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

中国音乐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Musicology in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音乐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16/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著作推介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0042
国内刊号:11-1316/J
全年订价:¥ 18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5
复合影响因子:0.49
总发文量:953
总被引量:8465
H指数:33
引用半衰期:9.8182
立即指数:0.1282
期刊他引率:0.9361
平均引文率:15.1667
  • 实践与音乐研究——谈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对昆曲的使用

    作者:孙玄龄 刊期:2019年第04期

    理论研究也要有丰富的实践作为基础,这是杨荫浏先生特别强调的在研究上的注意事项。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昆曲曲例的使用,着重介绍杨荫浏先生在中国音乐史研究中对昆曲实践经验的运用,以此强调实践在研究中的重要性。

  • 风多杂鼓声——杨荫浏、吴畹卿与天韵社

    作者:张振涛 刊期:2019年第04期

    无锡"天韵社"是江南历史最悠久的"曲局"之一,从明末天启、崇祯年间(1621-1644)延续至今,历时四百载。曲局沿用的《天韵社曲谱》,凝聚昆曲精华,成为社团实践的记录。乐谱传承过程,隐藏了种种令人称奇的故事。如果没有1881年吴畹卿的抄本,便没有1927年杨荫浏的誊刻本;没有杨荫浏的誊刻本,就没有2016年安徽文艺出版社的《昆曲艺术大典》影印本;没有...

  • 学术坚守和学脉赓续的结晶——在“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首发式上的致辞

    作者:王文章 刊期:2019年第04期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大家上午好!项阳同志主编的"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首发式今天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项阳同志邀我一定来参加。作为他曾经的同事,也作为对学术探求有兴趣的同道,我很高兴来表示祝贺。这是一套真正值得重视的音乐文化史丛书,它是项阳同志及其研究团队二十余年研究成果的汇集,是他们坚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举办系列学术活动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建所65周年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中国艺术研究音乐研究所建所65周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举办系列学术活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第一个专门的音乐研究机构,于1949年开始筹备,1954年正式成立。数十年来,音乐研究所的学者们孜孜汲汲,殚精竭虑,为中国音乐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

  • 明代五台山华严法乐“四十二奏”与梵呗构成原则关系探微——兼论汉传、南传佛教梵呗音乐构成原则的异同关系

    作者:杨民康 刊期:2019年第04期

    根据《清凉山志》,五台山普光寺高僧璧峰法师于元末明初制订华严佛事"四十二奏","唯本寺袭其法,四方学者,于兹灌顶受业焉"。此事曾获明朝洪武皇帝的关注,并写御制诗予以褒扬。查考史载及其乐事,从古到今,中国汉传佛教音乐文化里,凡涉及"华严""四十二"等概念的一些实数或成数及音乐内容,多与各地佛教法会期间梵呗演唱的仪式性、模式性、框架性及...

  • 试论春秋晚期乐钟随葬制度的变革——以曾国、晋国为中心

    作者:张闻捷 刊期:2019年第04期

    春秋晚期阶段,贵族墓葬中的随葬乐钟出现了两方面显著的制度性变革:一方面是对单类乐钟的偏好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以甬钟、钮钟、镈钟所构成的三元组合编钟系统,在南方的曾国墓葬内出现了全新的甬钟编列方式,即全套编钟仅以甬钟构成,而北方的晋国墓葬则出现镈钟编列方式,全套编钟只用镈钟而不见甬、钮钟。这两种革新性的葬钟组合形式对于战国礼制亦...

  • 弦索腔曲牌[驻云飞]与弋阳腔渊源关系考

    作者:张英华 刊期:2019年第04期

    作为在北曲中未见、昆腔中较少使用,而在弋阳腔中常见的曲牌,[驻云飞]也是南北曲"自由化"过程中较完整保留早期词格和唱腔旋律特征的曲牌,这也为曲牌源流研究,甚至声腔源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照。[驻云飞]由中原俗曲入南曲,向声腔化演进,之后形成盛行南北的"种子"曲牌,形成高腔系中[驻云飞]类曲牌的基础,对高腔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弦索腔中...

  • “浙筝”述要

    作者:盛秧 刊期:2019年第04期

    本文从历史积淀、区域文化、文化累积等角度提出"浙筝"这一概念,并尝试论述其形成的发展历程及意义。从出土实物与文献记载来看,浙江地区筝乐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积淀。我国的筝乐艺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受历史、社会、地域音乐文化等因素综合影响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流派,不同流派由不同的代表性演奏曲目、演奏家、演奏技法、音律特征等形成特定...

  •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伍国栋访谈录

    作者:王晓平 刊期:2019年第04期

    伍国栋先生是我国资深传统音乐理论家、民族音乐学家,几十年的学术生涯,笔耕不辍,不但在少数民族音乐研究领域,主编了中国首部民族音乐志书《白族音乐志》,而且在民族音乐学和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方面,成果也颇为丰硕,专著《民族音乐学概论》《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等在学界颇具影响。虽然伍先生今已年逾七旬,但依然倾心关注音...

  • 从社会性别看仪式音声及其社会功能——以瑜伽焰口仪式音声表演为例

    作者:胡晓东 刊期:2019年第04期

    仪式音声属佛教"五明"中的"声明",流播广泛、影响深远,具有社会教化之功能,在维系乡土社会秩序、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和合人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社会性别视角解读瑜伽焰口仪式音声,可洞悉仪式音声表演中隐含的社会秩序、权力结构与文化认同,认知佛教文化的内涵与特质。通过分析仪式音声表演中两性身份结构、社会地位与仪式音声之间的互...

  • 论西安鼓乐“起目”“耍曲”中的起承转合结构

    作者:汪静渊 刊期:2019年第04期

    起承转合结构因其独特的乐思展现方式,在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本文拟从解决现有相关曲式理论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出发,选取西安鼓乐"起目""耍曲"中的起承转合结构开展专题研究,以此对现有理论进行补充。本文首先对起承转合结构中的主题发展手法进行整理并总结出四大特点:不同结构功能决定相应发展手法;注重统一性与对比性相结合的主...

  • 泗州戏清唱剧《摸花轿》创腔技法分析

    作者:石磊; 徐涛 刊期:2019年第04期

    论文以新编泗州戏清唱剧《摸花轿》为研究对象,以泗州戏传统腔调与三首民歌旋律为参照,分析该作品中所运用的现代创腔技法,包括传统腔调的分裂、重组以及民歌旋律的借用与衍生等,阐明不同元素间融合、统一的核心要素,进而分析其对我国当代戏曲音乐创作所具有的启示意义。

  • 淮剧陈派创腔研究

    作者:吴艳 刊期:2019年第04期

    淮剧陈派从创腔主体上看存在演员和作曲家并存的情况,本文从江苏地区著明的淮剧演员陈德林所创的陈派唱腔的形成过程入手,试图对戏曲创腔理论中涉及"如何正确处理戏曲音乐作曲家与演员的关系"及创腔经验等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 贝多芬笔下的女英雄——歌剧《费德里奥》中莱奥诺拉形象的塑造

    作者:李晶 刊期:2019年第04期

    《费德里奥》是贝多芬唯一的歌剧作品,明显受到了19世纪初风靡一时的"拯救歌剧"创作的影响。笔者认为这部作品虽具有"拯救歌剧"的元素,但贝多芬在主题和立意上突破了这一体裁的模式化创作,着力用音乐塑造了一位拯救爱人的女性英雄形象--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帕瓦罗蒂音乐艺术中心莱奥诺拉,并使其在歌剧中处于中心地位。作为男性作曲家所塑...

  • 20世纪元歌剧的叙事结构——以《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为例

    作者:别松梅 刊期:2019年第04期

    "元歌剧"于20世纪初出现,以创作行为和歌剧的构建过程为表现主题,由此引发歌剧创作元理层面的思考。多数元歌剧保持了相对传统的音乐语法和风格,实则是用旧的形式推动一种崭新的艺术观念,为世纪初歌剧创作僵化的局面注入活力,并逐步解构了歌剧本身。本文在阐述元歌剧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理查·施特劳斯歌剧《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详细展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