一种探讨

    作者:胡为雄 刊期:2005年第01期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是中国人在主动寻求中从原产地西欧引进的,但这种引进却主要是通过俄国这个中转站转口而来。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欧的俄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解读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其特点之一是在20世纪20、30年代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加工成通俗的“原理”形式。而当文化上更为落后的中国“学生”以俄为师的时候,鉴于俄国人这种“原理”...

  • “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的哲学前提

    作者:贺来 刊期:2005年第01期

    “社会发展”问题既是现实的、重大的实践课题,也是重大的理论课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地把“以人为本”作为社会发展观的核心。我们认为,改变传统的“社会观”与“发展观”,确立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观”与“发展观”,是确立“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否则,“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将难以在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中生根立足...

  • 论儒学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悖论及其影响

    作者:涂可国 刊期:2005年第01期

    社会本位主义是指某种以他人、集体、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的理论和学说,它是利他主义、集体主义(包含家族主义、团体主义、国家主义等)、民族主义等的合题。个人本位主义大约相当于常说的个人主义,它是一种把个人的个性、价值、权利置于首要位置的理论和学说。对于儒家思想是否具有社会本位主义特质的问题,虽然中国哲学界绝大多数论者表示肯...

  • 道与言——论存在与表达

    作者:沈顺福 刊期:2005年第01期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第一章)什么是道?《庄子》说,道有是非;道有封;道有物;道未始有物。道是无。

  • 吉藏“八不中道”说辨正

    作者:程恭让 刊期:2005年第01期

    八不中道之说,是隋唐时期佛教三论宗创始人吉藏(549—623年)在疏释印度哲学家、佛学家龙树(NāgaIjuna)之名著《中论》(Madhyāmakasāstra)的《中观论疏》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观念。

  • 对伦理的现象学复原

    作者:K.黑尔德 刊期:2005年第01期

    2004年是现象学伦理学家M.舍勒(Max Scheler,1874-1928)的130周年诞辰。中国现象学研究界于2004年10月中旬在广州举行现象学第十届年会,讨论题目定为“现象学与伦理”。此次会议吸引了诸多国内外重要学者参加,提交会议论文50余篇,这里刊登其中两篇。A.麦金太尔在《德性之后》中曾认为,当代的主要哲学思潮现象学和分析哲学都无力觉察到我...

  • “伦常明察”:舍勒现象学伦理学的方法支持

    作者:倪梁康 刊期:2005年第01期

    “伦常明察”(sittliche Einsicht)或“伦理明察”(ethische Einsicht)是舍勒现象学伦理学构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他曾把自己的伦理学称作“明察伦理学”,以此与康德的“义务伦理学”划清界线(参见Scheler,S.202)。舍勒甚至认为,伦常明察比伦理学更为重要,因为“伦常的意愿尽可不必以伦理学作为它的原则通道——很明显,没有人通过伦理学而...

  • 论实践的主体超越性——社会个体生成论的实践哲学观概要

    作者:霍桂桓 刊期:2005年第01期

    众所周知,就实践哲学而言,马克思通过强调“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7页),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实践哲学所谓的“主奴关系”进行了彻底的颠覆,从而使后来的一部分哲学家、特别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开始重视社会实践所具有的改造世界和验证认识结果的真理性的功能。

  •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及其现代效应

    作者:丁立群 刊期:2005年第01期

    通常所说的“实践哲学”有两种含义,即“具有实践性质的哲学”和“关于实践的哲学”,前者包括伦理学、道德学、政治学、法学以及各种行为学科,后者是把实践本身作为一个哲学问题来研究。一般来说,在这两种实践哲学中,“关于实践的哲学”是“具有实践性质的哲学”即各种规范人类行为和关于人类行为的学科之基本原理和形上根据,而“具有实践...

  • 西方主流经济学“价格论转向”的哲学悖谬——一种立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审视

    作者:王峰明 刊期:2005年第01期

    在劳动价值论争论中,马克思及其经济思想之所以在现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中被打人冷宫,据说是由于劳动价值论存在致命的技术缺陷,不能加以“量化”和“实证”,不具有实际操作的意义。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这种见解,包含着严重的理论悖谬。

  • 在价值与规范之间

    作者:潘自勉 刊期:2005年第01期

    自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结构的高度分殊化,因文化差异性增强而带来的价值冲突既在民族国家的层面上凸显出来,又在日常生活的领域中呈紧张之势。同时,现代人的价值观念由于失去了统一的终极信念支撑,因而也失去了以往人们所具有的那种追求和眷恋先验价值目标的精神深度;传统的由理性主导的心性结构让位于现代人的心理体验结构,让位于本质上以...

  • 贝尔人性拯救思想的话语分析

    作者:邢媛 刊期:2005年第01期

    丹尼尔·贝尔是美国著名社会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以其后工业社会理论闻名遐迩,人们通常认为他的思想特点是“糅合了社会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异体合成”(见贝尔,1989年,“中译本绪言”,第8页),这一点吸引了大量讨论和研究。然而在笔者看来,主要是存在主义构成了贝尔哲学思想和话语认同的理论基础,对社会符号体系的语...

  • 永远的乡愁——关于文人画人文价值与时代性关系的反思

    作者:罗卜 刊期:2005年第01期

    近世以来,国家多故。帝制崩溃而有军阀混战,专制衰落而有市场垄断。丹青之技虽无补于政,但风雅之士不免为世事掣肘。从隐士遗老的野逸私语,到革命文人之庙堂镜鉴,及至有闲阶层游世怡情之时尚,中国画风尚迭变,意见分歧。近年来正统画风的失范和市场化利诱,使画坛大师无存却“名家”遍野,艺术新锐斯文扫地而附庸者趋之若骛。尤其是古典人...

  •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试论“生活美学”何以可能

    作者:刘悦笛 刊期:2005年第01期

    在全球化的境遇里,人们正在经历“当代审美泛化”(参见Welsch)的质变,它包涵双向运动的过程:一方面是“生活的艺术化”,特别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孳生和蔓延;另一方面则是“艺术的生活化”,当代艺术摘掉了头上的“光晕”(Aura),逐渐向日常生活靠近,即“审美日常生活化”。与此同时,美学也在面临当代文化与前卫艺术的双重挑战。美与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