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画报

中华文化画报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Culture Pictorial

杂志简介:《中华文化画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355/G0,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鉴藏、探索、大家、文化遗产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5-4094
国内刊号:11-3355/G0
创刊时间:1994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214022
总发文量:2407
总被引量:270
H指数:4
  • 映现历史 光耀未来——首届中华艺文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作者:潘源; 任慧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2011年12月19日,首都北京晴空万里,阳光灿烂。首届中华艺文奖颁奖典礼在庄严、恢弘的国家博物馆隆重举行。此奖项的设立与颁发,标志着我国在国家荣誉制度的现有体制内,开创了一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新型评价与奖励机制,特别是由部级学术研究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设立该奖,开启了在文化艺术领域设立部级学院奖的先河。

  • 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任俄罗斯著名油画家索科夫宁为荣誉教授

    作者:乐之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程度,打造更宽视野的教学平台,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俄罗斯著名油画家索科夫宁·弗拉基米尔为我院荣誉教授,并于2011年12月7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举办了隆重的聘任仪式。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专家司副司长雷风云,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油...

  • 我和水墨画

    作者:邵大箴 刊期:2012年第01期

    邵大箴,数十年来一直活跃在美术理论研究、美术批评前沿领域,他深具历史洞见和深刻思想内涵的著述对当代中国美术曾产生重要的影响。不仅如此,作为学者,他还涉足实践领域—2012年初,邵大箴与同为著名美术理论家的水天中联合举办了画展。本刊特选登邵大箴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 弘扬民族文化的根本在教育和学术——聂振斌访谈录

    作者:林琳 刊期:2012年第01期

    一百多年来,如何对待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常常处于一种尴尬态度。一者,由于西方强势文化的进逼,使我们对自己固有的民族文化,往往失去信心,不少人公然诅咒它,诋毁它,甚至想抛弃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从古贯到今的文化传统,代之以西方文化。有人则深感悠久的文化传统丢不得,因为它留下了深邃的智慧和高尚的人文精神,不但可为自己争得一种"面子",成为炫...

  • 铜草花下的千年传奇——探访中国青铜之源瑞昌铜岭

    作者:易晴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若不是江西瑞昌铜岭发现了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铜矿采炼遗址,人们也许不会注意到这座长江边上的小城市。瑞昌位于江西北缘,它东界九江,南邻德安与武宁,西接湖北阳新,北滨长江而与湖北武穴隔江相望。1988年3月间,在铜岭村村民的一次普普通通的劳作中,却意外地将瑞

  • 世遗双雄:平遥与丽江

    作者:王家骏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1997年,我国的平遥和丽江同时被选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迄今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41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中仅有的两座古城。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筑城史,我国第一座原始社会晚期

  • 宋元诗词枕

    作者:黄宏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诗词留枕,应始于唐代,在长沙铜官窑的执壶和瓷枕上,留下文字装饰的瓷器据说见之著录的有70多件,其中有诗词的瓷枕仅一件。在狮子背负的枕面上留有"日红衫子全罗裙,尽日看花不厌春,更向妆台重注口,无那萧郎悭煞人"。写的是少女对情郎的相思,这里用了萧史与秦穆公的女儿双双乘凤御龙升天的典故。此枕已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并收入《中国记...

  • 时代心象:正大气象·温柔敦厚·中和之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第二届院展学术研讨会纪略(下)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郎绍君(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从各地聘、调画家,还特邀北京及各地的知名画家加盟,成为部级的中国画研究和创作中心,每三年举办一次有相当规模的院展,使画家有时间从容地准备和创作,展览会产生有力的影响,是可以想见的。我仔细地看了这次展览,深感参展画家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 朱乐耕的陶艺创造

    作者:王文章 刊期:2012年第01期

    2011年12月4日,"2011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系列展"之"澄怀观道抱朴为器—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朱乐耕陶瓷艺术展"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隆重开幕。

  • 新桐初引

    作者:朱良志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明末崔子忠是著名的人物画家,当时与陈洪绶齐名,有"南陈北崔"之说。崔子忠《云林洗桐图》是一幅有影响的作品,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绫本,设色,纵160公分,横53公分。画得是倪云林洗桐的故事。这是一幅精心创作的作品,画面清新雅洁,数百年过去,视之如新。画中庭院左侧有假山一片,参差嶙峋,右有青桐一棵,昂然挺

  • 僧家、文人与茶

    作者:如山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僧家与茶佛教僧众坐禅饮茶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晋代。《晋书·艺术传》记载,敦煌人单道开在后赵都城邺城(今河北临漳)昭德寺修行,除"日服镇守药数丸"外,"时复饮荼苏(茶)一二升而已"。茶圣陆羽曾在寺院学习烹茶术七八年之久,所撰《茶经》记载的"煎茶法"即源于丛林。唐封演《封氏闻见记》亦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禅师大兴禅教,学禅,...

  • 漫说“半跏思惟菩萨像”

    作者:金申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半跏思惟菩萨像是广泛流行于犍陀罗、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的菩萨造像样式,他的姿势是右腿搭在左腿上,右手支颐作思惟状。此种样式在佛教美术上最早可追溯到犍陀罗的佛教雕刻上。通常认为这是表现释迦成佛前,身为悉达太子时在苦思人生哲理乃至开悟的情形。

  • 特色名校的领航者——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冯林华其人其艺

    作者:陈雨前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中国瓷器发明创造于民间,但其辉煌却成就于明清御窑。御窑的兴盛,原因很多,但历朝历代的督陶官选派当否,却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这应了这么一句话:事业成败,在于得人与否。中国瓷之盛世,众所周知,在康、雍、乾三朝。究其原因,莫不与这三朝的督陶官有

  • 喜看冯林华的陶艺作品

    作者:刘新园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冯林华从小热爱陶瓷,青年时代由于勤奋好学,而得到著名画家胡献雅的精心指导,故于瓷上绘制青花立意生动、笔力雄健。其花鸟虫鱼活泼欢快,其山水婴戏则幽默、可亲,可以看出作者在比较熟练地掌握水墨画的技巧的同时又能

  • 陶瓷艺术是我一生的“缘”

    作者:冯林华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瓷器的故乡在中国,英语"china"大写就是"中国",小写就是瓷器,中国因瓷而得名。中国的陶瓷艺术荟萃在景德镇,郭沫若先生1965年来景德镇时,写下"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