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基础医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杂志简介:《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554/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理论探讨、实验研究、临床基础、针灸研究、中医写作与翻译、临证验案、述评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6-3250
国内刊号:11-3554/R
全年订价:¥ 300.00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75
复合影响因子:0.92
总发文量:7469
总被引量:56287
H指数:56
引用半衰期:5.8269
立即指数:0.034
期刊他引率:0.9747
平均引文率:3.6708
  • 中西医关系的科学与文化分析纲要

    作者:常存库 刊期:2007年第10期

    医学既属于科学范畴又属于文化范畴,中西医的差异既有科技方面的问题,更有文化方面的复杂性。就中西医关系而论,如仅就科技层面讨论,只能得出若干直接简单而表面的结果,然而科技毕竟与其文化母体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由此,要真正认识中西医学的关系,进而寻求解决中西医差异,谋求中西医的统一,就不得不从科学与文化两个维度着眼。

  • 结合“五运六气”思考中医理论研究

    作者:杨威; 于峥; 张宇鹏; 刘寨华 刊期:2007年第10期

    在中医药学发展历程中,中医理论因其原始创新能力而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核心。当前,在对中医药优势的挖掘、继承与创新中,中医理论研究仍占有重要地位,应给予更切实有效的鼓励与扶持。本文结合五运六气理论的发展,谈谈对中医理论研究的思考。

  • 感应——现代中医理论忽视的环节

    作者:卓廉士 刊期:2007年第10期

    “感应”是古人用以解释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一对范畴。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周易正义》云:“感者,动也;应者,报也,皆先者为感,后者为应。”这就是说,“感”是甲作用于乙,“应”是乙作用于甲。感应之说最早见于《周易·成卦·彖辞》:“二气感应以相与……天地感而万化生”,阴阳二气以感应的方式交互作用,推动宇宙间的事物发展和变化。《素...

  • 《黄帝内经》脉诊法探析

    作者:王敏; 杨春萍; 盛岩松 刊期:2007年第10期

    《黄帝内经》中的脉诊方法丰富多样,虽然后世尚未对其脉诊种类达成共识,但笔者通过综合分析,将其归纳为6种脉法,即三部九候诊法、人迎寸口对比诊法、独取寸口诊法、尺肤诊法、虚里诊法及手少阴脉诊法等。在临证中,每一脉法所主疾病不尽相同、各具特色,依据不同疾病性质和部位灵活运用,多种脉法并存,丰富了中医学脉学理论,为使脉法从多...

  • 论《内经》中“精”字源流及其涵义

    作者:刘寨华; 张宇鹏; 杨威 刊期:2007年第10期

    精气学说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在《内经》中多次出现“精”或“精气”,精气理论广泛渗透于《内经》关于生理、病理、养生、预防、诊疗等各方面的论述中,然而《内经》中“精”字的涵义多解,用法也颇多,笔者将《内经》中的有关“精”、“精气”的条文检索出,分析并确定其涵义,旨在研讨《内经》精气理论的内涵,理解精气学说的核心概念。

  • 张仲景“治未病”的预防医学观探析

    作者:朱美香 刊期:2007年第10期

    1《内经》、《难经》“治未病”思想是张仲景预防医学观的理论基础 《内经》有三处明确提出“治未病”一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刺热》曰:“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

  • 试论《伤寒论》中的误治与变证

    作者:陈明 刊期:2007年第10期

    《伤寒论》中有关误治原文达130条之多,并对误治结果提出了补救措施与治疗方药,意在使人们能够很好地掌握中医临证常与变的内在规律,做到知常达变,处变不惊。本文试对《伤寒论》中的误治原因、误治变证及补救治疗等进行分析,并引用有关病案以证,从而以更好地运用《伤寒论》辨证观于中医临证之中。

  • 中医脂毒、瘀毒与易损斑块关系的理论探讨

    作者:周明学; 徐浩; 陈可冀 刊期:2007年第10期

    活动性炎症是易损斑块的重要特征,是斑块破裂的中心环节。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紊乱与易损斑块的形成及进展关系密切。中医毒邪致病理论,尤其是脂毒、瘀毒致病理论与易损斑块的形成及进展颇有共通之处。因此,采用活血解毒兼有调脂作用的中药对易损斑块进行干预研究是一条可行之路。

  • 原发性肝癌的证素初探

    作者:王泽民; 丁霞; 王婧 刊期:2007年第10期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壮年发病率高,由于本病起病隐匿,发现时多为晚期,故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不良,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健康。肝癌属于中医学中“瘸积”的范畴,自古有着许多相关论述。如今,进一步认识肝癌的病证特点,研究其发病规律,探讨其证候要素,对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肝癌预防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

  • 代谢综合征的五脏论治

    作者:魏军平; 刘芳 刊期:2007年第10期

    医学界很早就对糖尿病、肥胖、脂质异常和高血压等疾病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体进行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其共同的病理基础,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正式命名为代谢综合征(MS)。2005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MS诊断标准上达成了共识,即确认一个个体是否为MS,必须具备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在中国人...

  • 中医理论对藏医、蒙医理论的影响

    作者:王滨 刊期:2007年第10期

    汉、藏、蒙各民族由于分布居处的环境和语言、宗教、文化的不同,长期以来各自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但各民族之间的历史和血缘关系,不仅在宗教、文化方面相互影响,而且在各自独特的医学体系中也有着本质上的联系,下面谈一下中医理论(汉族医学)对藏、蒙医学的影响。

  • “先天之本”与胎孕择优

    作者:王孝莹; 王瑶; 王克勤 刊期:2007年第10期

  • 中医骨伤科学说学派的研讨

    作者:方东行; 施杞; 徐敏 刊期:2007年第10期

    对2002~2007年间中医骨伤科学说和学派研究领域的期刊文献进行分析,从中医骨伤科的起源与学派分类,对先秦、汉代、晋唐、宋金元、明清、近代的中医骨伤科学说学派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并讨论了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思路。

  • 浅议放化疗毒副作用的中医病因

    作者:郑红刚; 朴炳奎 刊期:2007年第10期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也是一种致病因素。对于这种致病因素古代医籍上无从考证,如何从中医学的角度认识它们,值得探讨。笔者试图从放化疗毒副作用的一些特性及治疗方法中反推出它们的中医病因,以便将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 舌苔形成与Fas基因表达关系的初步研究

    作者:佟书娟; 许冬青; 詹臻 刊期:2007年第10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病理舌苔标本均由江苏省口腔医院提供,经病理明确诊断为口腔舌鳞癌患者。标本取自口腔舌鳞癌切除术患者的舌背黏膜癌变区域的近旁组织。经江苏省中医院中医专家参考《中医诊断学》舌诊标准辨舌苔分为有苔组和剥苔组。其中有苔组分为4组:病理性薄白苔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9岁~60岁;白厚苔5例,男3例,女2例,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