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Music

杂志简介:《中国音乐》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79/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古代音乐史与近现代音乐史、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书评与述评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音乐学院
国际刊号:1002-9923
国内刊号:11-1379/J
全年订价:¥ 25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74
复合影响因子:0.6
总发文量:1934
总被引量:14040
H指数:35
引用半衰期:9.8056
立即指数:0.0053
期刊他引率:0.9064
平均引文率:10.3386
  • 重新发现马可 重新认识马可——《马可选集》编委会成员在首发式上的发言

    刊期:2015年第01期

    《马可选集》主编李西安: 历时八年多,《马可选集》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在回顾这些年来走过的艰辛历程的时候,首先全体编委要向在编辑过程中不幸离开我们的《马可选集》顾问周巍峙先生、编委汪毓和先生表示深深的哀悼和敬意!周巍峙先生生前一直关注《马可选集》的进展情况,在去年得知编委会已经向出版社交稿的时候,表示非常高兴。

  •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保护与开发的现有策略与当前困境

    作者:樊祖荫 赵塔里木 徐天祥 刊期:2015年第01期

    本文为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保护与开发对策的提出,做两项基础性的准备工作:其一,从官方和学者两个角度,归纳现有的实践、措施与建议,力图为少教民族音乐保护与开发的决策提供一个已有经验的“信息库”。其二,分析当前少数民族音乐所面临的困境,总结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保护与开发工作中的主要难题。

  • 德国音乐理论界的新动向

    作者:杜亚雄 刊期:2015年第01期

    音乐理论学会是德国学者21世纪初于柏林成立的一个专业组织,在其第14届年会上,重点讨论了研究非欧各国、各民族音乐理论的重要性和翻译问题,还有学者提出了应推广“比较音乐学”。本文介绍了这次年会的有关情况,并认为它显示了德国音乐理论界在学术上的新动向,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认真的思考。

  • 北管古调【将军令】的比较研究

    作者:郑荣达 刊期:2015年第01期

    曾经兴盛于福建泉州地区的一种比较特殊形式的音乐品种,即所谓“北管”音乐,它能在闽南语地区以及南洋一些国家,与当地民间传统的“南音”音乐长期共存发展,肯定有着它存在的魅力。其中器乐曲【将军令】,近古以来不少民间乐社作为演出的保留曲目。它有从小型乐队的丝竹细乐或独奏曲,到较大乐队的大型套曲,特别后者有关于战争的故事情节描...

  • 音乐教育的理性光辉——解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乐教思想

    作者:马津 马东风 刊期:2015年第01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的经典篇目,文章以师生之间对于理想的探讨展开,逐步上升到“为国以礼”、“乐以载道”的政治高度,礼乐思想的光辉在文中闪耀。音乐教育是孔子推行儒家礼乐思想的中心环节,在《侍坐》浓郁的文学氛围中,同样蕴含着孔子音乐教育思想的因素。细细品味,我们不仅看到孔子对礼乐的高度重视,还可以...

  • 古青州北朝佛教造像中的飞天伎乐用乐研究

    作者:曹晓卿 刊期:2015年第01期

    古青州地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重要的佛教活动地带。近年来古青州北朝造像的研究多集中于美术领域,而其中独具特色的伎乐飞天则鲜有人涉足。本文从音乐考古学角度出发,以青州龙兴寺出土的北朝背屏式飞天伎乐用乐为重点研究对象,将其与4-6世纪同属古青州的临胸飞天伎乐做对比分析。研究过程中,以史料为据、以当地考古发现为证,结合古青...

  • 无锡宣卷与宝卷之共生关系探析

    作者:李萍 刊期:2015年第01期

    宝卷与宣卷本是一对紧密相关的对象,而在文史社科学界和音乐学界的研究中,却逐步形成了以文本为中心以及以音乐形态为主体的两个基本研究路向。宝卷文本与宣卷实践的关系问题尚未得到深入的探讨。本文试图以无锡地区的宣卷个案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宝卷文本对宣卷实践的作用、宣卷对宝卷的意义以及两者在历史流变的过程中互相依存的“共生关系”...

  • 奏“黄钟”之律闻“宫角”之声——传统宫调理论中的律、声概念及其内涵关系

    作者:刘永福 刊期:2015年第01期

    “律名”(律)体现的是“乐音”及“乐音体系”,“阶名”(声)代表的是“调式”及“音阶属性”,“律、声系统”是传统宫调学的理论基础。音乐既是“声音”艺术,也是“听觉”艺术,“调式”、“音阶”及其“风格”的明确,不能仅凭“各律间的相互关系”,必须依靠人的听觉对“音律”加以感知。奏“黄钟”之律、闻“宫角”之声,是中国传统音...

  • 独具匠心的民族情韵——析罗忠镕的《圆号与钢琴奏鸣曲》

    作者:邓连平 吴春福 刊期:2015年第01期

    罗忠镕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不仅开创了中国无调性音乐的历史,也创作了一批优秀的调性音乐。本文选择他1987年创作的《圆号与钢琴奏鸣曲》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主题及其结构力、和声与调性两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剖析,试图还原其创作轨迹。通过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创作手法之独到,重点表现在创作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民族化实践,从而充分表明...

  • 音乐文化空间的流与变——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新探

    作者:萧萍 刊期:2015年第01期

    本文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出发,探究音乐文化空间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重点研究音乐文化空间的流变以及文化传统在当代的调试和变异,并试图对音乐文化遗产保护应该如何应对当代文化空间的流变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 兴国跳觋仪式音乐及相关阐释

    作者:傅利民 刊期:2015年第01期

    兴国跳觋根据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仪式,通常有藏禁、开禁、暖禁、破胎、赎魂、包花、打油火、立保状等。本文对跳觋的藏禁仪式音乐过程进行了描述,并对跳觋仪式与音乐的关系、跳觋仪式中的小锣演奏及其功能、西『愀式中的戏曲表演和跳觋仪式音乐的文化意义进行了阐释。

  • 《新翻(羽)调绿腰》新解——兼与郑祖襄先生商榷唐代“翻”字之含义

    作者:尹蕾 刊期:2015年第01期

    《绿腰》是唐代著名的大曲之一,改为琵琶曲后曲名为《新翻(羽)调绿腰》,曲名转换的本身体现了乐曲的某种变化,郑祖襄先生曾撰文《唐代乐工“翻曲”考》解读曲名,提出了对“翻曲”的看法。仔细分析古代文献后,发现“翻”之一字在唐代诗词及文献中经常出现,随着语境的变化其语义各不相同,因而必须结合文献的语境去理解,本文将从材料出发...

  • 王西麟《第五交响曲》复调技术研究(上)

    作者:杨静 刊期:2015年第01期

    王西麟《第五交响曲》乐队编制采用22件弦乐器,这是一部对鲁迅先生精神致敬的追思曲。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第五交响曲》的复调技术进行研究,包括:模仿、对比复调技术分析和复调思维创新发展。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复调技术分析,探求作曲家在作品中的多样化复调思维。

  • 从“经验” 走出理性的迷思——关于平遥大戏堂“晋商乡音”的美学思考

    作者:李露莎 刊期:2015年第01期

    本文以平遥大戏堂“晋商乡音”的演出为研究对象,贯穿两个问题的讨论,一是揭示被遮蔽的普通观众的真实经验,二是探讨音乐美学如何更为有效地面向现实问题。本文引入笔者认同的杜威的“经验”理论,从其“经验”概念的非认知性、连续性和整体性,动态满足等特点受到启发,展开对平遥大戏堂演出这一实践活动的美学阐释。

  • “2015中国广州第二届岭南传统音乐研究与传承学术研讨会”通知

    刊期:2015年第01期

    岭南传统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极具地域特色的音乐文化体系,一直凸显其独特的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自2012年11月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举办“2012中国广州岭南传统音乐研究与传承学术研讨会”以来,该领域研究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