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人文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Medical Humanities

杂志简介:《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290/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封面故事、述评、抗“疫”一线、抗“疫”之歌、抗“疫”先锋、图片人文、生命·诗、抗“疫”随笔、爱的见证、港湾·心声、箴言·读...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国际刊号:2095-9753
国内刊号:10-1290/R
创刊时间:2015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
总发文量:2170
总被引量:643
H指数:11
引用半衰期:5.2083
平均引文率:0.5745
  • 赠人玫瑰

    作者:许影婕 刊期:2017年第01期

    2016年春节假期,"我家医生"特意换了班,我们终于实现了期待许久的旅行计划,没有想到的是会在归途的飞机上第三次"偶遇"需要帮助的陌生人。下飞机后,我用手机编写了短短几行字,希望能将这份正能量传递下去:"传递正能量:飞机刚起飞不久,广播通知有位乘客突发不适,请求飞机上医护人员帮助,我们毫不犹豫赶去,仔细观察,详细询问病史,测量脉搏...

  • 百年前的“外科剧场”

    作者:王德 刊期:2017年第01期

    封面图片拍摄于1902年美国费城的杰弗逊医学院的外科教学场所,现存于"伯恩斯档案",记录了当时的外科医生William Rodman向学生演示最新的外科技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外科学突飞猛进的一个时期,在胸部、腹部和头部进行手术开始成为可能,新技术和操作日新月异,很多以前的不治之症被攻克,那时的外科医生也被看作是创造奇迹的"英雄"。

  • 缺少人文精神的医生 也许走得快 但是走不远

    作者:张雁灵 刊期:2017年第01期

    人文是一门深奥的学科,更是医务人员终身的要求,是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一生的责任。纵观医疗界深受广大医师和患者喜爱的"医学大家",除了技术,深厚的人文功底是他们成为"大家"的重要条件。13年前,我曾向培养出众多军事家、政治家、企业家的美国西点军校校长詹姆斯请教:西点军校培养人才的经验是什么。

  • “因果报应法则”与信念

    作者:袁钟 刊期:2017年第01期

    说到"因果报应"我们会想到佛教,想到小时候老人的话……后来听到有人不相信"因果报应",再后来似乎不相信的人增加了,当然,社会道德下滑也越来越严重了。稻盛和夫说自己将"因果报应法则"作为信念,令我深思……有人不靠智慧,不靠勤奋,而靠敢于突破道德底线发财,或靠欺骗、或靠欺诈、或靠算计……

  • 宗教文化对医学发展的影响

    作者:张建青 刊期:2017年第01期

    回顾医学的历史,宗教文化对医学产生了什么影响呢?有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积极影响:例如在古老的犹太教,其宗教教义在圣经"旧约"里面,有很多医疗卫生方面的内容,尤其是预防医学的知识对人类社会早期的公共卫生和防病、防疫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 医务人员的必修课 愤怒情绪管理

    作者:刘惠军 刊期:2017年第01期

    愤怒是人类的基本情绪,它与挫折、自尊心受伤和暴力行为紧密相连,是许多医疗场所医患冲突和暴力伤害的前兆。提高医务人员的愤怒情绪管理能力,对于有效预防医患冲突,保护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创造和谐的就医环境至关重要。本文从愤怒识别、愤怒澄清、自身愤怒调节和患者愤怒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实用的愤怒管理策略。

  • 医学人文精神和生命信念回归的逻辑起点——基于当下医患关系的探讨

    作者:刘飞 刊期:2017年第01期

    医疗科技与人文精神相辅相成,从未割裂。但由于医疗科技的强势遮蔽,医患关系的交易化,人文精神和生命信念日益被金钱反控。要消解医学人文精神的异化,实现生命意识的重新觉醒必须要切实维护好医患双方的利益基础,规约对医疗科技的过分依赖,以重塑医学人文精神和生命信念,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 “细“”微”之处见精神——试论医院医学人文精神的塑造

    作者:莎如拉; 金颖楠 刊期:2017年第01期

    医学人文,已经成为人们探讨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一个必经且行之有效的途径。从单纯的"看病"到"看人",从对学术的探究到对人文的思考、生命的思考,中国的医学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说到"医患关系",人们所能想到的关键词就是"紧张"。目前,医和患的矛盾对立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冲突。

  • 医学人文精神与敬畏生命教育

    作者:宋开艳; 王磊; 文钰; 王斌全 刊期:2017年第01期

    医学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医学需要人文精神却亘古不变。本文阐述医学模式的发展对医学人文精神的影响,并介绍几位医学宗师的医学人文精神,希望可以让正行走于医学之路的医者与医学生们能更充分地理解医学人文精神进而发"恻隐之心",带敬畏之情去"普救含灵之苦"。

  • 七十年风雨儿科路 我心赤诚

    作者:潘怡慧; 姜海婷; 林晖 刊期:2017年第01期

    曲折的小径,粗糙的水泥墙面,狭窄且缺乏照明的楼梯,这片低矮的楼房在林立的高楼间显得局促而显眼。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筒子楼作为社会地位的象征,被分配给时任一附院儿科主任的钱倩先生。时光如绣,岁月结茧,如今93岁高龄的先生洗尽铅华,与至亲家人居于此处,相伴相守。尽管"陋室"面积不大,却布置得温馨整洁,四世同堂,其乐融融也。

  • 手术室里的百年围观——你未曾见过的医学历史影像

    作者:杨震 刊期:2017年第01期

    手术室护士长真心不喜欢过多的人进入手术室围观手术。过多的人围观手术,会带来诸多问题:手术受干扰;违反医院感染管控的要求;病人隐私的泄露;物品丢失等等。对护士长来说,在手术现场围观手术的人越少越好。而在一百多年前,情形则完全不同。那时围观手术的场景,会让你瞠目结舌。

  • 为什么不能以“病人”取代“患者”?

    作者:王一方 刊期:2017年第01期

    陈孝平院士倡言用"病人"取代"患者",我对此有异议。其实,各自都认同"患者"一词语义上有弹性,涵盖了不确定的主观体验的疾病感受,是尚未确诊的病人。而"病人"一词则有语义上的刚性,是对患者不确定性的澄清,是确切的疾病载体,但名词替代之争的背后,潜藏着医学中技术与人文之争,也凸显各自对疾病健康征象与本质的认知分歧。

  • 协和 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作者:史丽 刊期:2017年第01期

    回到医院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已经一个月了,门诊仍然习惯性在签名前背杠,病房查房时耳边是老师分析病例熟悉的声音,好想念协和内分泌的老师们……这一年的学习,有艰辛和泪水,有轻松和欢笑,有罕见病的惊奇,更有诊断后的惊喜,有努力的付出,更有满满的收获。在协和我们收获了好多在其他地方都无法得到的宝贵财富。

  • 丑小鸭长大了

    作者:罗思敏 刊期:2017年第01期

    《丑小鸭》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笔下的一篇传颂千古的童话寓言故事,主要讲述一只小天鹅的前半生,因为活在鸭群里,所以被视为长得"丑"是异类,而被一众小鸭子排斥,饱受欺凌。安徒生曾说明"丑小鸭"是他的生活写照,因为他的不少作品不为当代欣赏,甚至有人建议他放弃创作寓言故事,不过他仍然选择在众人抨击之下继续他的不朽创作,像丑小鸭一样寻找自...

  • 弗朗克最后的日子

    作者:乔人立 刊期:2017年第01期

    旧金山的南湾有一条280号高速公路,顺着起伏的青山蜿蜒,穿过矽谷,连接在旧金山和圣荷西之间。有一段时间我每天上下班都要在280上往返几十英里,有充分机会领略南湾的人文自然。太平洋上的水汽在湾口凝聚,然后向内海扩散形成旧金山雾罩。白霭霭的雾气被屏风一般的山脉挡住便顺着山势向南湾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