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Music

杂志简介:《中国音乐》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79/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古代音乐史与近现代音乐史、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书评与述评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音乐学院
国际刊号:1002-9923
国内刊号:11-1379/J
全年订价:¥ 25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74
复合影响因子:0.6
总发文量:1934
总被引量:14040
H指数:35
引用半衰期:9.8056
立即指数:0.0053
期刊他引率:0.9064
平均引文率:10.3386
  • 欲澄清学术理念 先搞清术语概念

    作者:杜亚雄 刊期:2006年第03期

    本文针对杨沐《澄清对当代国际学术理念的误解》一文提出质疑,就其中提到的“international”(国际)、“anthropology”(人类学)、“musicology”(音乐学)、“ethnomusicology”(民族音乐学)等英文术语进行了讨论,认为想要澄清学术理念的人,自己首先应搞清各种术语概念。

  • 同均、同式、同律,我国传统音乐的三层调关系

    作者:洛地 刊期:2006年第03期

    本文作者以为“二十八调”要在“轮转”,从而建立了我国的“调系统”。唐宋无具体乐谱传留。本文以现今的民族民间音乐演释了“二十八调”的三种“调关系”:“同均”——同均内不同调式之间的关系;“同式”——同一调式在不同调高之间的关系;“同律”——以同一律位为调头音的不同调高、不同调式之间的关系。从而构成我国“‘调关系’理论体...

  • 大陆电视音乐传播的价值观调整

    作者:何晓兵 刊期:2006年第03期

    本文从国内外文化环境转型的分析入手,对近年来大陆电视音乐传播中的价值观变化进行了一些描述和分析,指出大陆电视在音乐传播方面,正在开始一个可以以”民族化”概念加以概括的价值观悄然调整过程的脉动。通过对1990年代以来大陆电视音乐传播中新兴事象的描述,可以得出以下一些认识:1、大陆电视音乐传播自1990年代以来出现的民族化转向趋...

  • 《人的音乐性》译者前言

    作者:马英珺; 陈铭道 刊期:2006年第03期

    约翰·布莱金的《人的音乐性》是民族音乐学的经典著作,1973年首版,迄今已被翻译成11种语言。本书是第一个中文译本,也是西方民族音乐学经典著作第一次以完整面貌呈现在中文读者面前。译者在其前言中对该书作了简要的评价,再一次肯定:《人的音乐性》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对世界上不同音乐体系的认识。

  • 戏曲的板式结构和板块分布

    作者:刘正维 刊期:2006年第03期

    文章通过民间音乐特征的地理性板块分布,论证了我国戏曲音乐在不同土壤中形成的不同结构的板式变化体;论证了它们不同的板式结构形态;并且特别论述了我国中部地区的豫剧二八板和二黄板式的独特结构形式与地缘属性。

  • 主观思考中的客观真实——田野考察工作中的另一种观察与描述方法

    作者:蒲亨建 刊期:2006年第03期

    本文对我国音乐学术研究的田野考察过程中所谓“零度思考”的“客观描述”说提出疑义:引入个人的“主观思考”,是否仍能保持对考察对象记录与描述的客观真实?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引入个人的“主观思考”,是否比“白描”式的考察与描述更可能逼近“客观真实”?文章对此做出肯定的回答,并从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论证。

  • 第三种作曲方式——论计算机音乐创作的新思维

    作者:刘涧泉 刊期:2006年第03期

    本文主要探讨作为音乐创作新思维的计算机音乐的作曲方式。文章通过对计算机音乐发展历史的回顾和对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的分析,阐述了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产生的音乐创作的新观念、新思维和新特点,提出计算机音乐的作曲方式是完全不同于以往“书面传统”作曲方式和“口头传统”作曲方式的第三种作曲方式。

  • 稀见清代洋琴史料二题

    作者:张翠兰 刊期:2006年第03期

    《桐桥倚樟录》是清代道光年间刊刻的一部专记苏州虎丘山塘一带山水、名胜、寺院、古迹等的专著,书内所刊洋琴史料,负载了清代洋琴的多方面信息。是书刊刻后因遭兵燹毁版,原著流传不广,故所述史料在目前所见扬琴研究论著论文中鲜见引用;《问青阁诗集》所刊《听陈伶打洋琴歌》,同为清道光年间刊刻的稀见洋琴文献。本文从乐器发展史角度对上...

  • 音乐人才学科建设的有益探索

    作者:谢嘉幸 刊期:2006年第03期

    廖家骅教授新近出版的《立乐成才之路》对音乐人才学这样一门还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学科,进行了一番大胆的探索,其理论的勇气、探索的精神以及所取得的成果都是难能可贵的。

  • 蒙古族原始音乐及其形态研究

    作者:好必斯 刊期:2006年第03期

    蒙古族原始音乐泛指产生于蒙古原始氏族部落时代并有别于13世纪以后蒙古族草原游牧音乐风格的蒙古族始源音乐艺术;它带有鲜明的山林狩猎文化特征,有其自身独特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形态特征。蒙古族原始音乐主要有三大体裁,即萨满教歌舞、原始狩猎歌曲及古代英雄史诗。本文深入研究梳理了蒙古族原始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宗教渊源,以及...

  • 循历史轨迹谈音乐治疗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周为民 刊期:2006年第03期

    音乐治疗是对身心受到损害和情绪失调的人的机能进行干预的有效途径。音乐治疗的价值不以所使用的音乐为目的,它的价值体现在音乐对人类身心的影响效果,从而形成了音乐治疗的基础。音乐治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等领域的进步而发生变化。

  • “字真、句笃、依腔、贴调”——论《唱论》中字与声的关系

    作者:吴静 刊期:2006年第03期

    《唱论》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声乐论著,在字与声、字声与气息配合方面提出“字真、句笃、依腔、贴调”,“声要圆熟,腔要彻满”的观点。这些观点对我们现今的声乐演唱及教学依然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建立中国民族声乐学派提供了理论依据。

  • 删繁就简·诸法归一——浅论筝的基本演奏形态

    作者:邱霁 刊期:2006年第03期

    在全国习筝人数已超过五十万的今天,我们很容易看到各种各样的筝乐演奏形态。形态各异的演奏不禁引起了笔者的思索:演奏形态作为外部现象,它与本质——即实际发出的声响有关吗?演奏形态是随心所欲想怎样就怎样,还是有待规范呢?如果需要规范那它将以何种思维方式作为规范的依据呢?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展开论述,对古筝的基本演奏形态提出了...

  • 孟戏剧本《长城记》音乐形态研究

    作者:傅利民; 夏侯玲玲 刊期:2006年第03期

    文章对江西广昌县甘竹镇刘家村孟戏剧本——《长城记》音乐中的调式和曲牌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将不同曲牌在南戏曲牌组合形式基础上进行了归类。同时文章指出《长城记》中的曲牌组合形式与南戏的曲牌组合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继承了南戏曲牌的基本组合形式,同时又衍生出新的组合形式。

  • 新的起点 意义深远——记“第一届音乐学院学生作品交流会”

    作者:林杨 刊期:2006年第03期

    2006年6月3日至5日在武汉音乐学院隆重举行了“聆听80后——第一届音乐学院学生作品交流会”。会上,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两院师生进行了“教师讨论会”、“学生讨论会”以及两场“学生作品音乐会”等多项交流活动,并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