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杂志简介:《中国哲学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042/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经学研究、书讯、思想史研究、佛学研究、朱子学研究、近代思想史研究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哲学史学会
国际刊号:1005-0396
国内刊号:11-3042/B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92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3
复合影响因子:0.4
总发文量:921
总被引量:4099
H指数:21
期刊他引率:0.9457
平均引文率:14.6066
  • 《秦风·渭阳》的经学建构

    作者:李霖 刊期:2017年第03期

    一、《渭阳》序的文献基础 《诗经》中的《秦风·渭阳》写一位贵族在渭阳赠别舅父,诗曰: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 “妇人不二斩”考

    作者:和溪 刊期:2017年第03期

    “妇人不二斩”之说最早见于《仪礼·丧服》,意即妇人不会在同一段婚姻存续期内服两次“斩衰”。此说自《仪礼》提出,经汉唐沿用,至宋乾德三年改“二斩”,明洪武七年改“三斩”,后沿用至清末,其间曾两次更改。这些改变,与社会礼仪观念的转变、民间风俗的影响等因素密不可分。

  • 父子彝伦:北宋元丰昭穆之议再评价

    作者:华喆 刊期:2017年第03期

    在经学史上,昭穆问题一直是庙制领域的重要话题。汉唐经学家多以“父昭子穆”为原则,处理宗庙昭穆排序。至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九月,详定礼文所上八庙异宫之议,需要明确宋代诸帝昭穆次第。张璨、何洵直与陆佃围绕昭穆排序及先帝神主祧迁方式,展开了一场争论。此后朱熹又作《稀袷议》一文,在昭穆问题上支持了张璨、何洵直一方的意见。后...

  • 吕维祺《孝经大全》的学术思想特色

    作者:陈居渊 刊期:2017年第03期

    在晚明的学术思想史上,有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作为儒家经典的《孝经》,在经过了汉魏的“迹相祖述,殆且百家”和唐以来“普天之下,罔不欣戴”而呈现出人人必读的炽热场景之后,随着宋明理学的别开生面,“四书”地位的不断上升,其崇高的学术地位,在人们心目中日趋淡化,与其它儒家经典相比,事实上《孝经》已等同于家塾童子的启...

  • 清儒对郑玄注《孝经》的辩护

    作者:吴仰湘 刊期:2017年第03期

    《孝经郑注》作者问题是中国经学史上一桩公案。郑玄自言注《孝经》,但自陆澄首发难端,陆德明、孔颖达等续加疑辞,刘知几再设“十二验”断言《孝经》非郑玄所注,王应麟继称郑小同注《孝经》。清代汉学复兴,《孝经郑注》作者之争空前激烈,陈鳢、袁钧、严可均、钱侗、侯康、郑珍、潘任、曾朴、皮锡瑞、曹元弼等前后踵继,通过考核证验,寻出...

  • 先秦儒家礼学“内向化”的三次转向

    作者:吴信英 刊期:2017年第03期

    先秦儒家以礼乐著称于世。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崩坏的只是原有的制度层面,礼乐的思想层面却在这场大动荡中不断得到反思和继承。礼学也由此实现了从强调外在伦理规范到注重内在生命信仰的转向,即礼由最初关注自然天命的神、鬼的祭祀,转而关注人世、人心;进而在礼学的思想层面挖掘了“仁——情——心”作为内在源泉和动力,具有深...

  • 关于刘向《礼记》的几个问题

    作者:刘丰 刊期:2017年第03期

    今存《礼记》一般是指戴德和戴圣编纂而成的《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随着先秦儒学和简帛资料研究的深入,学界越来越认识到《礼记》的重要性。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礼记》的编纂成书、流传等问题的研究,历来也是经学与先秦儒学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

  • 从“方内”到“方外”——庄子之孔子形象建构的内在理路

    作者:王玉彬 刊期:2017年第03期

    以《论语》中孔子“化而日进”的生命精神为基准,庄子或认为“游方之内”或“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腧矩”并非孔子理应知止的圆熟境界;在这种“游方之内”的道德境界之外,尚有“瑜矩”以“游方之外”的进境可能。所谓“矩”、“方”,实即以礼乐为核心建制的“人间世”。面对崩坏的礼乐制度,孔子通过对“礼之本”的论述而强调礼乐的情感内质与生...

  • 生死与时间:以《庄子》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魏孟飞 刊期:2017年第03期

    “生死”是哲学关注的终极性问题,学界多从本体论、心性论、伦理学、灵魂有无等角度对之进行研究。笔者尝试引入“时间观”的视角来探寻其与生死观的内在关联。本文首先介绍了源于古希腊、盛行于现代社会的测度时间观及其影响下的生死观在理解生命现象的连续性、超越生命的有限性、克服对死亡的恐惧等方面可能面临的问题;然后以《庄子》文本为...

  • 论北大汉简《周训》的黄老学思想

    作者:袁青 刊期:2017年第03期

    北大汉简《周训》中蕴含一种恐惧情绪,不仅包括对于国亡身灭的恐惧,而且还特别提出立嗣的问题,害怕立嗣不贤会给国家和个人带来毁灭性的灾害。正是由于这一点,简文中出现大量的“不可以”和“毋”等词,体现出作者对其治国思想的自信以及其思想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这些特征均与黄老学特征相符。《周训》认为养身与治国是一体的,身治则国...

  • 嵇康与乐教

    作者:陈建美 刊期:2017年第03期

    《礼记·乐记》篇对乐教作出了极为丰富和深刻的阐发。嵇康批评地继承了乐教的传统,并借由音乐问题阐发了新的理论方法和思想路径。本文通过分析《乐记》、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琴赋》及《养生论》等文献的相关段落,探究乐教思想,并借此理解嵇康思想的旨趣。

  • 朱子“意”的诠释及工夫——兼论朱子对工夫的贯通

    作者:陈双珠 刊期:2017年第03期

    “意”与“心”、“知”、“性”、“情”一样,都是朱子心性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朱子对“意”的概念的阐发以及对其与“心、知、情、欲、志”等关系的讨论,也是朱子对《大学》“诚意”诠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朱子通过对以上概念的诠释和关系的梳理又成为朱子对“诚意”与“正心”、“致知”、“克己”、“立志”等各项工夫关系定位的理论基础,...

  • 朱子有关《论语》“三年无改”章诠释中的义理探究与经世关怀

    作者:陈明 刊期:2017年第03期

    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中,历代学者常以诠释经典的方式,深入开掘经典的思想内涵与精神价值,承续历史传统,解答现实课题,以回应时代挑战。南宋的学术思想大家朱子,即将其思想创获,融入所编撰之《四书章句集注》,对此后历史,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

  • 张九成对《大学》致知格物的心学诠释

    作者:李春颖 刊期:2017年第03期

    自朱熹将《大学》结构分为经传两部分,并为“格物致知”补传,由格物至平天下的八条目便逐渐成为对《大学》修养次第的通行解读。张九成作为理学向心学转化阶段的重要思想家,以本心天理作为构架自身思想和阐释儒家经典的基础。他对《大学》八条目的结构分析和思想解读颇具特点,由致知、格物、知至到治国、平天下共九个条目,均统摄于“致知”...

  • 明清之际的两种“公”的观念——从黄宗羲、王夫之比较的视角

    作者:刘九勇 刊期:2017年第03期

    明清之际天下之“公”的观念,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基于明代后期“人欲”的伦理正名而有所发展。其在具体内涵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倾向。其一以黄宗羲为代表,认为存在一种客观实在的、作为资源的“公利”,“公”是对这一客观公共资源的共享;其二以王夫之为代表,认为“私”利是基本的社会现实和思考“公”之秩序的起点,“公”则是各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