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杂志简介:《中国哲学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042/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经学研究、书讯、思想史研究、佛学研究、朱子学研究、近代思想史研究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哲学史学会
国际刊号:1005-0396
国内刊号:11-3042/B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92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3
复合影响因子:0.4
总发文量:921
总被引量:4099
H指数:21
期刊他引率:0.9457
平均引文率:14.6066
  • 先秦儒家乐教“中和”审美观述略

    作者:雷永强 刊期:2015年第02期

    先秦儒家音乐“中和”审美观是在长期的乐教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孔子之儒家继承了西周雅乐“尚中”、“尚和”的审美趣向,倡导“中庸”的音乐审美标准,提出了文质中道、尽善尽美、节情适度的“中和”审美观,由是而实现其“成于乐”的教化目的。子思以此为基础,以“致中和”为终极关怀,探究“天下之大本”,为儒家乐教构建了形而上的哲学根据。公孙...

  • 君视疾时士东首于南牖、北墉下辨

    作者:华喆 刊期:2015年第02期

    《论语·乡党》有“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一章,何晏《论语集解》引包氏注认为“东首”的位置当在南牖之下,郑玄却认为应当在北墉之下。南牖、北墉正好是士人寝室中南北相对的两个不同位置。本文通过考查两种不同经说成立的根据,说明了郑玄“北墉下”经说的思考过程,揭示了郑玄经注的特点。

  • 郭象玄学化的“内圣外王”观

    作者:梁涛 刊期:2015年第02期

    《庄子·天下》篇提出了庄子后学黄老派积极人世、开拓进取的“内圣外王”概念,但在《庄子》书中仅此一见,且表述简单,内含模糊,故被淹没在《庄子》悲观出世、闲适旷达的整体风格之中,未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此后积极有为的秦汉大一统帝国时期,“内圣外王”与《庄子》书一起沉寂了数百年之久,直到东汉末年,帝国崩溃,儒学式微,玄学兴起,《庄子》作为...

  • “儒玄双修”的开启及其经学意义

    作者:闫春新 刊期:2015年第02期

    东晋南朝儒玄双修的社会政治思潮①,启动并兴起于东晋建国前后的东晋中兴名臣及其周围的文人与中下层士大夫。前者为行为主体,后者则是这一思潮的理论论证者与推广者。其主要内容有二:士风上,个人修为及其人生实践上的礼玄双修、情礼兼顾;学风上,东晋南朝的儒林、文士都是儒家经典与魏晋三玄并重。两晋之际开启、兴起的这一东晋南朝社会政治新...

  • “本际”考论

    作者:黄崑威 刊期:2015年第02期

    “本际”词源为古代印度与原始佛教同时代的外道思想流派解释世界本源的哲学范畴。“本际”虽在汉译佛典中也间有使用,但在大乘经典中,才被赋予形上学的内涵,逐渐突出其“本体”色彩。“本际”又曾经是道教与中国佛教哲学的范畴之一。道教学者借“本际”一词的多义性,探讨“道体”与“道性”的本体之究竟和本源之起始,诠释“道”与“自然”在重...

  • 清初藏传佛教视域下的儒家图景——以《土观宗派源流》为中心的探讨

    作者:魏冬 刊期:2015年第02期

    土观·罗桑却季尼玛对汉地儒家的源流和特点的系统阐述,是儒家图景在藏传佛教视域下的首次完整呈现。其立足于“初儒教如星、次道教如月,最后佛则如日”的立场,区分了“儒”、“儒教”、“儒学”的内涵和特点;其通过对儒学不论述佛教因果轮回涅槃、四书五经和朱子并不抨击佛教的解释以及用佛教的观点诠释《大学》,表明其佛儒并行不悖的倾向,其对...

  • 从“理同气异”到“一本万殊”——论朱熹与黄宗羲对佛教“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回应

    作者:米文科 刊期:2015年第02期

    在佛教“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思想的影响下,对于人物之性,朱子提出了“理同气异”和“气异理异”的说法,一方面来回应佛教,另一方面则维护孟子的“人禽之辨”。但“理同气异”与孟子的人性论有着本质区别,从而使儒家的性善论走向泛性善论。黄宗羲则根本否定了朱子的说法,他从“天人一气”的角度出发,指出人物之性是“一本万殊”的,即人物之性都来...

  • 心之量:王夫之对儒佛思想的认识论辨析

    作者:肖建原 刊期:2015年第02期

    量论,是佛教因明学从心理过程分析阐释其宗教信仰的认识理论,是王夫之“深研其几”而援佛入儒的重要认识论来源。王夫之继承和发挥传统儒家自孟子以来重“心”思想的认识论成分,遵循从“空”到“有”的认识论路径,通过改造和吸收唯识学细致的心理分析理论作为以佛解儒的理论工具,不仅修补了儒家认识论不致密性的不足,而且梳理出道德心性之学针对...

  • 经义与政教——以《孝经》“天地之性人为贵”为例

    作者:陈壁生 刊期:2015年第02期

    经学对汉代政治的意义,在于奠定了汉代政治的价值基础。汉武帝第三策问,董仲舒对之日:“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①与之相对应者,为罢诸子博士,独尊五经博士,并设立博士弟子生员。...

  • 杨时的仁学思想及其理论问题

    作者:申绪璐 刊期:2015年第02期

    仁学问题的思考是早期道学思想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以二程高足杨时的仁学思想为核心,分析杨时提出的“求仁之方”的工夫论思想,及其背后蕴含的仁之体用的理论问题。杨时对仁之体用的思考,引发了其与程颐论《西铭》,程颐以“理一分殊”诠释体用关系。另外,杨时“求仁之方”的思想与程颢“识仁”工夫之间的紧张,南宋时期以朱熹、张栻等人察识、涵...

  • 李二曲“心体”论诸说——从对朱子理学与阳明心学的融摄说起

    作者:常新 刊期:2015年第02期

    “心体”系宋明理学一重要概念,具有本体论意义,它直接肯定道德主体与道德法则之同一性。在李二曲哲学中,对“心体”问题的辨析是其建立道德形而上和道德主体论的拱心石,也是二曲解决内圣之境何以可能的切入点。其“心体”之意大致指心的本然性质、面貌、状态;心之“体”即性之理。二曲“心体”论即像朱子那样重视其认知之义涵,强调心体之“虚明...

  • 颜元论“恶”的来源及其意义

    作者:刘元青 刊期:2015年第02期

    颜元在“四存编”之首编《存性编》中,开篇即以“驳气质性恶”为主题,斥责程朱将“恶”归咎于“气质”的观念。他严格区分开“气质”与“习染”,气质乃人之“本有”,不可能建立任何道德责任;“习染”源于人的自主选择,“人可自力”才是恶的真正根源。不仅如此,颜元还以“非气质无以见性”为义理根据,充分肯定气质之于“作圣”的积极作用,并提出...

  • 人心道心相为始终说是李栗谷的最终定论吗?

    作者:谢晓东 刊期:2015年第02期

    韩国大儒李栗谷的人心道心相为始终说,是一种独特的人心道心论。但是,该学说存在明显的内部矛盾,故而是一种不稳定的观点。明确意识到人心的普遍性之后,栗谷实际上就放弃了该观点。他的晚年定论是道心人心统一论,即道心为主人心听命,从而相当程度上向朱熹的观点回归。

  • 早期启蒙说的当代使命

    作者:田云刚 刊期:2015年第02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早期启蒙说阵营内的式微论、逝去论、错误论,阵营外的启蒙外来说、文化保守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对早期启蒙说形成冲击。早期启蒙论者除了守护明清启蒙外,还必须勇敢地释放出早期启蒙说内含的中国启蒙的整体性,通过强调中国启蒙的原初并生、代际传承、兼容并蓄、自主创新,利用与启蒙外来说、文化保守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相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