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杂志 部级期刊

Moral Education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德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338/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观察、探索、话题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权益保护、讲堂、样本、第一线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国际刊号:1673-3010
国内刊号:11-5338/G4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200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4
总发文量:6775
总被引量:4240
H指数:20
立即指数:0.0215
期刊他引率:1
  • 谨防学科德育的形式化倾向

    作者:冯永刚 刊期:2018年第22期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科德育将德育元素融入各科教学中,拓展与延伸了德育的时空,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生成,其在学生道德成长中的价值毋庸讳言。然而,聚焦实践不难发现,不少中小学实施学科德育的现状令人堪忧,甚至存在着走过场现象,致使学科德育所蕴含的立德树人的内在意义无以彰显,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空洞说教、僵硬灌输、以管代...

  • 教育部党组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会召开

    作者:教育部网站 刊期:2018年第22期

    10月24日,教育部党组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会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将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把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工作重点尽快转到狠抓落实上来,在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解决问题上下功夫,按照大会总体部署逐条逐项落实任务,努力解决好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

  • 芬兰:新一轮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将于2019年实施

    作者:中国教育新闻网 刊期:2018年第22期

    芬兰新一轮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将于2019年开始实施。此次改革将以全纳性成功为核心目标和价值引领,引入学分制,加强不同课程交叉融合,强化通识教育,创建高度个性化和灵活的学习路径,为所有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业指导和多元的支持服务,增强普通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深度协同关系,实现普通高中学生平稳接受高等教育。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作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网站 刊期:2018年第22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立足职能定位,发挥特色优势,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迅速组织学习传达。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和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学习领会大会精神,研究制定《学习研究贯彻落实教育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工作方案》。

  • 法国:设立“国家儿童遗产日”

    作者:《中国教育报》 刊期:2018年第22期

    近日,法国将每年的9月14日确立为“国家儿童遗产日”,旨在延伸欧洲遗产日的活动影响,通过带领学生参加文化遗产机构组织的寓教于乐的活动,让青少年在课堂外发掘和了解国家各类文化遗产,开展文化与艺术教育。今年首届国家儿童遗产日活动在法国30多个省举办。

  • 红领巾教育是一种理想的价值观教育

    作者:孙俊三; 刘伟荣 刊期:2018年第22期

    对于少年儿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曾提出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记住要求,二是心有榜样,三是从小做起,四是接受帮助。

  • 加拿大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概况

    作者:晁亚群 刊期:2018年第22期

    加拿大实施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的一个背景是该国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现状堪忧。一方面,青少年面临的金融环境日趋复杂:可供青少年选择的财经产品越来越多,如果缺乏正确的财经知识和技能,这些财经产品可能会给青少年引来难以偿还的债务。

  • 立德树人学以成人

    作者:熊建辉 刊期:2018年第22期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育人之本,莫如铸魂。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教育的根本问题。从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立德树人”明确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到党的报告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再到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区域教育高质均衡发展

    作者:杜全平 刊期:2018年第22期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站在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战略高度,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新战略,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政治立场,也进一步澄清了对德育工作的模糊认识。

  • 让学生成长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作者:夏青峰 刊期:2018年第22期

    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这为新时代的学校德育工作划出了重点、指明了方向。

  • 立德树人,争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作者:胡欣红 刊期:2018年第22期

    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

  • 要强化学校教育的国家认同功能

    作者:王澍 刊期:2018年第22期

    在社会发展的维度上,教育承载了诸多功能,其中就包括国家认同。概括来说,国家认同就是个体承认自己属于国家族群的一分子及其身份,是个体在政治、历史、文化、族群等方面的属于谁的归属感。我们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国家的世界,无论社会政治怎样动荡也无法消灭国家的概念。而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果在内心不承认国家的存在,那么也无法在逻辑上推导出国家...

  • 教师包容的几个面向——《嗝嗝老师》的教育价值分析

    作者:张雅慧 刊期:2018年第22期

    印度电影《嗝嗝老师》自2018年10月在中国上映以来,感动了无数观影人,口碑炸裂,虽算不上经典,但可与《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等相媲美,引发人们对教育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 具身德育对小学生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冲 刊期:2018年第22期

    在中西方哲学中,“德”与“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备受关注且争辩不休的话题。有德之人一定是幸福的?无德之人一定是不幸福的吗?对这一问题的探究不仅有助于促进哲学中“德”与“福”的理论发展,而且也能为实践中学校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的幸福感提供指导。

  • 论课堂教学的育人之义及实践路径

    作者:李铁安 刊期:2018年第22期

    育人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与命脉,课堂育人问题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关切。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旨在贯彻育人宗旨的以人为本核心理念往往被简单地异化为过分强调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忽视以致遗忘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程内容的教育功能。在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要求下,课堂教学应力图使课程的文化价值、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