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画报

中华文化画报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Culture Pictorial

杂志简介:《中华文化画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355/G0,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鉴藏、探索、大家、文化遗产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5-4094
国内刊号:11-3355/G0
创刊时间:1994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214022
总发文量:2407
总被引量:270
H指数:4
  • 编者的话

    刊期:2006年第10期

    <正>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这个被中国主流报纸统计成为2006年上半年十大流行语汇之一的概念,对于中国社会更广大的群体来说是如此耳熟却又不得其详。总书记曾提出要"大力发展涉外文化产业,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竞争",而中国文化应以何种姿态参与国际文化竞争,什么才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品

  • 创意产业的中国崛起

    作者:许平; 周洁 刊期:2006年第10期

    <正>恐怕没有一个西方经济的概念能象"创意产业"那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得到中国的回应,并且持续地在中国大地的辽阔空间振荡。2005年下半年以来,"创意产业"一词便日益频繁地见诸报端及各种传媒,根据北京语言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四单位对2006年1—6月中国主流报纸流行语的统计,"文化创

  • 我们如何创意中国

    作者:海军 刊期:2006年第10期

    <正>自2004年以来,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中国产业发展、经济调整的焦点。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都看到了霍金斯描述的光明前景,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都开始打"创意"牌,以此为战略重心,发展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正在产生巨大的效力,但是"创意"的光环仍然需要我们加大反思的力度,才能够产生更大的作用。我们如何创意中国?如何认识...

  • 创意产业与文化资源

    作者:黄厚石 刊期:2006年第10期

    <正>在一个建筑论坛Bad Architecture网站上,曾有一个叫做"天子大酒店"的建筑。虽然在建筑论坛上,人们对这个曾经引发争议的建筑已经不再关注。虽然许多人以一句"它只是个单独的案例,不能反映中国建筑的现实"来消解这个作品给众多中国建筑师带来的羞耻感。但是,这个"草根"建筑却给我们带来了长久的思考,让研究者不断地根据社会心态的变更...

  • 设计法,给文化创意加点码

    作者:熊嫕 刊期:2006年第10期

    <正>对于中国当代设计而言,"设计产业"是个新概念,恰借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契机迅速发展。一般而言,产业是指生产事业,提及产业,势必指某种规模化的生产,如电子产业、医药产业、旅游产业等。但文化、创意在概念上难以界定,本质上既不具实用形态,也无法测量。如何使文化创意产业化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过程,"设计产业"则因为联结了创意产品和文...

  • 作为创意产业的时装设计

    作者:邹游 刊期:2006年第10期

    <正>美术馆中的时装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时装设计作品展令人印象深刻,这次展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了一批中国时装设计师;到了二十一世纪,同样在中国美术馆,法国时尚界顶级时装设计师克里斯蒂安·拉克鲁瓦(Christian Lacroix)的大型时装设计展《克里斯蒂安·拉克鲁瓦》于2005年7月中旬至8月...

  • 中国传统纹样对于当下设计的意义

    作者:陈路 刊期:2006年第10期

    <正>装饰纹样的目的是为了装饰人类日常生活器物,满足人类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它既是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需要,也能体现出当时的文化特征和观念意识。纵观中国传统纹样的发展史,从原始社会鱼纹、鸟纹的古拙气到商代饕餮纹的神秘感;从魏晋南北朝莲花纹的宗教意味到唐代联珠纹的典雅大气,无不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精髓。

  • 戏曲的明珠——越剧

    作者:戴霞 刊期:2006年第10期

    <正>中国早期戏剧——宋元南戏发源于浙江,南曲四大声腔中的海盐腔与余姚腔也都在浙江形成。浙江可以说是戏曲之乡,现有20多个剧种。与一些历史悠久的古老剧种比起来,越剧应该算是浙江的年轻剧种了。从其形成至今,只有短短百年的时间,但其发展态势与影响,却超过了浙江的其他剧种,一跃而成为流传区域广泛、影响较大、深受观众喜爱的地方剧...

  • 此间有甚么歇不得

    作者:姜玉芳 刊期:2006年第10期

    <正>和朋友在一起、比较放松的时候,衣着光鲜、笑容满面的各位谈论渐深、话题慢慢就转到了牢骚不满上面:有房子的慨叹"出无车",有车的又要骂领导有眼难识金镶玉,似乎什么也不缺的竟然也浩叹人生无趣……

  • 文人与古琴

    作者:孔培培; 何洪涛 刊期:2006年第10期

    <正>琴,又称古琴、七弦琴,是一件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干余年不曾中断,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古往今来,在文人墨客的心中,"诗、书、礼、易"为安身立命之本,"琴、棋、书、画"乃修身养性之源。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古琴与文人...

  • 他记录了历史,历史也记住了他——杨荫浏与《二泉映月》

    作者:张振涛 刊期:2006年第10期

    <正>随着新的拾音载体的发明,20世纪各个国家的音乐家们不约而同地开始收集本民族音乐的音响资料,在这项人类开始记录自己的声音、把无声历史变为有声历史的第一批录音载体上,就留下中国人的声音。因为在两种记录历史方式的转折点上,站着杨荫浏。

  • 青枝满地花狼籍,知是儿孙斗草来——从一件明代青花婴戏纹碗谈起

    作者:李宏坤 刊期:2006年第10期

    <正>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明代正德青花婴戏纹碗,此碗敞口、深腹、圈足,胎质洁白细腻,青花色泽蓝灰、洁净素雅。碗外口边饰以蓝色如意云纹,圈足外饰回纹,腹部四组婴戏纹构成主画面,每一组以假山石和花草树木相隔,各自独立又相互衔接,构成了一幅春天儿童游戏图。孩子们三五成群,或在演戏,或在拜佛,或在放风筝,或在斗草,个个兴致盎然,生动反...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成立

    作者:姜玉芳; 胡明 刊期:2006年第10期

    <正>第一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晚会、古琴进大学——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一系列活动,激活了一个崭新的名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些,都是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领域最高研究机构的中国艺术研究院不可抹杀的成绩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一个相关的部门,一个专业的职能部门便成了水到...

  • 越千载而邂逅,登万仞以式瞻——八大山人诞辰三百八十周年纪念活动侧记

    作者:郭长虹; 孟祥顺 刊期:2006年第10期

    <正>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在历史名城南昌,胜友如云、高朋满座,一场隆重的纪念八大山人诞辰三百八十周年的活动即将在这里举行。三百八十年前,是为明朝天启六年,中国美术史上一位巨匠式的大师——八大山人,出生在南昌的宁王府。他一生经历了明清之际的历史巨变,国破家亡的遭际和出世入世的生涯,这些都成为他作为故国王孙独特的人生道路。也...

  • 苍凉绝境“老牛湾”

    作者:梁铭 刊期:2006年第10期

    <正>"老牛湾",源自一个美丽的传说。"老牛湾",是神秘而古老的代名词。位于山西省偏关县最西北边缘的"老牛湾",是黄河经河套平原进入晋蒙峡谷,在山西境内与长城的唯一相聚处。近年来,沉寂数百年的"老牛湾"变得热闹起来。对于许多旅游者、影视人、美术家、摄影家们来说,"老牛湾"成了他们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不辞辛苦,千里之遥,去寻访、去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