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画报

中华文化画报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Culture Pictorial

杂志简介:《中华文化画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355/G0,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鉴藏、探索、大家、文化遗产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5-4094
国内刊号:11-3355/G0
创刊时间:1994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214022
总发文量:2407
总被引量:270
H指数:4
  • 艺术与礼俗

    作者:项阳 刊期:2007年第04期

    <正>艺术艺术的定义实在太多,人们常说,某某将某种技能发挥到了极致,就成为艺术了,至少是说其具有艺术性,可见,艺术应该属于赏心悦目、将某种技艺发展到极致者。当然,某些样式被人们从社会生活之中剥离出来,得到专门的发展,成为大家的共识,即所谓艺术门类。艺术在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这一点应该是一种共识。

  • 《仪礼》与礼俗

    作者:董晓萍 刊期:2007年第04期

    <正>中国自古称"礼仪之邦",在中国文化史上,礼仪,是伦理政治的核心,是儒家社会的模型,也是一种人格理想。我国历代还沿用了一套文体,用以专门记载这些礼仪,它言简意赅,风格雍雅、文辞华美,表达了古代学者的文化修养和怀古情思。在中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礼仪,被正统阶级所重视和运用,得到了书面文献的完好保存,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 长角苗人的艺术:纹饰与歌

    作者:方李莉 刊期:2007年第04期

    <正>长角苗人居住在贵州黔西北的山区里,曾经是一个非常封闭的民族,其文化保持了较多的前工业社会的原生状态。2006年笔者带领一个课题组在其中的一个长角苗寨子做了几个月的考察,试图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当地人文化的图式与认知结构。在这样的过程中笔者认识到,前工业社会

  • 祭仪、戏剧与新变——晋东南贾村当代迎神赛社与戏剧活动侧记

    作者:王学锋; 王馗 刊期:2007年第04期

    <正>在不同的视角之下,位于晋东南一隅的潞城贾村分别向我们生发着不同的意义:1985年明抄赛社文本《礼节传簿》的发现,被认为是"近几十年来中国戏曲史料的重大发现"(张庚语),至今吸引着治戏曲史者考索、钩稽,重写不一样的戏剧史,民间礼俗的重新重视、赛社活动的恢复和"仪式与戏剧"关系视角的引入,又带来民俗学家、人类学家不同向度的探寻;...

  • 记忆的春天

    作者:顾荣军 刊期:2007年第04期

    <正>春天还没有来!这些天来都是冬的冷漠,只能在月光坐过的台阶上,努力回忆着春天的颜色,幻想着能够看到一些花儿的影子。写字楼里呆久了,每年到了冬季的尾巴时,便喜欢打开窗,明明知道外面也只有一排灌木,一片草坪,但只要看到灌木渐渐的嫩绿了,有几棵柳树抽芽了,我便会兴奋异常,嘴里默念着:春天要来了!

  • 东北农村的故事

    作者:刘鹏飞 刊期:2007年第04期

    <正>我从小在东北农村长大,后来进城工作,条件好了,却时常怀念起农村那土墙、火炕、火盆,平房顶上晾着的粮食,满院子的鸡鸭鹅狗,公鸡清晨报晓的声音……东北的火炕,是极富聪明才智的创造。东北盛产玉米、大豆,收获后的玉米,大豆秸秆,就是生火做饭的烧材。虽然秸秆燃烧的时间比较短,但那时农村也没有人买煤,烧这些秸秆做饭,也算废物利用,自...

  • 以心为笔 以心为眼——“回归与超越”范曾书画作品展暨范曾艺术研讨会侧记

    作者:姜玉芳; 胡明 刊期:2007年第04期

    <正>3月20日,京城湿雾蒙蒙却难掩春意,绿色在枝头毫不瑟缩地继续铺陈。故宫也在寂寥了许久的冬天之后,迎来了一片浓重的春色——题为"回归与超越"的范曾书画作品展在刚开放不久的武英殿简朴而隆重地开幕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胡振民,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南开大学...

  • 古镇同里

    作者:龚铁鹰; 李玉祥 刊期:2007年第04期

    <正>江南是中国的富庶之地,那里既有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也有小桥流水的幽静古镇。最近赴上海开会,航班返回前,有多半天的空闲,让我有机会到古镇同里,体味那烟柳画桥的水乡风情。无数次读过诗里词里的江南,那是荷花桂子的江南;无数次看过画轴画片里的江南,那是淡彩水墨的江南;无数次听过语调乐音里的江南,那是吴侬软语丝竹弦管的江南;无数...

  • 横山牛王会

    作者:梁达 刊期:2007年第04期

    <正>牛王会是以供奉坐牛的菩萨为主的一种庙会活动,据传始于西夏,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陕北横山的牛王会是由山西玛璜一带分离出来的半栏架会,主要流行于丘陵遍布、沟壑纵横的横山县南塔乡一带,峁庄就是其中一个村子。牛王会总会有十几名纠首,加上举办村的纠首,一共有三十八人之多。牛王会一般从正月初八就开始筹办,直至正月十六才结...

  • 苗族“踩鼓舞”

    作者:康玉岩 刊期:2007年第04期

    <正>"客人到苗家呀,苗家有好酒,苗家有好茶,进了苗家不想家"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七,在贵州省台江县的施洞镇一带,流行一种民俗活动"脑嘎量"(苗语音,大意为"吃姊妹饭")。这是当地苗族女子的重要节日。节日期间,踩鼓舞蹈是苗族姊妹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 陕北延州布堆画

    作者:燕子三 刊期:2007年第04期

    <正>布堆画的起源陕北延川布堆画在民间有几种不同的叫法,永坪镇一带称之为摞花,黄河沿岸一带称之为拨花,"布堆画"一词是由民间艺人冯山云命名而来的。布堆画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长期劳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鲜明的地域传统性。布堆画具有汉画像石的造型,剪纸的手法、刺绣的色彩、浮雕的感觉。它粗狂、厚实、耐用,充分体现了其在陕北...

  • 达斡尔族风情

    作者:刘青林 刊期:2007年第04期

    <正>走进座落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中国达斡尔族第一村",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排排整齐别致的建筑。如果站在村民的小楼上远眺,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如同一幅画。住在这里的一千多户达斡尔族人,用富于特色的民族文化,演绎着多彩的达斡尔族生活。

  • 陕北人碗里的美食——粉条

    作者:李建增 刊期:2007年第04期

    <正>粉条是陕北人非常喜欢的一种美食,它光滑圆润,口劲地道,是陕北家宴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佳肴。陕北做粉条的原料是淀粉,主要是由土豆成。将土豆中的淀粉提炼出来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先把土豆洗净、磨烂,用清水冲浆冲三五遍,还要再粗箩、细箩,使淀粉慢慢沉至缸底。此时如果用水不净或天气稍热,淀粉就沉不下来,那就翻缸了。要是翻

  • 拂手胸前香

    作者:孟晖 刊期:2007年第04期

    <正>生活于两宋之交的蔡絛,在其所著《铁围山丛谈》卷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记载:奉宸库者,祖宗之珍藏也。政和四年……时于奉宸中得龙涎香二,琉璃缶、玻璃母二大篚。……香则多分赐大臣、近侍。其模制甚大而质古,外视不大佳。每以一豆大蒸之,辄作异花气,芬郁满座,终日略不歇。于是太上大奇之,命籍被,赐者随数多寡,复收取以归中禁,因号曰"古...

  • 阮元和《京邸小园杂诗》册页

    作者:孙学峰 刊期:2007年第04期

    <正>没有人否认阮元(1764—1849)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这不仅因为阮元的政治地位和对清世所作的贡献:也不仅因为阮元是乾嘉学术的旗帜和对后学的提携培养:还在于他的《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等书论著述及其书法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