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杂志简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589/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郭沫若研究、郭沫若研究、鲁迅研究、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学术书评

主管单位:中国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现代文学馆
国际刊号:1003-0263
国内刊号:11-2589/I
全年订价:¥ 364.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6
复合影响因子:0.42
总发文量:2762
总被引量:10113
H指数:29
引用半衰期:10.2699
立即指数:0.0385
期刊他引率:0.931
平均引文率:17.4692
  • 生活与历史中的好人:平民中国的道德想象——梁晓声《人世间》论

    作者:岳雯 刊期:2019年第11期

    本文致力于解读梁晓声的长篇小说《人世间》。通过文本细读,本文认为,《人世间》重建了1970年代至今的生活,从工人、城市平民、知识分子到官员,在平民的土壤上诞生的不同阶层构成了当下中国社会。梁晓声以描摹工人阶级的生活与精神肖像为方法,把工人重新带回到社会分析的中心。"好人"是梁晓声塑造小说人物的主旨性基调,在关于善的辩难中,小说重...

  • 返归本心——徐怀中《牵风记》的意象叙事与哲思境界

    作者:刘大先 刊期:2019年第11期

    《牵风记》是徐怀中晚期风格的"为己之作",它溢出了小说的常规,将传统中国的意象与意境美学表现方式融入叙事之中,化繁为简,计白当黑,在糅合了礼乐观念、浪漫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叙述中,形成了具有中国气象的人生艺术化的诗性叙事,让历史与现实题材焕发出超验的色彩,回归到对生命本心的觉解,用美的伦理超越世俗道德,以浪漫想象超越历史写实,这一...

  • 抒情的史诗——论徐则臣《北上》

    作者:李德南 刊期:2019年第11期

    徐则臣一直着力于构建个人的叙事美学,力求以拓宽文学世界的疆域。在《北上》中,徐则臣的这种尝试和努力,既体现在外在的结构形式上,也体现在内在的书写方式上。通过抒情的史诗化和史诗的抒情化的辩证融合,徐则臣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写就了《北上》这一部抒情的史诗。在如何创作兼具民族性和世界性、当代性与个人性的作品这一问题上,徐则臣的...

  • 陈彦《主角》对“传统”的融通与再造

    作者:杨辉 刊期:2019年第11期

    作为陈彦近四十年艺术经验的会通之作,《主角》呈现出多元统合的复杂面向。既扎根于当下总体性思想宏阔之现实观察,亦融通中国古典儒、道、释三家思想之精义,开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境界。虽以具有质的规定性的现实主义为核心,却也融通中国古典"奇书文体"复杂寓意的重要经验,以"实境"与"虚境"的交织,表达更为丰富的世界关切。忆秦娥技艺修习的次第...

  • “寻根”的“歧路”:论寻根文学对知青经验的转化——以《棋王》和《北方的河》为例

    作者:杨宸 刊期:2019年第11期

    阿城《棋王》与张承志《北方的河》作为被事后指认的寻根文学作品,其展现的转化知青经验的两条路径,揭示了寻根文学共名下的差异。前者通过对"苦难"的相对化和情感隔离,经由叙述"吃"和"棋"的矛盾与统一来与中国文化相勾连,在人伦日用中发现精神文化价值,以对知青经验进行内在体认的方式,召唤出了可在现代化进程中认同的"文化中国"。后者则将知青...

  • 父系想象、文化民族主义与寻根文学

    作者:马春花 刊期:2019年第11期

    作为1980年代的重要文学思潮,寻根文学是一种文化民族主义文学,反映了在现代革命的普世价值发生危机之后,中国当代文学不得不转向内在的一种趋势。通过想象传承有序的父系家族谱系表征"原初中国",以及将"母子一体"的象征结构转变为"父子相认"的书写策略,寻根文学建构起一个男性自我与文化中国同构的主体认同结构。实际上,从不存在一个纯粹的"原...

  • 新世纪军旅报告文学述略

    作者:张倩 刊期:2019年第11期

    本文从新世纪军旅报告文学概述,徐怀中、王树增、彭荆风等的历史题材报告文学,李鸣生、徐剑、党益民等的现实题材报告文学,邢军纪、王宏甲、黄传会等的非军旅题材报告文学四个部分,追踪描述了新世纪近二十年来军旅报告文学的整体面貌、时代背景、文学现象和问题得失,尤其是对于在当代文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军旅报告文学家及其作品进行了观照和论...

  • 在“坦白”与“沉默”之间——关于乡村非虚构叙事中的两重虚构

    作者:孙元元 刊期:2019年第11期

    乡村(村民)自有其主动性,能够通过不配合采访的方式对返乡的作者施展力量并参与文本虚构。如果作者对此加以坦白,那么乡村的自我虚构就会被暴露出来,其另一种面向也因此得以呈现。反之,如果作者囿于对乡村的成见或执着于表面的真实感营造,用沉默这一虚构行为包裹和遮掩乡村的自我虚构,则会在文本中形成一个二重立体的虚构结构,使真实的乡村形象...

  • 新文化史上的旧剧改革与梅兰芳批判

    作者:付立松 刊期:2019年第11期

    新文化史上的旧剧改革与梅兰芳批判是彼此关联的文化事件。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主持的《新青年》相继推出"易卜生号""戏剧改良专号",集中批判旧剧,推行话剧。新文化运动落潮后《新青年》阵营瓦解,新文化人士对待旧剧与梅兰芳的态度发生分化。1928年前后围绕梅兰芳赴美演出,鲁迅、郑振铎等人对梅兰芳的激烈批判与胡适、徐志摩等人的鼎力支持...

  • 抗战时期“西北诗运”考述

    作者:唐翰存 刊期:2019年第11期

    在抗战文艺的背景下,"西北诗运"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通过报纸副刊等形式,迅速形成一种潮流化运动,借着大后方的深厚孕育,凝聚了冯振乾、陈敬容、沙蕾、牛汉等一批流寓诗人群,发表了大量作品。以《甘肃民国日报》的副刊"生路""草原""诗歌专页"和《西北日报》的"绿洲""力行""塞角"为中心,"西北诗运"在烽火弥漫的抗战岁月里,不仅重振了一种边塞精神,...

  • 更正

    刊期:2019年第11期

    本刊第八期刊发的刘阳扬《科幻小说与“新时期”文学——童恩正〈珊瑚岛上的死光〉发表前后》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知识分子叙事研究”(批准号18CZW048)的阶段性成果,特此说明。

  • 《狂人日记》复调艺术再论

    作者:裴争; 季红真 刊期:2019年第11期

    《狂人日记》以复调对话结构推动小说艺术现代转型的同时,也完成了作者的多面性、矛盾性表达。作为隐含作者的鲁迅把深层自我的矛盾性以多重面影投射在三个承担着不同话语体系的叙事人形象中,并且在高层结构的对话中,保留了深层自我思想斗争的过程,《狂人日记》因此成为破解鲁迅心灵密码的钥匙。

  • 《祝福》与鲁迅小说中的宗教伦理问题

    作者:邵宁宁 刊期:2019年第11期

    《祝福》是鲁迅小说中最可见其宗教伦理意识的作品之一。小说中的回乡叙事,不仅触及了近代中国心理/现实层面的家园失落,而且触及了它的宗法伦理基础。而随着这个基础的动摇,在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中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出一种以彼岸的虚悬为核心的虚无主义,以及种种与之相联系着的现实选择中的进退失据。《祝福》中的"我"作为一个启蒙知识分子,既不...

  • 编后记

    刊期:2019年第11期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8月16日在北京揭晓,梁晓声《人世间》、徐怀中《牵风记》、徐则臣《北上》、陈彦《主角》和李洱的《应物兄》获得这项殊荣。我们特地邀请了五位青年学者,对这五部长篇小说进行深入的解读,探讨它们各自的艺术特色及文学史价值。

  •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欣赏

    刊期:201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