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

中国音乐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Musicology in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音乐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16/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著作推介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0042
国内刊号:11-1316/J
全年订价:¥ 18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5
复合影响因子:0.49
总发文量:953
总被引量:8465
H指数:33
引用半衰期:9.8182
立即指数:0.1282
期刊他引率:0.9361
平均引文率:15.1667
  • “第一届全国音乐周”的历史叙述

    作者:陈乾 刊期:2009年第03期

    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组织的以繁荣群众业余生活、发展文化事业为宗旨的各种文艺会演,成为这一时期极具影响力的社会性艺术活动。本文旨在通过对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对“第一届全国音乐周”汇演全程作历史性梳理,并为这段集人才挖掘、新作推广、表演展示、理论研究、对外交流于一体的,代表中国当代音乐辉煌成就之一的历...

  • “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全程描述

    作者:王喆 刊期:2009年第03期

    1952年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是我国戏曲史上第一次大规模集中展演民族戏曲艺术的盛会,充分反映了中央政府对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视,体现了国家领导者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戏曲艺术的决心。本次会演不仅检阅了三年来的“戏改”工作成果,还为各地剧种、剧团及艺人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对于推动戏曲发展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文在全面...

  • 平原日暮——屈家营的故事

    作者:张振涛 刊期:2009年第03期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礼让店乡屈家营,位于北京、天津、廊坊三座城市之间各约90公里处。该村“音乐会”以京畿地区笙管乐种最早被音乐学家系统研究而著称,在音乐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它成为20世纪80年代田野调新开始的标志,此前中断了20年的采风工作由此得到正常恢复。从此,这个村庄里发生的故事就成了汇总学者投入、媒体介入、官方支持、民间...

  • 通过罗杰的观看:《音乐与迷幻论音乐与附体的关系》

    作者:萧梅 刊期:2009年第03期

    “迷幻”(trance)作为一种人类亘古以来便拥有的(暂时性)意识变化状态或意识变化过程总是伴随有“音乐”或“舞蹈”。因此,研究音乐与迷幻的关系亦成为学界的一个话题。1980年法国民族音乐学家吉尔伯特·罗杰(Gilbert Rouget)出版了《音乐与迷幻——论音乐与附体的关系》一书,1985年该书被译为英文出版,并成为民族音乐学的必读书目。本...

  • 试论传统音乐文化的主体间性

    作者:崔学荣 刊期:2009年第03期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主体间性”,表现在“音声之和”“心声之和”“乐与人和”“天人之和”等多个层面,分别体现在“音与音”“心与物”“人与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关系中。它是对传统主体性的超越,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主体性即人与人主体之间,还包括主客体乃至任何存在物之间的一种交往互动、异质共存的非主客体关系或属性。...

  • 音乐变革在戏曲继替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韩启超 刊期:2009年第03期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费孝通说:从“今天”是可以推测“昨天”的,因为历史并没有“走”,它还包含在“现在”里。对传统戏曲继替发展的研究是为了进一步探讨当代戏曲的发展趋势,而对当前遗留传统戏曲活态音响的研究则更能清晰印证历史的发展轨迹。本文取宏观视角梳理戏曲发展历程,将纵向继承与横向发展综合起来考察代继发展现象,探讨、...

  • 论赵派坠子《摘棉花》

    作者:胥昌秀 刊期:2009年第03期

    赵派坠子早期作品《摘棉花》合理地把握传承与创新关系,以传统音调为动机创作声腔,使人物塑造、情境描写、人物声口对答等,均与主题音调在旋律、板式、句式、速度方面持有内在联系,加强了坠子声腔的主导性。清新活泼的音调在典型时空之间,绘就了生动谐趣、浓郁清新的画卷。

  • 中国古代应用律学与理论律学的分镳

    作者:郭树群 刊期:2009年第03期

    本文从学科理论的层面,构建了中国古代“应用律学”与“理论律学”的基本概念,并从中国古代律学史上客观存在的“应用律学”与“理论律学”的历史勾勒入手,以对当代关论域理论研究成果的分析为参照,探寻我国律学研究中“应用律学”与“理论律学”分野的历史走向,旨在“厘清分野,追寻沿革,探求规律,凝练理论”。

  •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音乐文物的文化属性——兼谈软侯利氏家族与奉常、太常之关系

    作者:曹贞华 刊期:2009年第03期

    黄翔鹏在《乐问》第二十九问“汉乐雅俗,其界安在”中提出:“软侯利氏家族和奉常、太常是有一定关系的,这条历史线索能帮助我们根据马王堆软侯墓的出土乐器,判断利氏家族所用音乐的雅俗界限吗?”(黄翔鹏2000:44)据马王堆软侯利氏墓出土乐器,黄先生提及的利氏家族用乐的雅俗界限值得关注。这个问题还涉及到其他诸多相关墓葬出土乐器的音...

  • 唐代商业场所的营利性乐舞生产

    作者:曹丽娜 刊期:2009年第03期

    唐代是乐舞艺术发展的高峰,民间活动异常繁盛,出现许多用于交换、出售的乐舞产品。借用经济学的艺术生产理论,乐舞作品的创作、表演及前期人员培训可视为“生产”过程;“流通”则指乐舞产品在市场上通过交换、交流、消费而获得利润的过程。本文探讨了依附于商业场所的营利性乐舞的生产者、组织方式、内容及特点,结合现代经济学理论剖析唐代...

  • 早期琴乐演奏的美学认知

    作者:孙腊梅 刊期:2009年第03期

    琴乐的产生及其著作与士群体息息相关,他们不仅是琴论的创造者和撰写者,又是古琴演奏的实践者。琴乐是士群体的必备基本修养之一,这使得他们的著述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虚泛,而与演奏实践密切相关。古琴美学自先秦以来形成的这种紧密联系实践的传统,对当今美学的研究仍有一定借鉴意义。

  • 乐器上的图像和图像中的乐器

    作者:张金石 刊期:2009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中国音乐图像资料的日益丰富,音乐图像学在中国得到了迅速传播和发展。广义上说,乐器上的图像和图像中的乐器都应属于音乐图像学的研究范畴,但二者在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偏重不同。本文将这两类材料放在图像学的大背景下进行了粗略的分析与讨论。

  • 文化的嫁接——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历史成因新探

    作者:李丽敏 刊期:2009年第03期

    本文从近代以来世界音乐文化变迁的宏观图景以及西方工业文明对非西方农业文明强烈冲击的历史规律中,以中西两种音乐文化的“嫁接”为学术喻意,以新“国乐”对现代民族一国家的政治象征为理论支点,从全新视角分析和阐释了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必然形成的历史原因,以及这一历史原因构成的各种特殊因果链。

  • 周淑安的历史地位

    作者:任秀蕾 刊期:2009年第03期

    周淑安是我国最早留学美国学习声乐的音乐家,也是最早传播西洋歌唱艺术经验的声乐教育家,培养了第一批声乐表演艺术家和大批音乐骨干。她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深入的声乐理论研究。提出了自已独到的见解。她为声乐教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新媒体时代网络音乐文化传播特征解析

    作者:陈辉 刊期:2009年第03期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不仅改变了音乐生产和传播方式,也改变了整个音乐生产和艺术消费。本文就网络音乐的存在方式及传播特征进行分析,阐述新媒体与音乐传播的关系,旨在引起大众对新媒体与艺术结合的关注,推动新媒体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