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基础医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杂志简介:《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554/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理论探讨、实验研究、临床基础、针灸研究、中医写作与翻译、临证验案、述评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6-3250
国内刊号:11-3554/R
全年订价:¥ 300.00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75
复合影响因子:0.92
总发文量:7469
总被引量:56287
H指数:56
引用半衰期:5.8269
立即指数:0.034
期刊他引率:0.9747
平均引文率:3.6708
  • 2019年《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征稿启事

    刊期:2019年第03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是部级中医学类专业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部《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检索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来源期刊。本刊创刊于1995年元月,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3250,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54/R,刊期为月刊,出版日期为每月...

  • 2019年《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征订启事

    刊期:2019年第03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本刊于1995年元月创刊。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中国生物学文献、中文科技期刊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 筋的生、成、用探微

    作者:刘迪一; 于智敏 刊期:2019年第03期

    从'筋'与'力'的字义考察入手,结合形神之间的关系对筋的体用关系进行发挥,提出筋的广义概念,指出广义之筋为筋与力的统一体,并分别从体用角度对筋的生、成、用3个生理方面进行论述,阐明阳气、阴血与筋、力共同构成的以体为基础、以用为主导的体用关系,论述了阳气与精、血在维持筋体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点明阳气者精则养筋之力、柔则养筋之...

  • 从卫气出处谈肺、脾、肾虚证的关系

    作者:周文婷; 邵晶晶; 于峥; 郭雨晴; 成西; 陈小野 刊期:2019年第03期

    '卫出于上焦'无异议,'卫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则有明显争论。笔者认为这一争论的实质在于肺、脾、肾间是否有功能上的分工。'卫出于上焦''卫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可分别理解为'肺主皮毛''脾主皮毛''肾主皮毛',这样在'皮毛'上,肺、脾、肾间失去了功能分工的关系,因而招致反对。而赞成'卫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者,则是在承认肺、脾、肾均'主皮毛...

  • 脉诊的演变

    作者:李国祥; 鲁明源 刊期:2019年第03期

    脉诊发展初期乃至后期,一直扮演着诊断经脉病变的角色,经脉学说的发展是脉诊发展的基础,脉诊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最古老的遍身诊法发展为《素问·三部九候论》,直至诊脉独取寸口后,十二条经脉被按部就班地分列在左右手寸关尺部,也就是说从古老的五十二病方到《脉经》所在的文献中除去诊候五脏,独取寸口脉诊法最强大的功能是诊候病...

  • 膀胱湿热证理论源流考

    作者:范逸品; 张华敏; 刘寨华 刊期:2019年第03期

    膀胱湿热理论发端于秦汉时期,隋唐宋元未见明显推进,明初戴元礼首先提出'膀胱湿热'一词,此后明清众多医家对于膀胱湿热理论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膀胱湿热理论才真正成形。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中医证候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推进,'膀胱湿热证'被正式提出并作为规范证候名。

  • 补肾法的源流探讨

    作者:苏登高; 金香兰 刊期:2019年第03期

    补肾法是中医'扶正'治则下的一个重要治法,其发展伴随着中医'肾'概念的演变。本文通过疏理历代医籍中关于肾和补肾法的描述探讨其继承和发展情况。发现肾与补肾法的地位有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先秦两汉更重视心,后代医家不断补充肾的内涵,探讨肾与他脏及肾与命门的关系,明确提出心肾相交、肾主纳气、肝肾同源等理论,至明清时期确立了肾为先天根本...

  • 《黄帝内经》养生理论对艾滋病论治的启示

    作者:李春燕; 赵正阳; 徐立然 刊期:2019年第03期

    养生即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使生命延长的一种方法。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开始已经有了养生的概念,在后世得到不断的传承与发展。艾滋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传染性疾病,当前治疗手段还较为局限,中医中药已经证实对于延缓艾滋病的发病具有很好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搜集、整理及分析,以四时养生理论为主,展开...

  • 基于气本体论的六经病欲解时研究

    作者:孙志其; 韩涛 刊期:2019年第03期

    首先分析了古中医学以在天之时、气,在地之方、味,在人之事(理)、证为基础的'三元素'论,阐述六经欲解时乃是六经时序状态的综合表述,进而依据三阴三阳六经的气行之序、时象之变,对六经病欲解时的实质内涵作出阐释,深入剖析三阴中'以太阴为体之本,以少阴为用之本,以厥阴为象(生命之象)之本'的具体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并对《伤寒论》中三阴与三阳之...

  • 胡希恕《伤寒论》学术思想探析

    作者:林毅鹏; 黄守清 刊期:2019年第03期

    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经方家,在国内外中医界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本文通过对胡希恕《伤寒论》学术思想进行梳理,归纳为6个方面:一是《伤寒论》源自《汤液经》;二是提出六经八纲理论体系,'六经'的实质是'八纲';三是'病发于阳,病发于阴',《伤寒论》表证'发于阳'者为太阳病,'发于阴'者为少阴病。四是从'津液'、'能量'角度解释仲景脉学;五...

  • 基于脏腑辨证理论探讨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

    作者:柴勇; 赵宏艳; 刘红; 李艳; 王少君; 潘静华; 刘梅洁 刊期:2019年第03期

    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骨痿''骨枯'范畴,是一种以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的微观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导致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极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变。本文从脏腑辨证理论出发,对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进行了探讨,认为该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肾虚,脾虚是主要环节,肝'体阴用阳'的功能失调是关键因素,此外肺脏和胆腑功能失调与本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联系,...

  • 龙砂医家黄堂五运六气学术经验初探

    作者:陶国水; 顾植山; 陆曙; 吴波; 孔令晶 刊期:2019年第03期

    基于《黄氏纪效新书》《三余纪效》研究探讨龙砂医家黄堂五运六气学术经验,得出其临床善用运气理论推判病因、分析病机、拟定治则、处方用药,注重病象、脉象变化与运气合参,灵活运用运气理论。其临证重视运气学说,一则与龙砂医家的学术特色一脉相承,二则与乃师缪松心影响有关。

  • 何晓晖对“胃喜为补”理论的临床发挥

    作者:花梁; 何晓晖 刊期:2019年第03期

    '胃喜为补'是叶天士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食疗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何晓晖教授对'胃喜为补'理论具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见解,提出'胃喜''胃厌''口喜'等概念,指出'胃喜为补'的3个要点,并结合'胃质学说'理论从体质胃质因素、地域环境因素、饮食嗜好因素、疾病病理因素等方面解释'胃喜'产生的机理,将'胃喜为补'理论结合衡法灵活应用于临床...

  • 芍甘木瓜汤对脑卒中后痉挛大鼠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王小萌; 吴全娥 刊期:2019年第03期

    目的:实验采用芍甘木瓜汤灌胃脑卒中痉挛大鼠,以期为脑卒中术后患者痉挛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6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芍甘木瓜汤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内囊电损毁法造模,电刺激法测定其偏瘫肢体伸直幅度,内囊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甘氨酸和γ-氨基丁酸)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多...

  • 艾叶醇提物对热敏通道TRPV1的影响

    作者:郭蓉; 刘珍洪; 汪文来; 高蔚; 陶旭光; 佟海英; 安致君; 殷茵; 韩雪珍; Michael; XiZhu; 杨桢; 赵红霞 刊期: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艾叶醇提物对热敏通道TRPV1的影响。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转染人源TRPV1的HEK293细胞上,测量艾叶醇提物对细胞跨膜电流的影响。结果:全细胞膜片钳数据显示,艾叶醇提物可以激活TRPV1通道并产生较为明显的跨膜电流;与TRPV1激动剂辣椒素比较,艾叶诱发的电流密度、电流-电压的关系与其十分相似;在进行2个浓度测试中,艾叶生药3m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