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哲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Philosophical Research

杂志简介:《哲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40/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本论》研究、艺术经典的哲学探讨、近现代中国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外国哲学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0216
国内刊号:11-1140/B
全年订价:¥ 700.00
创刊时间:1955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6
复合影响因子:1.32
总发文量:2433
总被引量:25643
H指数:57
引用半衰期:7.3125
立即指数:0.0773
期刊他引率:0.9801
平均引文率:11.4091
  • 马克思哲学革命中的伦理学问题

    作者:张盾 刊期:2004年第05期

    在当代哲学的最新格局中,由于传统秩序崩溃和价值多元化导致现代人生活理想的严重危机,使伦理和政治问题发展成为哲学的核心问题。在这一新格局中,马克思哲学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以致所有涉及现代伦理学问题的学术探讨都必然是与马克思的对话。然而不难

  • “以人为本”的哲学意义

    作者:张奎良 刊期:2004年第05期

    “以人为本”作为当代中国科学的发展观和社会经济管理的基本理念,在各个领域里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甚至受到衷心的拥护。那么,哲学又是什么态度?它是否接受“以人为本”呢?这个问题现在未必有一致的答案。十年前,笔者曾发表了一篇关于马克思的

  • 哲学价值论研究的人学基础

    作者:赖金良 刊期:2004年第05期

    关于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概念应如何定义的问题,国内学术界常有一些争议。我是不赞成“主客体关系模式”的,因为除了导致一种关于价值本质的效用主义解释之外,这一方法论模式还意味着对人的拒斥和消解,它使价值论研究丧失了人学的基础。用“客体对主

  • 生活哲学的对象和方法

    作者:马拥军 刊期:2004年第05期

    近年来,不断有学者从生活哲学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但对生活哲学的对象和方法,却少有人涉及。我们认为,生活哲学是对原初生活世界的原初性思考。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对象是原初生活世界;而它的方法,由其原初性思考的性质所决定则是唯物辩证法。

  • 儒家政治哲学的内在理路及其限制

    作者:何显明 刊期:2004年第05期

    公共秩序是以公共权力运作为枢纽的行为规范体系。作为源于社会又高居于社会之上的强制性力量,公共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其有效运作是公共秩序得以维系的前提,而其不当运作又往往导致公共秩序的崩溃解体。因此,如何有效地规范公共权力的运作就成为政治秩序建构和维系的关键,成为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

  • 春秋时期思想文化的转型

    作者:黄开国; 唐赤蓉 刊期:2004年第05期

    诸子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期,中华思想文化的许多成分,都可以从诸子百家找到某种因子。诸子百家争鸣开端于春秋末期,是直接由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发展而来的。没有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的孕育,就不可能有其后的诸子百家争鸣。可以说,春

  • 论康有为对儒学的改造

    作者:张锡勤 刊期:2004年第05期

    在中国近代,最早对儒学进行自觉改造的是康有为。这一工作几乎贯穿康有为学术生涯的始终,并在当时有过重大影响,它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儒学史上的一件大事。本文拟对康氏所从事的这一理论工作的宗旨、方法、背景、意义作一些新的评析,以求教于方家。

  • 论第三种自由概念

    作者:应奇 刊期:2004年第05期

    自由是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西方政治哲学过去三十余年的发展基本上是在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二分法(Berlin)的理论框架之中展开的。社群主义的崛起不但没有走出反而强化了这种二元对峙的概念樊篱。晚近以来公民共和主义的重新发现和阐释则另辟蹊径,提出了

  • 对称性、熵与信息哲学关系新探

    作者:董春雨; 王德胜 刊期:2004年第05期

    众所周知,熵是克劳修斯(R.Clausius,1822—1888)在热力学研究中为了完成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量化而引入的一个概念,其数学表达式最初由对理想气体的分析得出,为:S=S0+∫dQ/T从这一公式中很难看出熵与对称性有什么关系。

  • 如何规定艺术

    作者:王亮; 章建刚 刊期:2004年第05期

    20世纪后半期西方有一些实证主义传统的美学家、艺术理论家极端地认为,艺术是开放的,因而不可定义。莫里斯·韦茨就“声称‘艺术’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任何封闭的艺术定义都将使艺术创造成为不再可能”(转引自拉马克,第43页)。他的意思是说:

  • “命运”的属意与“境界”的失落——一种对海德格尔艺术之思的解读

    作者:范玉刚 刊期:2004年第05期

    在海德格尔研究中,人们通常把其艺术之思视作美学。但美学作为行至真理半途而无“命运”发问的理论思路,在其存在之思中是没有地位的,特别是注重体验的现代美学及其艺术在他看来更是无根之说。用美学去阐释他的艺术之思是隔靴搔痒,尤其对《艺术作品

  • 融贯形上形下二界以道御学御术御器御万殊——再谈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徐梦秋 刊期:2004年第05期

    目前,高校哲学专业有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一种模式强调培养高素质的哲学专门人才,另一种模式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前者的问题在于,在以追求功利为主导的现时代,不需要太多的哲学专门人才;后者的问题在于,高校哲学专业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则背离了哲学专业的性质和宗旨。

  • 走向一种后现代教育哲学——怀特海的过程教育哲学

    作者:曲跃厚; 王治河 刊期:2004年第05期

    作为一个具有世界性、跨世纪性影响的思想家,英国思想家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过程思想的睿智性、深刻性、广泛性、原创性、建设性和兼容性,在诸多领域(如哲学、科学和宗教领域)中已经得到

  • 符号学:跨学科研究的桥梁——“符号学与人文科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作者:毕芙蓉 刊期:2004年第05期

    2004年3月26—28日,“符号学与人文科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中心与国际符号学会联合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协办,并得到德意志研究会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大会主席,中国社科院学术委员会

  • “儒教与东亚的近代”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王青 刊期:2004年第05期

    儒教是一个包括哲学、政治、经济、教育等多方面内容的庞大的思想理论体系。在两千多年的漫长时间里,儒教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曾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传播海外,对东亚地区特别是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是东亚地区的重要精神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