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基础医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杂志简介:《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554/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理论探讨、实验研究、临床基础、针灸研究、中医写作与翻译、临证验案、述评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6-3250
国内刊号:11-3554/R
全年订价:¥ 300.00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75
复合影响因子:0.92
总发文量:7469
总被引量:56287
H指数:56
引用半衰期:5.8269
立即指数:0.034
期刊他引率:0.9747
平均引文率:3.6708
  • 《黄帝内经》有关脾理论的研究

    作者:方肇勤; 杨雯; 颜彦 刊期:2017年第07期

    为探索《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藏象理论主要学术内容,故以脾为切入点,检索并摘录《内经》中所有涉及脾、足太阴等有关论述,将其按脾的解剖、脾的生理功能及特点、脾与自然界的关系、脾与五脏的关系及其相关五行归属、脾的诊法、脾的病证以及脾病证治则及注意事项等给予分类、刻画并探究其学术内容,并就《内经》脾脏理论的内容、特点及...

  • 肺消源流考略

    作者:赵令竹; 鞠宝兆 刊期:2017年第07期

    肺消古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素问·气厥论》中明确指出其病机为"心移寒于肺",但仍有诸多医家认为其病机为热,故将其归于上消膈消。为探讨其中原因,经系统梳理清代及以前的文献,关于肺消的认识可归纳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内经》中提出肺消因寒而致,第二阶段隋唐时期肺消寒郁而热的理论产生,第三阶段宋金元时期提出...

  •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金匮要略》妇人三篇中的应用

    作者:王馨怡; 王萌; 赵粉琴 刊期:2017年第07期

    探讨"血不利则为水"的学术渊源与这一学术思想在《金匮要略》妇人三篇中的应用。"血不利则为水"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的著名论断,阐明在水肿病发生过程中水与血之间的内在联系。本为瘀血导致水肿病的病机,然张仲景治疗妇科病时,大量方剂活血药与利水药并用,或在活血化瘀中兼顾利水,或血水并利,或温阳化饮以利血气,此活血利水法的用...

  • 李东垣“胃气升发”论析疑

    作者:许勇镇; 阮诗玮; 丘余良 刊期:2017年第07期

    今观夫后世学者多简单援用"胃气通降""脾升胃降"等理论对李东垣脾胃学说进行演绎推导,恐有先入为主之见和主观臆测之嫌,而对于诸多理论亦难以诠释精当,故我们遍考其李东垣著述提出"胃气升发"说。基于李东垣的观点我们溯源经典,指出"胃气升发"一说肇始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生理方面,胃气平而上行以游溢精气、化生气血、...

  • “宣可去壅”诠解

    作者:安宏; 于智敏 刊期:2017年第07期

    从"宣"与"壅"的字义考察入手,结合历代医家对"宣可去壅"的发挥,考察辨析各家对"宣可去壅"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引入"壅可节宣",强调"宣可去壅"与"壅可节宣"之间一体两面、互为依存的关系,揭示"宣可去壅"不唯指药物和方剂的分类,更具有审机识病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认识气血宣壅、发病、病机和预后均有指导作用。最后从调形和摄...

  • 瘿病(地方性甲状腺肿)情志病因原理探析

    作者:孔林; 于峥; 苏静; 陈小野 刊期:2017年第07期

    瘿病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病征的一类疾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在瘿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治疗瘿病重视情志病因,地甲病与情志病因关系密切,在现代也得到证实。故探讨瘿病(地甲病)情志病因的西医和中医原理,一是作为地甲病病因,情志的原理应是应激;二是应激导致地甲病发病和加重,其病理生理基础是地甲病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即应激导致对甲...

  • 慢性肾衰病机演变及证治探讨

    作者:杨帆; 贾泽会 刊期:2017年第07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为慢性肾衰)是多种慢性肾脏病失治误治迁延不愈出现肾功能减退直至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病机演变错综复杂,病情缓慢进展,症状千变万化。由于三焦壅塞不通,诸脏腑无元气滋养温煦,五脏六腑、奇经八脉、九窍均功能失常,诸证蜂起。对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以健脾益气固肾培元为本,利湿泄浊清热解毒为标,活血化瘀通络贯穿始终,...

  • “望小儿指纹诊法”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侯雅静; 陈家旭; 刘玥芸 刊期:2017年第07期

    望小儿指纹也称望虎口三关脉纹,是中医儿科临床诊断中重要的诊法之一。笔者参考多部古籍资料就望小儿指纹诊法起源、理论依据及其所包含望三关、颜色等内容进行梳理。该诊法融合经络学说、五色主病理论、寸口脉学说等思想,自唐朝起源,历经多代医家验证传承至今,是值得用现代科学探索发展并推广应用于临床的中医儿科诊断方法。该诊法补充完善了临...

  • 湖北麻城“药王”王叔和初探

    作者:成莉; 国华; 张雪亮 刊期:2017年第07期

    中国民间常把救人危难、医术高超的医生比喻成"药王",因各地民俗不同故信奉的药王也不一样。湖北麻城一带供奉的"药王"是魏晋时期的名医王叔和。王叔和"药王"称号虽来自民间传说,但有其深厚的民间基础。"药王"文化反映出人们对名医的尊崇,也寄托着人们祈求健康、祛病延年的美好愿望。

  • 清代岭南医家谢完卿《会经阐义》学术思想述评

    作者:陈俊榕; 刘小斌 刊期:2017年第07期

    《会经阐义》是一部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内容齐备的岭南综合性医书,成书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为清代岭南医家谢完卿著。该书仿《景岳全书》体例,首言阴阳经脏,次述诊要本草,再论伤寒杂病,末附古方八阵,共21卷40余万字。本书论医首重阴阳,认为阴阳本同一气,论经脉脏腑尤重脾肾,对命门进行了系统论述,按八阵方略归类诠释临证组方用药原则。...

  • 《蠢子医》论治妇科病特色

    作者:梁程程; 雷磊 刊期:2017年第07期

    《蠢子医》系清代医家龙之章晚年所撰,记载了内外妇儿眼科诸疾的丰富诊疗经验,尤其对于妇科的治疗见解独到,阐述医理简要摄烦,诊疗经验独具一格。其论治妇科疾病首重脉理,安胎则强调治疗母病不必刻意顾护胎元,意在母病去则胎自安,治疗妇科产前产后疾病及催生善用风药,尚有巧用肉附、善用丸散剂之用药特色,并就此作一初步探析。

  • 基于《医学求是》研究探讨吴达五运六气学术思想

    作者:陶国水; 顾植山; 陆曙; 吴波; 孔令晶; 陈冰俊 刊期:2017年第07期

    龙砂医家吴达熟谙运气学说撰《医学求是》,认为"证之变化,随岁时而转旋",主张"因病以测岁气,非执岁气以求病",灵活运用运气理论预测疫病发生、分析其病因病机、证候并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其运气学说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其经验对临床具有借鉴意义。

  • 张锡纯中西汇通学派主要传承脉络研究

    作者:刘建; 陈宝贵 刊期:2017年第07期

    脉络即以张锡纯的故里盐山县学人研究为起点,阐述中西汇通学派在河北本邑的传承以嫡系家传为主,族外学者亦多以对其著作进行校点、编纂、学术研究为主的现状。着重以其行医、教学之地天津传人为研究重点,论述了现代张锡纯中西汇通学派形成张锡纯-柳学洙-陈宝贵-陈宝贵弟子及学生四代传承、脉络清晰的流派研究概况。

  • 岳景林从痰论治肿瘤病思路探析

    作者:杨世红; 赵伟红; 曲强 刊期:2017年第07期

    吉林省已故名老中医岳景林擅治疑难病症,主张从痰论治恶性肿瘤病。他认为肿瘤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正气不足痰浊凝聚是发生肿瘤病的病机关键,根据痰具有易行善变、变化多端,易化寒、化热,挟风、夹湿、夹瘀的特点,从辨证施治的角度出发,标本兼顾,总结出清热化痰、散寒化痰、行气化痰、健脾化痰、活血化痰、养阴化痰、宣肺化痰、峻下逐痰、化痰软坚...

  • 技术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古代骨折小夹板固定术

    作者:郭瑨; 赵勇; 陈彦飞 刊期:2017年第07期

    在中医学体系中,骨伤科是展示医疗技术水平最为明显的学科,在骨伤科所涉及的诸多疾病中,骨折的治疗又是其中的典范。骨折是骨伤科常见的疾病,回顾梳理历代中医学文献可以发现,骨折的治疗主要围绕固定术开展。中国中医骨伤科小夹板固定方法以及材料的变换,体现了明显的技术变迁特征。故从技术哲学的角度,以小夹板固定术为例,分析骨伤治疗小夹板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