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Music

杂志简介:《中国音乐》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79/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古代音乐史与近现代音乐史、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书评与述评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音乐学院
国际刊号:1002-9923
国内刊号:11-1379/J
全年订价:¥ 25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74
复合影响因子:0.6
总发文量:1934
总被引量:14040
H指数:35
引用半衰期:9.8056
立即指数:0.0053
期刊他引率:0.9064
平均引文率:10.3386
  • 兼容并包 借鉴创新——建设“中国乐派”系列思考

    作者:王黎光 刊期:2018年第01期

    “音乐学派”的出现烙印着民族的印记,也一定凝结多种文化的精髓。“中国乐派”的建设过程中,以更为包容的心态容纳世界优秀文化,博采众家之长。建设“中国乐派”不只是作品的积累,更存在于润物细无声的音乐教育之中。中国音乐学院也正基于以上历史契机与世界现状,提出了“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的办学理念,以华夏国学为底蕴,...

  • 传承美、表现美、创造美、传播美、引领美——对中国声乐发展建设的思考

    作者:刘辉 刊期:2018年第01期

    本文是2017年5月17日在中国音乐学院举行的“中国乐派名家讲坛”(第十五期)中的讲座实录,该讲座由宋飞副院长主持。讲座中,刘辉教授以“传承美、表现美、创造美、传播美、引领美”展开对中国声乐发展的探讨,与在场师生及声乐爱好者们分享了其对“中国乐派”的见解以及对中国声乐发展建设的看法,并以学生现场演唱及点评式教学互动的方式展...

  • 交流与合作 共通与愿景——全球音乐院校校长交流季开幕式及交流会综述

    作者:李秀军; 李晶 刊期:2018年第01期

    2017年9月10-12日,由中国音乐学院发起和主办的“全球音乐院校校长交流季”(Global Leadership Network On Higher Music Education)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亚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13个国家的30余位音乐学院的院校长、音乐学会主席齐聚北京,参加了这一音乐盛事,并成立了“全球音乐教育联盟”。这是首次全球范围内高等音乐院校校长间的重...

  • 鼓舞奋进 携手耕耘——系统展开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民歌演唱研究

    作者:柯琳 刊期:2018年第01期

    中国的声乐理论与实践,既不等同于西方声乐的理论与实践,也不仅仅局限于汉族声乐的演唱与研究,而是基于本土、源远流长、一体多元而又兼收并蓄。中国声乐艺术无论作为静态的历史积累,还是动态的表演形态,都显示出多彩而又独特的面貌。目前我国声乐艺术已迈进专业化和逐渐系统发展的阶段,但是声乐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特别是对少数民族传统民...

  • 内亚视角下的陕北琵琶书

    作者:萧梅; 孔崇景; 张真瑞 刊期:2018年第01期

    “陕北说书”是一种以地方命名的说唱体裁,它流传在中国西北黄土高原陕西省北部,并主要运用于沟通神灵、福佑平安的民间信仰仪式。直至20世纪60年代,它的讲唱形式主要为盲人抱弹鲁特(lute),并自弹自唱。但因“陕北说书”所使用的鲁特有两种:一种是有品的曲项琵琶,一种是无品长颈的三弦,当地人又分别称之为“琵琶书”和“三弦书”。尽管...

  • 灵魂激情与万象共生:差序认同中的重叠共识

    作者:纳日碧力戈 刊期:2018年第01期

    中国在经济崛起后,致力于文化复兴,从科技兴国向文艺兴国过渡,让文艺融入科技,让机械文明和数字化文明有爱心。这个转向的关键是回归原初的激情,回归万物共生的自然。皮尔士三元整体论较好地预告了这个“文艺转向”。中国高层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努力呈现广大中国观,倡导跨文明跨文化互利共生,百川异流,同会于海。从家园认同、民族认...

  • 一种新的视角:文化认同与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以川西高原“铠甲舞”为例

    作者:杨曦帆 刊期:2018年第01期

    文化认同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涉及族群情感、历史文化以及个人身份认同的话题,包含着人们对自身社会生活价值的判断,对于人们的社会行为有着潜在但却是根本的影响。川西高原岷江上游地区的祭祀活动中常有“铠甲舞”,这一仪式乐舞成为村寨族群情感的表达并成为稳定历史文化结构的重要因素。以村寨的仪式乐舞个案入手,勾连历史、族群、乐舞等...

  • 朝鲜族阿里郎研究

    作者:金宝姬; 刘勇; 钟芳芳 刊期:2018年第01期

    本文通过探索阿里郎歌曲所显现的音乐性质和文化认同,来研究阿里郎歌曲的演变以及它是怎样在中国朝鲜族人们中保持它的流行性的。通过分析朝鲜族人民传承下来的阿里郎的主要特征,我发现,与韩国的阿里郎相比,朝鲜族的歌曲包含了不同的历史现实。1949年以前朝鲜族阿里郎的特征是更多地表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怀,反映了迁徙的历史和希望从日本人的...

  • 傣族孔雀舞乐的“前世今生”

    作者:朱海鹰 刊期:2018年第01期

    傣族在创造自身文化艺术的同时,也常向周边国家,甚至更遥远的民族汲取先进的文化。今天,我们对傣族的孔雀舞乐若停留在现有文化的认知层面上,会很难知晓这一文化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本文试从:一、傣族的传统孔雀舞乐;二、印度神乌、音乐天的东传;三、中南半岛的神鸟舞与云南傣族现代孔雀舞等展开讨论。深入了解我国睦邻国家与我...

  • 移动的边界 身份的变色龙——冀北丰宁满族“吵子会”音乐认同变迁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作者:赵书峰 刊期:2018年第01期

    丰宁满族“吵子会”音乐的族性变迁不但是明代卫所制度的军户移民文化使然,同时也是清代以来对汉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结构性失忆”背景下的文化产物。其次,丰宁满族自治县人口构成是清代以来,清军入关之后,随八旗军及清廷王公责族“圈地”运动,以及山东、河南移民“垦荒”背景下的历史产物。其次丰宁县满族族群身份的变迁过程也是自清代以来...

  • 泉州南音应律乐器由笙向洞箫转变的再思考

    作者:吴少静 刊期:2018年第01期

    南音乐律学研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对于南音乐律学的相关思考与探索对于研究南音的历史、记谱体系、旋律音调乃至中国音乐历史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研究者们对南音应律乐器及其乐律学问题产生的分歧引发笔者的思考,从律学中的乐器出发,首次将南音应律乐器指向笙,尝试将南音“历史文本”与当代活态“田野文本”结合起来考察,建立...

  • 20世纪秦腔改革的三大模式

    作者:辛雪峰 刊期:2018年第01期

    改革是20世纪秦腔发展的重要主题。本文以易俗社、三意社、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为个案,通过文献梳理、比较分析,认为三大院团开创了秦腔改革的三条道路,形成了“戏曲改良”“名角挑班”“政治实用”三大改革模式。

  • 传统器乐艺人的社会心理探究

    作者:傅利民 刊期:2018年第01期

    对传统器乐艺人的社会心理探索,是揭示传统器乐传播、传承与发展规律的重要方式与途径。传统器乐的发生与发展是人之所为,围绕人(艺人)的社会心理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研究,对未来传统器乐的传播、传承与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艺人在从事传统器乐实践过程中的从众、社会需要、社会动机等心理现象进行了探讨。

  • 河北十番乐乐队组合形式与历史文化沉积

    作者:崔晓娜 刊期:2018年第01期

    河北十番乐是清代宫廷音乐文化遗存在承德地区和保定地区的古老乐种。在一个共同的乐种或乐社名义下,河北十番乐同时活态传承两种不同类型的乐队组合形式,这种在共时性乐种生存中的重叠现象,成为了解河北十番乐在不同历史背景与地域以及历史传承过程中的衍变。其中,以笛子为主奏乐器的丝竹乐乐队组合与清代宫廷礼乐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而以...

  • 珍贵的清代音乐史料——李声振的《百戏竹枝词》

    作者:齐易 刊期:2018年第01期

    清代乾隆年间进士李声振的《百戏竹枝词》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对清乾隆年间市井社会生活中的北京及河北地区戏曲、说唱、民间歌舞、杂技等表演情况及民俗、体育、游戏等活动进行了艺术化的描述,共有作品百首。这部竹枝词集所蕴含的清代音乐信息非常丰厚,其中所提到的一些情况,如清代梆子腔早期表演所使用的梆子为长方形空心的木梆子、扬琴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