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

中国音乐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Musicology in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音乐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16/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著作推介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0042
国内刊号:11-1316/J
全年订价:¥ 18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5
复合影响因子:0.49
总发文量:953
总被引量:8465
H指数:33
引用半衰期:9.8182
立即指数:0.1282
期刊他引率:0.9361
平均引文率:15.1667
  • “减幅—增幅”与“模式—变体”——再论中国语境下的音乐文化本位模式分析法(上)

    作者:杨民康 刊期:2012年第03期

    本论文内容主要涉及现代民族音乐学时期以来,由许多民族音乐学学者运用"深层结构—表层结构"、"主位—客位"(emic-etic)、"历史—社会—个体"以及"概念→行为→音声"等文化或音乐研究观念发展而成并沿用至今的一类音乐民族志分析方法——音乐文化本位模式分析法。该分析方法以内文化持有者自身("主位")观念为观察对象和出发点,在...

  • 还盘王愿仪式中的“啰哩嗹”

    作者:吴宁华 刊期:2012年第03期

    本文以广西贺州、田林两地的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中的啰哩嗹曲调为研究对象,对其音乐形态、功能、作用等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了啰哩嗹在仪式中最重要的作用是"是无固定音高、用来帮助记忆曲调的衬词",同时它也是啰哩嗹的演唱者——师公班子传承体系所具有的传承密码之一,"啰哩嗹"在各地仪式中所具有的共同音乐特征成为瑶族族群认同的一种符号。

  • 巴马县瑶、壮铜鼓乐手语言行为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雯 刊期:2012年第03期

    当我们探明巴马壮族的铜鼓乐技法的来源,会发现壮族铜鼓乐技法是对番瑶铜鼓乐技法一个吸收、融合、创新的过程。壮族是定居的族群,所以在音乐结构上更表现为吸收、融合开放的民族品格;而瑶族是迁徙的族群,所以在音乐结构上特别强调"归源",无论再高级的曲目都一定要回到初级曲目,表现出迁徙族群对自己民族历史的深刻记忆,对于遥远故乡的纪念,对...

  • 律学与乐学——1982年全国高师中国音乐史暑期讲习班专题(下)

    作者:黄翔鹏(讲授) 杨成秀(整理) 刊期:2012年第03期

    五、举例讲解如何研究分析乐学文献 下面我们以"郑译乐议"作为例证来讲讲乐学研究中的分析文献。 (一)背景交代 刚刚提到乐律学的研究以逻辑推理为主是不行的,必须注意到更多更深刻的东西,历史背景必须摸清楚。要研究"郑译乐议",涉及好些问题。

  • 姜白石俗字谱歌曲之“■”号研究

    作者:赵玉卿 刊期:2012年第03期

    姜白石十七首俗字谱歌曲共使用两类符号记谱:一类是记录音高的谱字,一类是记录音高之外的其他符号。学界对其音高谱字的研究,认识基本相同,而对其他符号却见仁见智,尤对"■"号争论最大。本文运用实证的方法,对"■"在白石道人俗字谱歌曲中的运用进行考察,并主要以姜夔所云"折字法"及宋代其他文献为依据,取"微高"之观点。

  • 钟离国编钟编镈研究

    作者:方建军 刊期:2012年第03期

    安徽蚌埠双墩一号墓、凤阳卞庄一号墓和凤阳大东关一号墓出土的钟离国编钟编镈,时代属于春秋中晚期。据钟镈铭文,乐器为钟离国君所作。铭文中的"之韹穆穆和和",当指编镈的声音美好而协和。钟离编钟的固有组合应为9件,音阶结构为五声羽调;编镈的组合应为8件,音阶结构为五声宫调或徵调,与春秋时期常见的10件组合编磬之前8件相同。钟离国同一墓葬...

  • 域外汉文音乐文献述要(中)——日本篇

    作者:王小盾 刊期:2012年第03期

    古代汉文化区的音乐是围绕中国音乐而发展起来的。因此,日本、韩国、越南等地区的汉文音乐文献,主体上是关于中国音乐向周边传播的文献。本文作者曾以系列演讲的方式,对这些文献作过详细介绍。本文是演讲稿的第二篇,它在介绍日本音乐史的基础上,对其汉文文献进行系统论述。本文还探讨了同古谱研究相关的一些问题。

  • 讴声引尾与剧种流派——“花雅争竞”背景中的河南梆子演剧艺术

    作者:郭克俭 刊期:2012年第03期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花部"与"雅部"戏曲声腔相互较量、争胜求存,史称"花雅之争"。在"花雅争竞"的艺术氛围催生下,河南梆子以"梆罗卷"的草台演剧艺术形式悄然滋生,至清朝末年,在曾经与之同台演唱的罗戏、卷戏等剧种走向衰落以致消亡的时候,河南梆子戏却以旺盛的生命力崛起于民间,以"祀神"之面貌出现,而行"娱人"之能事,依靠节庆庙...

  • 传统“琴谱”形成与发展脉络初探

    作者:李村 刊期:2012年第03期

    历代文献所见琴谱之产生大致有"往古周赵诸公"说与"雍门周"说两种;减字琴谱又有源于"魏植"之说与"曹柔"之说两种。从琴谱谱式流变过程来看,共有七个重要标志性阶段,分文字琴谱、减字琴谱两种。所见谱式,从结构看,分为单行、双行、三行、四行多种;从出现于传统琴谱中的各种谱面符号看,又可分为减字小注类与符号标识类两种。

  • “”音乐的“样板”——“革命样板戏”的前因后果及其本质特征

    作者:冯春玲 冯长春 刊期:2012年第03期

    "革命样板戏"是""时期音乐与戏曲艺术的典型代表,其中的旧戏改革思想可以上溯到延安时期,其历史影响深远而广阔。对无产阶级革命和英雄人物的歌颂"、两结合"的创作方法"、三突出"的创作原则"、贴标签"手法的运用和音乐表现形式的突破,是革命样板戏的几个本质特征。革命样板戏的思想实质是极左政治下的"文化专制主义"。

  • 简讯

    作者:梁惠恩 刊期:2012年第03期

    2012年5月28日下午,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储望华先生,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惠新讲坛"举行了题为:"钢琴协奏曲《黄河》"的讲座。讲座由音乐研究所所长田青研究员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能宪研究员、老一辈音乐学家孙玄龄、向延生先生等出席,本院研究生院及来自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院校的部分师生聆听了讲座。

  • 再议筝曲《渔舟唱晚》

    作者:王英睿 刊期:2012年第03期

    文章在充分肯定《渔舟唱晚》存在魏子猷版本、金灼南版本的前提下,结合具体的社会时代背景论证了娄树华在前人基础上改编《渔舟唱晚》的这一客观事实。笔者认为,娄氏《渔舟唱晚》奏响了当代筝乐创作的序曲,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适应时代潮流、立足于传统筝乐,集各派之长所致。

  • 对《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聂耳”条目的商榷

    作者:史婕 刊期:2012年第03期

    聂耳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的地位毋庸多言,作为当代最为重要的辞书——《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对聂耳的记述却多有谬误。本文通过爬梳相关史料及研究成果,对该辞书"聂耳"条目进行考辨与勘误,力求还原聂耳生活、学习、创作以及从事革命工作中的一些真实状况。

  • 中国本土“乐教”哲学与民间“乐教”传承——兼议古代“多元化”教育思想的当代续接

    作者:周凯模 刊期:2012年第03期

    当下从学科建设角度提出的"中国音乐教育史"研讨,为民间"乐教"传承文化的历史寻觅提供了新的学术生长点:即中国本土"乐教"哲学思想与民间"乐教"传承文化的续接关系之学术空白值得深究。从中国宇宙观出发的"乐教"动力追索带来两个重要启发:1.中国古代"乐教"哲学观念一直在民间"乐教"活动中承传;2.当今"后现代"强调的"多元化"...

  • 为育人,更为改良社会——辛亥革命前夕音乐教育先驱者和其他新型知识分子的音乐教育思想

    作者:褚灏 刊期:2012年第03期

    辛亥革命前夕,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酝酿和初萌阶段,涌现出了沈心工、曾志忞等一批音乐教育先驱者和新具有维新思想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们为育人及改良社会,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乐教思想,积极探寻新的历史形势下开展音乐教育的意义、作用及实施途径,讨论音乐教育中面临的古今、雅俗和中外等问题,形成宝贵的音乐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