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画报

中华文化画报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Culture Pictorial

杂志简介:《中华文化画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355/G0,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鉴藏、探索、大家、文化遗产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5-4094
国内刊号:11-3355/G0
创刊时间:1994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214022
总发文量:2407
总被引量:270
H指数:4
  • 专题·中原文明

    刊期:2018年第05期

    禹分天下为九州(《尚书·禹贡》),因为在地理上豫州位于九州中心的位置,所以河南又称"中原"。中原大地上,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中国历史上八大古都中,这里有四个。在中华文明史上,中原文明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她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母体和主干。

  • 裴李岗文化的发展与仰韶文化的崛起

    作者:袁广阔 刊期:2018年第05期

    一 裴李岗文化的发现是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新石器考古的重大突破。裴李岗文化的得名始于1977年河南省开封地区文管会首先在新郑裴李岗村的发现。实际上,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郑州郊区、尉氏、项城、长葛、新郑等地农民发现的多件磨制光滑的石磨盘和石磨棒已引起了河南省文物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1977年,为配合新郑裴李岗村的农田基本建设,在多...

  • 裴李岗文化的东进与北辛文化的形成

    作者:杨小燕 刊期:2018年第05期

    海岱是古代山东地区的统称,源于《尚书·禹贡》的"海、岱惟青州"说法,其中海指海滨,岱指泰山。海岱地区肥沃的土地,宜人的气候,以及丰富的淡水资源和浅海滩涂为早期人类的栖息提供了理想之地,是我国古代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不仅有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文化的辉煌,海岱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着独立而连续的发展脉络。

  • 裴李岗文化的北扩东渐与后岗一期文化的形成

    作者:崔宗亮 刊期:2018年第05期

    一.裴李岗文化的北扩东渐 距今9000至7000年前,处于我国"天地之中"、四方辐辏的中原腹地,分布着一支文化发达、张力无限的考古学文化。由于该文化1977年首先发现于河南省新郑裴李岗村,因此考古学家便将它称作"裴李岗文化"。经过40多年的发掘和研究,考古学家对裴李岗文化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截止目前,已经发现的裴李岗文化遗址多达100余处,...

  • 裴李岗文化的南向影响

    作者:罗伊 刊期:2018年第05期

    《尚书·禹贡》分天下为九州,豫州居九州之中,所以河南在历史上也被称为"中原"或"中州"。作为河南5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最早的历史建筑可以上溯到秦汉时期,那么从考古学来看,河南最早形成一个具有中心意义的文化是什么时候?我们认为至迟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裴李岗文化。

  • 闲聊那桩“闲事”——读汉画中的狗逮老鼠和猫戏老鼠

    作者:王仁湘 刊期:2018年第05期

    闲话不可乱说,闲事不能多管。何谓闲事?事不关己也,不是自个儿该办的,那就是闲事。这次要聊的闲事,是与狗相关的那桩事,还得先从老鼠说起。老鼠为一害,主害是因为它与人争粮。有统计资料说,全球农业鼠害造成的损失,其价值相当于世界谷物总产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再加上对林场和草场的损害,更是不可估量,可见老鼠威力之大。有言道,一物降一物。不过...

  • 文人的风雅彩笺

    作者:黄显功 刊期:2018年第05期

    明末清初的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曾发出"笺简之制,由古及今,不知几千万变"的感叹。由此遥想我们先人的生活曾经是多么富于情趣,连赋诗写信的笺纸都视为一种娱情的艺术,"自人物器玩,以迨花鸟昆虫,无一不肖其形,无日不新其式"。如今,不要说曾令人无限遐想的"薛涛笺"早已成广陵散,即便是百年前的笺纸故物也难见其多姿多彩的全貌了。

  • 秋兰为佩香四海——徐州香包

    作者:董心慧 刊期:2018年第05期

    香包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汉族农耕文化的产物,是汉族民间的传统艺术品。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均为香草。纫,乃连缀之意。佩即佩帏,在这里既指香包也含佩带之意。大概的意思是把江离、辟芷、秋兰这些香草纫为佩帏,佩戴在身上。我们暂且认为早在屈子所处的战国时代香包已经成为了一种服装配饰...

  • 桥影觅踪——武义传统桥梁

    作者:薛骁百; 邵路程 刊期:2018年第05期

    古代桥梁,形式无外乎梁桥、拱桥和索桥3种。梁桥是中国古代出现最早和使用最普遍的形式。拱桥则是出现较晚的桥梁类型。梁桥和拱桥均有木质和石质之分。索桥是以竹或藤索、铁索为骨干相拼悬吊的桥,多建于水流湍急不易建墩的陡岸险谷。武义地处山区,溪涧河谷纵横。为启通途,武义的先人架桥为渡,历尽艰辛,为今天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 特立之石——碣的往事

    作者:赵海明 刊期:2018年第05期

    事物的产生总是与其自身及其客观进程的外部环境息息相关,碑碣也不例外。就其自身而言,石料加工、镌刻技术的成熟,加之统治阶层、士大夫与社会生活客观环境的需求,这些因素的作用下,碑碣这个传统的石刻形式诞生了。古时常把碑碣混为一个谈,或谓大者为碑,小者为碣。

  • 会通碑帖开新面——康梁手札赏析

    作者:刘波 刊期:2018年第05期

    南海先生康有为的学问和为人,从他的学生梁启超的文字中,可以大致领略其特点。在《南海康先生传》中,梁启超作过如此描述:其讲演也,如大海潮,如狮子吼,善能振荡学者之脑气,使之悚息感动,终身不能忘;又常反复说明,使听者涣然冰释,怡然理顺,心悦而诚服。承平之世的学人和身处世变中的学人,境遇不同,总有不一样的表现。

  • 《虢国夫人游春图》考辨

    作者:姜一鸣 刊期:2018年第05期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我国盛唐著名宫廷画家张萱的一幅经典名画(以下简称《虢图》)。此图保留了很多唐代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的重要历史信息,是中华文化遗产中极为稀有而珍贵的文化瑰宝。此画全图八匹马,九个人,其中哪位是虢国夫人?历史上未见明确记载。

  • “才疏学浅”与“饱学多才”:明代通俗小说中的监生

    作者:叶楚炎 刊期:2018年第05期

    国子监的监生是通俗小说中常见的一类角色。相比较而言,监生远没有小说中同样常见的状元、进士那般声名显赫,相反,倘或我们对通俗小说较为熟悉,一说起监生,便会勾连起一系列的人物,例如《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里的赵昂,《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李甲,《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中的赫大卿,《欢喜冤家·汪监生贪财娶寡妇》里的...

  • 古籍也有“标题党”——古籍的书名及其读者

    作者:韦胤宗 刊期:2018年第05期

    书名犹如人的颜面,有的素面朝天,朴实无华,愿待贤人君子赏识其精神实质;有的则浓妆艳抹,希望借其皮相吸引更多的眼球,堪称古籍中的"标题党"。书籍的名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编著者对其读者群体的预设。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文化的变迁,中国的读者群体—也就是能够接触到书,能够读书的人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古籍书名的风格和特点也有...

  • 异域观看:近代欧人记载中的“中国宝塔”二三事

    作者:赵娟 刊期:2018年第05期

    "最为欧洲人熟知的中国建筑"《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图片来自奥地利建筑师、雕刻家兼建筑历史学家费舍尔·冯·埃尔拉赫(Johann Bernhard Fischer von Erlach,1656-1723年)1721年出版的《历史建筑图集》(Entwurff Einer Historischen Architectur)。这本书或许可以称得上是第一部带有比较意义的世界建筑图集。而此图中描绘的建筑是明、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