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基础医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杂志简介:《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554/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理论探讨、实验研究、临床基础、针灸研究、中医写作与翻译、临证验案、述评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6-3250
国内刊号:11-3554/R
全年订价:¥ 300.00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75
复合影响因子:0.92
总发文量:7469
总被引量:56287
H指数:56
引用半衰期:5.8269
立即指数:0.034
期刊他引率:0.9747
平均引文率:3.6708
  • 《辅行诀》体、用、化味理论研究

    作者:吴新明 刘洋 李菲 彭鑫 刊期:2011年第04期

    《辅行诀》中《汤液经法图》保存了早期经方医学的体、用、化味理论。其中体、用理论可以正确理解五脏大小补泻诸汤乃至五脏劳损病诸方的组方规律,而体、用、化味理论可以解析救误治诸五脏泻方的组方规律。体、用、化味理论是《辅行诀》五脏补泻经方系统的独特理论,值得深入研究。

  • 小柴胡汤证浅见

    作者:郑兴刚 陶汉华 刊期:2011年第04期

    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小柴胡汤证的相关条文看出,小柴胡汤证不能等同于少阳病,小柴胡汤不能简单地视为少阳病主方,"半表半里"不能理解为小柴胡汤证病位而主要是指在有太阳表证的同时兼有少阳、阳明、太阴、少阴或厥阴病证。

  • “脏腑的划分标准”之商讨

    作者:倪祥惠 刊期:2011年第04期

    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为什么选择的脏腑是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其划分标准是什么?这关系到中医学理论的基础。通过对人体的组织器官的分析,明确中医藏象学说脏腑的选择原因,并论述胰腺在中医学中的地位,讨论了现在公认的脏腑划分标准,提出了新的脏腑划分标准的三条原则,并探讨胆的脏腑归属。

  • 从机体水液代谢角度看“肺与大肠相表里”

    作者:孔小云 黄穗平 刊期:2011年第04期

    自"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内经》中确立以来,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得到充分证实,并经过后世医家不断发展,该理论已成为中医脏腑表里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人们不断尝试着从理论、临床应用和实验等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本文试从机体水液代谢角度对“肺与大肠相表里”关系作一探讨。

  • 慢性荨麻疹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作者:刘爱民 代淑芳 刊期: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调查23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描述性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获得13个证候类型,聚类分析提示该病的中医证候分为3类,分别为风湿热蕴肤证(包括气虚及阳虚两个兼证)、营卫不和证、血虚风恋证(包括气虚及阳虚两个兼证)。结论:慢性荨麻疹之所以缠绵难愈...

  • 中医从“毒邪伏络”论治艾滋病的思考

    作者:宗亚力 尹燕耀 林云华 刊期:2011年第04期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由来已久,本文旨在通过"络病学"以及"伏毒"理论的研究进展,解释艾滋病的发病和症状,探讨中医从"毒邪伏络"论治艾滋病的理论基础及其可行性。

  • 中医病因病机探析

    作者:舒长兴 刊期:2011年第04期

    病因与病机,一个为体,一个为用。中医关注的是"之变之化"后的反应状态,注重的不是"体"而是"用",是据"用"来推"体"。导致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关键要素是病机,不是病因。中西医结合的正确途径应是西医治病因,中医治病机。

  • 从“心”理解“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作者:梁志刚 李瑞 邓成哲 刊期:2011年第04期

    运用传统中医理论"心主血脉"、"心藏神",分别阐释"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在痛、痒、疮的病机和临床治疗方面的运用。否认"诸痛痒疮皆属于火"的观点,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对此条文提出了从全新的看法,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切实际的理论指导。

  • 中医脾胃病杂谈

    作者:蔡春江 曹自新 梁凤兰 石志敏 王清贤 张艳君 刊期:2011年第04期

    中医脾胃病大概指发生在食管、胃、脾、胰、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的一类内科病证,包括中医常见的胃痛、痞满、呕吐、呃逆、嘈杂、反胃、噎膈、吐酸等病证。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食管炎、消化道溃疡、胃黏膜脱垂症、功能性消化不良、十二指肠炎等上消化道病变均可参考脾胃病辨证论治,6版中医内科学专设“脾胃肠病证”、“肝胆病证...

  • 《金匮要略》中“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原意浅析

    作者:黄晓华 汪震 敖丽英 于峥 梁媛 刊期:2011年第04期

    张仲景提出痰饮病的治疗总则为"当以温药和之",本文提出"温"为温通、通和之意,"温药"是指淡渗、利小便的药物,并结合叶天士的两则医案加以分析佐证。

  • 浅谈旴江医家黄宫绣的学术思想及价值

    作者:陈建章 邹来勇 刊期:2011年第04期

    旴江医家黄宫绣文学素养深厚,学识渊博,其光辉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宫绣代表作《脉理求真》脉学理论切合临床,精练实用,深受后世医家的推崇,至今仍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本草求真》在众多的临床实用类本草著作中,特色鲜明,卓然立世。整理和研究黄宫绣的学说,研究其学术思想及价值,对于发展旴江医学及充实中医学宝库,都具有十分...

  • 治疗老年高血压宜“温”宜“补”

    作者:陈党红 颜芳 杨志敏 刊期:2011年第04期

    老年高血压病是现代社会常见病,以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病机来认识本病存在片面性,西药治疗存在并发症,应从老年人心肾阳气不足的病机根本出发,重视"温补"阳气是其重要治则。

  • 试论中医学对朝医体质学理论形成的影响

    作者:朴仁范 刊期:2011年第04期

    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伤寒论》对朝医体质学理论形成的影响很大,探讨中医学对朝医体质学理论形成的影响,对进一步完善朝医体质学理论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 古代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作者:李君 刘保延 刊期:2011年第04期

    通过古籍文献研究对古代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认为中医自古就十分重视疗效,涵盖内容丰富,且主要有两种评价疗效的方法。一种是通过治疗前后的证候对比进行评价,另一种为医生根据病机变化判断疗效,是中医所特有的疗效评价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而且这两种评价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经常紧密结合、综合运用。

  • 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在中医方药文献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徐天朝 苏晶 刊期:2011年第04期

    1中医文献研究中现代数理统计方法的必要性 几千年来,中医药领域积累了浩如烟海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知识,这些知识分散在中医药古籍文献以及现代的研究文献中。据统计,目前国内收藏的辛亥革命以前的中医药学古籍文献13000多种,其中在社会上流通较广的古籍近100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