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Music

杂志简介:《中国音乐》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79/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古代音乐史与近现代音乐史、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书评与述评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音乐学院
国际刊号:1002-9923
国内刊号:11-1379/J
全年订价:¥ 25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74
复合影响因子:0.6
总发文量:1934
总被引量:14040
H指数:35
引用半衰期:9.8056
立即指数:0.0053
期刊他引率:0.9064
平均引文率:10.3386
  • 我钢琴生涯中的中国情结——肖邦音乐的中国魂及其他

    作者:但昭义 刊期:2019年第02期

    本文是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教授2018年4月18日在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名家讲坛第三十四期上的讲座实录。但昭义教授讲述了他的中国风钢琴创作情缘、传播中国民族钢琴音乐的经历,并详细分析了肖邦音乐的中国魂内涵以及如何把握其风格进行演绎,为现场师生授业解惑,阐述自己的艺术理念和追求。

  • 艺术道路与人生感悟

    作者:李光羲 刊期:2019年第02期

    本文是2018年6月20日在中国音乐学院举行的“中国乐派名家讲坛”第四十期的讲座实录,讲座由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主任王士魁教授主持。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光羲先生讲述了自己的艺术生涯经历、对舞台表演的领悟以及声乐艺术实践的理解,展现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

  • 既问苍生也问神鬼--打击乐音响的人类学解读

    作者:张振涛 刊期:2019年第02期

    按照中国民间分类,世界分为三层,一是世界,二是神界,三是冥界。三重世界反映了民间对“现实文化空间”和“想象文化空间”的建构.沃尔夫(Athur P.Wolf)、王斯福(Stephen Frucht wang)等西方汉学家梳理了中国民间信仰中的“神、祖先、鬼”系统,这不但启发了我们对于民间鬼神系统的认知,也启发了我们对响器使用功能的认知。响器被局内人认为是最能...

  • 歌唱方法与半岛人文生态研究——以台湾恒春半岛恒春人的歌唱系统谈起

    作者:吴荣顺 刊期:2019年第02期

    谈起台湾福佬民歌,最能突显地域风格属性的,非恒春地区的民歌莫属。虽然整个恒春半岛的文化形态并不是族群单一化的社会结构,但是由于以恒春古城为中心的闽南语族居于地区的强势文化群,使得原来当地的原住民族(包括平埔族马卡道群和排湾族、恒春阿美族)和枋寮以下的六堆客家人,在语言上和音乐文化上纷纷趋附于强势的“恒春福佬”.恒春民歌与恒春...

  • 音乐民族志在中国的奠基与多元发展

    作者:杨曦帆 刊期:2019年第02期

    “志书”中国自古就有,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汉语志书体系。西方学术界自马林诺夫斯基开创以田野工作为基础的“科学民族志”以来,其以田野工作为基础的基本要点很快成为通行全球的民族志写作方式。中国第一部音乐民族志是出版于20世纪90年代的《白族音乐志》,其奠定了中国音乐民族志的基础。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跨学科的影响对于音乐民族志的理解起...

  • 考析邻邦名鼓——围鼓与“乔龙巴”鼓

    作者:朱海鹰 刊期:2019年第02期

    鼓在世界民族文化中是最常见的膜鸣乐器,而缅甸的围鼓又是古代鼓文化中最为独特的乐器之一。然而,缅甸鼓是在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缅甸鼓与印度鼓在形制上有点、相似,它们是否同源?缅甸鼓的制作与使用有哪些特殊.的文化表征?围鼓与“乔龙巴”鼓谁先产生?它们今后还会发展吗?这些问题对于民族音乐学者来说,了解一种特殊文化有利于我们更清晰地...

  • 音乐民族志书写范式的教学与实践

    作者:吴宁华; 岳子威 刊期:2019年第02期

    音乐民族志这一书写范式在民族音乐学界由来已久,从马氏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发源至今,因其对文化事项整体关照之上的真实描述而备受青睐,经历了质疑、重塑等不同的转向,亦在学者们不断地探索实践中经受着效用性的考量。以民族音乐学课堂实践为基础,结合教研实例,通过“教”与“学”互为主体的教研实践在音乐民族志认知与书写方面凸显的问题为...

  • 中国传统说唱多声部音乐织体形式的分类及音乐特征

    作者:刘雯; 胡蓉 刊期:2019年第02期

    根据说唱乐人的音乐术语及他们对各个声部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将中国传统说唱多声部音乐织体形式分为“胡咬弦式”“骨肉式”“固变式”“去头咬尾式”四种类别。“胡咬弦式”是各声部之间表现出以某一声部旋律为主,其他声部旋律与之分分合合,既展示出各不相同的旋律线,又呈现出相互“咬”住的多声形态;“骨肉式”是来源于我国“骨谱肉腔”的曲...

  • 东北地区锡伯族音乐文化认同及其音乐文化建构

    作者:刘江峡; 尹爱青 刊期:2019年第02期

    东北地区锡伯族的音乐文化认同是一种双重的音乐文化认同,即对反哺音乐文化认同以及对东北地域音乐文化认同.在这一双重认同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建构路径,其中基于反哺音乐文化认同的民族音乐文化建构较为关注锡伯族音乐文化的历史性定位,其建构民族音乐文化的路径是将锡伯族传统音乐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标识;而基于东北地域音乐文...

  • 音声观与民歌分类——贵州南部侗族与水族民歌比较研究

    作者:吴传娟 刊期:2019年第02期

    语言和音乐是一个少数民族最显著的特征,二者之间的关系极其密切.生活在贵州境内的水族与南部侗族的语源关系极其密切,属同一语支的两族在音乐特别是民歌上的差异性很大.本文试从同语源角度探析两个民族的音声观与民歌分类的关系,用本族音乐语境解析两族民歌的分类逻辑,比较两族音声观的差异性。

  • 桑植民歌的分类研究

    作者:乐之乐 刊期:2019年第02期

    民歌的分类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桑植民歌的分类也不例外。遵从局内人的分类方式,并对子项中的汉族民歌未涉及的、伴生于当地少数民族仪礼中的歌曲,依据音乐特征、功能和场域进一步划分,力求尽可能地明确、清晰和合理,并对桑植民歌各种体裁进行说明、分析和阐述。

  • 族性声音、文化记忆与多重认同——以恩施女儿城“土家民俗博物馆”为例

    作者:梁怡 刊期:2019年第02期

    恩施女儿城“土家民俗博物馆”是一座以打造土家族民俗特色为目的、采用民间音乐为媒介建构而成的非盈利性民营博物馆。该馆集中展示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八个县市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土家族民歌、戏曲、曲艺、舞蹈、器乐五种类型。这些土家族传统音乐与各种民俗展演相结合,共同服务于女儿城的民族特色需求,以增进土家族的文化认同....

  • “讴”腔的音响可视化分析——以章丘老梆子《双锁山》为例

    作者:余兆欣 刊期:2019年第02期

    章丘梆子,又名“东路梆子”“东路讴”,是山东较为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黄露泉村的“章丘老梆子”有近300年历史,在几近封闭的地域空间与相对封闭的文化生态环境中较好地保留了传统章丘梆子原始的风貌。“讴”是梆子诸腔的主要唱腔形式,其翻高八度的拖腔假声演唱为梆子音乐上增加了许多激越、亮丽的色彩,这也成为梆子戏音乐最重要的风格特征.基...

  • 高效整合中国民族乐器资源的新方法——中国民族乐器元数据规范化设计与实现

    作者:石丰恺 刊期:2019年第02期

    乐器元数据是乐器资源汇集和结构化的前提-在中国民族乐器数字化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加快建立具有广泛共识的元数据规范是高效整合中国民族乐器资源的有效方法。文章对如何进行中国民族乐器资源元数据设计提出了意见;并从资源建设实际需求出发,对中国民族乐器元数据进行了规范设计。

  • 晚清民国江南曲社与文人清唱之关系

    作者:裴雪莱 刊期:2019年第02期

    晚清民国时期江南曲社蓬勃兴起进而成为昆腔唱演传播的有力途径和重要形态,与渊源深远的文人清唱传统相互推动.曲社曲唱本质属性决定其吸收文人清唱理论成果的同时兼融剧唱等宝贵经验,成为昆腔唱演具有深厚民间基础的关键,对昆腔渡过衰退期并迎来转机的意义重大。文人清唱虽然失去绝对性指导地位,却成为曲社曲唱的基本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