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杂志简介:《中国哲学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042/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经学研究、书讯、思想史研究、佛学研究、朱子学研究、近代思想史研究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哲学史学会
国际刊号:1005-0396
国内刊号:11-3042/B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92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3
复合影响因子:0.4
总发文量:921
总被引量:4099
H指数:21
期刊他引率:0.9457
平均引文率:14.6066
  • 孔孟建构道德形上学的差异及引申的两个问题

    作者:杨泽波 刊期:2007年第04期

    在西方哲学中,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被称为形(而)上学。先秦儒家并不关心这种意义的形上学,但这并不代表先秦儒家没有自己的形上学。先秦儒家形上学的一个很重要内容,是为道德寻求终极根据,可以叫做道德形上学。建构道德形上学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孔子尚未具有这方面的思想自觉,孟子则明显具有了这种自觉,这种变化说明孔孟思想存在着一定...

  • 致歉

    刊期:2007年第04期

  • 命与天命:儒家天人关系的双重视角

    作者:丁为祥 刊期:2007年第04期

    “命”与“天命”是传统文化中一对重要范畴,主要指人所受到的限制。二者都起源于“令”,由“王令”而“天令”,又因“天令”对王权的决定作用从而成为王权之“命”。西周末,随着传统天命观的式微,“命”开始向个体落实。孔子正是在对“命”深切体验的基础上重提“天命”,以作为君子之为君子的依据;子思又将其进一步落实为人之“性”。到...

  • 古代中西方的“学派”观念比较——兼论“思孟学派”的问题

    作者:李锐 刊期:2007年第04期

    本文从考察古希腊与中国先秦汉初的“学派”观念入手,比较异同,分析其通约性结论,指出学术师承渊源和学术宗旨,是我们考察“学派”的两个重要视角,而且学术师承渊源更重要。进而分析“思孟学派”这个名称,指出从“学派”义例来看,孟子并不认同子思,子思学派与孟子学派是并列的;“思孟学派”这个名称只适宜于着重考究子思的思想,以及孟...

  • 论古代儒家辨析齐法家与三晋法家的意义

    作者:单纯 刊期:2007年第04期

    法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根据“法治”的不同特点,法家又可以分成春秋时的“齐法家”和战国时的“三晋法家”。孔子对齐法家的认同体现着儒法的互补,孟子对三晋法家的批评体现着“法治”思想中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差异。汉儒对三晋法家与暴秦的总结为“独尊儒术”奠定了思想基础,而“汉承秦制”既体现了儒法互补的精神又解释了两千多年中华...

  • 书讯

    刊期:2007年第04期

  • 清儒性一元论初探

    作者:武才娃 刊期:2007年第04期

    清代的学者大都在坚持“气一元论”的前提下,来谈人性问题,批判宋儒把“义理之性,,与“气质之性”绝对对立起来的作法,尤其是发挥了性一元的人性论,把人性论的研究推向一个新高峰。

  • 曾国藩对理学的反思、再造及其对晚清社会的影响

    作者:武道房 刊期:2007年第04期

    曾国藩是晚清理学复兴的中坚人物,但他的学术观念与传统的程朱理学有很大不同。他在继承理学基本观念的同时,又对清学的困境进行了深刻反思,试图再造理学。他广泛吸收当时的显学汉学以及百家杂学,甚至是西学,以此增强理学的经世功能,使晚清理学从僵死衰落中重新焕发出生机,并使成同时期一度出现了理学复兴的局面。然而吊诡的是,由于曾国...

  • 论《易》的“象’’思维认识

    作者:康中乾 刊期:2007年第04期

    《易经》作为占筮之书,是一个蕴涵有深刻哲理的、独特的认识系统。之所以独特,不仅是因为其以“象”为思维符号,更在于其卦象、卦爻辞和爻数的紧密结合方式。倘若《易经》只有六十四种卦象而没有附着于每卦下面的那些卦辞和爻辞,那么这些卦象充其量只是一些线条刻画或几何符号,

  • 《国语·晋语四》“贞屯悔豫皆八’’为宜变之爻与不变之爻皆半说

    作者:俞志慧 刊期:2007年第04期

    本文以《国语·晋语四》“贞屯悔豫皆八”的释义为主要讨论对象,重新检讨了前人对此的种种解释,如认为此占所用的方法为传说中的《连山》与《归藏》,以“八”为本卦不变之爻的营数,以“八”为本之二卦阴爻的营数等。通过对大量新材料的考索,运用文字学研究的新成果,笔者得出结论:基于《左传》、《国语》中所用的《易》占皆不出《周易》系...

  • 卦序与时义:程颐对王弼释《易》体例的超越

    作者:杨立华 刊期:2007年第04期

    与北宋的大多数易学家同样,程颐的《周易》注释也是在与王弼《周易注》的对话关系中展开的。对于伊川而言,要想真正超越王弼以老庄为根柢的易学解释、重建属于儒家的易学系统,关键在于能否构建起一套与王弼的释《易》体例有着本质区别的解《易》原则。

  • 荀子哲学中“善”之起源一解

    作者:李晨阳 刊期:2007年第04期

    本文中的“善”泛指道德伦理领域中的正面的价值。它与“恶”相对而言,指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显示公平、友爱、正义等表现在概念上的概括。也可以说,善是跟在个人层次上损人利己,在社会层次上的弱肉强食等现象相反的价值取向。大部分人都不否认善和恶的存在。

  • 书讯

    刊期:2007年第04期

  • 试论韩国儒学的特性

    作者:邢丽菊 刊期:2007年第04期

    韩国儒学是在本土形成的固有思想基础上,吸收了中国的朱子学,并在适应本国国情的历史中形成的。其固有思想中很早就存在着儒学性的因素,传统思想也与中国的传统儒学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使得中国儒学思想很容易地传入并被吸收。而吸收朱子学形成的朝鲜性理学与中国相比,则发生了不少深入而细致的变化。朱子学传入之初便被新兴士大夫们接受,...

  • 书讯

    刊期: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