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哲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Philosophical Research

杂志简介:《哲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40/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本论》研究、艺术经典的哲学探讨、近现代中国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外国哲学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0216
国内刊号:11-1140/B
全年订价:¥ 700.00
创刊时间:1955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6
复合影响因子:1.32
总发文量:2433
总被引量:25643
H指数:57
引用半衰期:7.3125
立即指数:0.0773
期刊他引率:0.9801
平均引文率:11.4091
  • 物、价值、时间和自由——马克思哲学体系核心概念探析

    作者:俞吾金 刊期:2004年第11期

    基于对马克思哲学所具有的实践维度、经济研究的维度、本体论维度这三个基本特征的先行把握,笔者初步找到了重建马克思哲学体系的新路径。限于题旨和篇幅,本文主要论述重建马克思哲学体系必定会涉及到的四个核心概念——物、价值、时间和自由,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 论马克思的“事件”思考方式及其当代意义

    作者:陆杰荣 刊期:2004年第11期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不仅表现为用实践性思考方式取代对象性思考方式,而且更深刻地表现为将实践性思考方式具体化为对“事件”本身思考的历史性特征。马克思哲学不仅超越了近代哲学理性主义的知识论传统,使其哲学研究的对象抵及存在论层面,而且通过对“事件”历史性的感性诠释超越了以往存在论的抽象演绎逻辑。

  • 生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生活哲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者:杨楹 刊期:2004年第11期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在“学术性”诉求的强力刺激下发生了许多变化,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是以现代西方哲学的某些概念甚至观念重新阐释或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现代西方哲学装饰马克思主义哲学几乎成为一种时尚。在许多论著之中,人们见到最多的与其说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不如说是关于西方哲学的某种评介。以西方哲学阐释马...

  • 生活哲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

    作者:马迅 刊期:2004年第11期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时指出:“这些哲学家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关于他们所作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6页)这段话鲜明地表达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哲学研究的学术性和现实性相统一的立场。

  • 生活哲学视野中的思想

    作者:彭立群 刊期:2004年第11期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被动地纳入了全球化的进程,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嬗变中的中国社会见证了我们民族的抗争与复兴。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性成果,无疑承载着时代的精神诉求。从反映和指导实践到与实践脱节,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曲折的发展轨迹。为了更好地应对世界历史的召唤与挑战,我们需要对那个打上思...

  • 生活哲学视野中的邓小平理论

    作者:张禹东 刊期:2004年第11期

    从纯学术的立场看,邓小平从来没有像经典作家们那样创作出任何理论名篇,因此,直到今天仍有一批学者感到困惑:邓小平理论究竟是哪种意义上的“理论”?把邓小平当作理论家,是不是中国“以吏为师”的传统在新时代的表现?

  • 言、心、道——戴震语言哲学的形上学追求及其理论的开放性

    作者:吴根友 刊期:2004年第11期

    作为清代皖派考据学之大师,戴震学术之精髓在同时代人的眼中乃在于文字、训诂、音韵之学,而其哲学思想只有弟子洪榜、同时代的史学家章学诚等少数人有所认识。20世纪以降,伴随着西方学术范式的输入,学者们开始对其哲学思想的价值进行发掘。最先发掘戴震哲学思想的人物当推章太炎先生。太炎先生在《说林》、《释戴》、《清儒》等一系列文章中...

  • 朱熹新道统说之形成及与易学之关系

    作者:王风 刊期:2004年第11期

    《大学章句序》和《中庸章句序》是朱熹四书学的代表作。这两部作品的内容之一,是将伏羲、神农和黄帝引入道统,置于尧舜之上,并将道统心传之源上溯至太极。在儒家经典中,羲、农、黄三位圣王见于《周易·系辞传》,而太极范畴亦出于《系辞传》,故朱子的新道统说乃是根植于易学的。朱熹在其四书学代表作品中推举伏羲,又将太极观念作为道统之...

  • 顾炎武哲学的问题意识与思想理路

    作者:许苏民 刊期:2004年第11期

    顾炎武的哲学思想具有三大问题意识:一是如何从本体论上解决读书人“置四海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的问题,为面向实际提供本体论的依据;二是如何从认识论上解决“专用心向内”以致“士无实学”的问题,把“究天人之际”的哲学认识建立在研究自然知识、工艺知识和社会历史知识的基础上;三是如何解决“今日之务正人心甚于抑洪水”的...

  • 墨家“兼相爱、交相利”伦理原则的现代价值

    作者:陈道德 刊期:2004年第11期

    春秋战国是一个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旧的生产关系趋于解体,新的生产关系尚未建立,社会处在一种无序状态。面对这种局面,当时的有识之士开出了各种救治社会的药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克己复礼”,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提出“小国寡民”,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严刑峻法”,而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则提出最具伦理色彩的“兼相爱、交相利...

  • 二难取向中的近代化思致——析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价值观

    作者:胡建 刊期:2004年第11期

    在一般的意义上,现代化的任务在于建构赋有主权的民族国家与承载现代性价值的人权。这在中国的语境中被转述为“民主”与“科学”的实现。但是,民主与科学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迄今仍被确认为中国现代化的时代性课题。这就迫就使我们不能不回眸反思:何以符合现代化规律的“民主”与“科学”历90年沧桑依然难以落实?而回眸的结果犹如醍...

  • 技术哲学、技术实践与技术理性

    作者:王大洲; 关士续 刊期:2004年第11期

    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哲学研究队伍基本上由三部分人组成:科技哲学工作者、科学技术工作者和科学技术领导干部。这种“三结合”,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建立以来一直倡导的,也确曾为我国科技哲学研究与科技实践的密切联系奠定了制度基础。像周培源、钱三强、华罗庚、关肇直、吴文俊等一大批著名的老一辈科学家,都曾积极参与我国科学哲学和技...

  •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集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

    作者:刘晓力 刊期:2004年第11期

    我曾在《建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与境分析》一文中,主张区分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学者的社会学抱负和哲学抱负。在我看来,一方面,SSK引入社会学维度说明科学知识,不同于哲学家之处在于把一种建构论与经验主义联系起来,试图通过系统的经验观察和描述,来代替先验的理性思辨,以经验社会学进路取代抽象哲学进路来回答某些传统科学哲学不能完全回...

  • 知识社会学的历史观批判

    作者:邹吉忠 刊期:2004年第11期

    随着现代性进人它的晚期阶段,现代社会的反思特性得以充分凸显,而对科学价值的思考构成了这一反思的重要方面。在元话语的层面上,现代性的反思性和现代科学所隐含的价值问题,本身又构成知识社会学的反思对象。本文试图在重新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基础上,通过对知识社会学哲学基础的分析和批判,追溯价值中立原则的历史...

  • 经济个人主义与达尔文生物学进化论

    作者:宫敬才 刊期:2004年第11期

    西方主流经济学与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有复杂的关系。尤其是在数学中找到了中意的表达方式后,经济学与科学的关系更密切,科学的“血统”似乎更纯正。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西方主流经济学只与一门自然科学有真正的“血缘”关系,这就是达尔文生物学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