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杂志简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589/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郭沫若研究、郭沫若研究、鲁迅研究、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学术书评

主管单位:中国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现代文学馆
国际刊号:1003-0263
国内刊号:11-2589/I
全年订价:¥ 364.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6
复合影响因子:0.42
总发文量:2762
总被引量:10113
H指数:29
引用半衰期:10.2699
立即指数:0.0385
期刊他引率:0.931
平均引文率:17.4692
  • 革命的空间表现及其心理悖反--重读蒋光慈

    作者:张屏瑾 刊期:2019年第05期

    蒋光慈小说用一种开创性的方式表现了新的社会空间,以及人在新的社会空间中的身体存在感与激进的心理变化,这两者构成了现代革命重要的驱动机制。城市与社会空间的现代性既生产巨大的差异与不平等,也将这种差异与不平等的社会关系高度物化,使得人的主体性认知成为一种有局限的政治行为,这也体现在“革命文学”的心理化倾向中,心理主义带来重要的...

  • 知识迁移与本土再造--近代中国“教育小说”的发生与辨义

    作者:马勤勤 刊期:2019年第05期

    作为由域外引入的新型文类,“教育小说”在近代中国一共出现了四种形态。其中有三类均系从明治日本译介引入,即辅助家庭教育、作为学生读物、关注教员群体。另有一种作家自著,旨在揭露教育弊端、描写学界“浮世绘”的“教育问题小说”,标志着教育小说的本土化开启。民初之后,辅助家庭教育的教育小说逐渐式微。“五四”之后,作为学生读物的教育小...

  • 创造自我--李娟论

    作者:岳雯 刊期:2019年第05期

    李娟的被广泛接受体现了散文的时代新变。由于文类的融合,今天的散文在大量借鉴小说、诗歌、新闻、历史等文类的写作手法的同时,也使得“自我”从被写之物中凸显出来。对于李娟来说,写作是创造自我的方式,在写作中,她成为“阿勒泰的李娟”;与此同时,“自我”也规定了她的写作趣味与美学风格。道路漫长,打破自我的限定对她而言可能是巨大的冒险。...

  • 风中的修为:论李修文《山河袈裟》

    作者:金理 刊期:2019年第05期

    《山河袈裟》中,纪实、虚构、抒情与想象等手法、文类联翩而来,熔炼成一种自由而开放的体式。李修文通过写作恢复了“人民”的肉身性与丰富性;而他笔下的抒情,正是顶礼心中两座神祇--人民与美--时的信靠。阅读《山河袈裟》,我们仿佛见证了一个人站在风中的修为,让“性”与“道”相互交融,由此领受进而理解历史、自然、人心与天道的消息,由此发抒...

  • “缺席的散文”和一个散文家的档案--周晓枫论

    作者:项静 刊期:2019年第05期

    本文把周晓枫的散文创作放置在中国现当代散文写作的传统中,分析解读了周晓枫散文创作中的艺术特色和她对散文写作传统的对话意识和反叛精神,进而论述当代散文在话语空间、对象的延展度、形式嬗变和自由属性上对时代承担的文学责任,以及这一文体面临的挑战和生长空间。

  • 动态的“画框”与历史的光影--以抗战初期卞之琳的“战地报告”为中心

    作者:姜涛 刊期:2019年第05期

    抗战初期,诗人卞之琳在延安参加“抗战文艺工作团”,深入晋东南前线访问,旅行途中及返归之后,先后写下《晋东南麦色青青》《第七七二团在太行山一带》等“战地报告”。相比于诗人同时期创作的“诗”与“小说”,这组文字介于报告、故事、“奇观”“小史”之间,在文体上十分开放、流动,其独特的形式活力和历史意涵,也值得重新挖掘。卞之琳抗战初期...

  • “博物诗学”视野下的《繁花》文体解析

    作者:王书婷 刊期:2019年第05期

    金宇澄的《繁花》,是一个体现着浓郁的“博物诗学”文体特征的文本。作者是在广义上的、更具备东方“名物学”色彩的、跨越自然和人文的双重视野下,通过近35万字“散点透视”的叙事文字和20幅广义上的“博物画式插图”,完成了具有自然主义色彩的“博物绘城”;同时又通过“双时空交替互文”的叙事结构,赋予城与人以“人文历史博物馆”式的展示--...

  • 社会主义伦理与讲述中国的方法--欧阳黔森论

    作者:颜水生 刊期:2019年第05期

    在文学创作中,欧阳黔森始终坚守和弘扬社会主义伦理,一方面,欧阳黔森通过人民伦理和文化地理表现对文化传统和革命历史的思考,表达对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的歌颂,体现了社会主义伦理立场。另一方面,欧阳黔森描绘改革时代的巨大变化,表现对时代精神和自然宇宙的思考,强调社会伦理和自然天理在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价值,尤其是他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

  • 战争、家国与“新女性”的诞生--论丁玲延安时期对农村妇女的书写

    作者:冷嘉 刊期:2019年第05期

    本文以丁玲在1940年前后创作的三篇农村妇女题材小说为分析对象,考察丁玲这一时期对农村妇女解放问题的思考。1940年代的陕北农村妇女承受着来自战争、习俗、贫穷、劳动、生育等多方面的重压,虽然革命政权在村庄里做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和民主化改革,但改善农村妇女的生活和精神状况仍面临多重困难。在《新的信念》和《我在霞村的时候》中,丁玲探...

  • “母子”关系的文学想象与政治隐喻--以杨刚和丁玲为例的考察

    作者:姜云飞 刊期:2019年第05期

    1930年代的左翼女作家,在追求性别解放与民族解放的道路上高扬女性主体意识,但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也无法回避地经历着性别之痛:女性为了革命不得不遭遇堕胎、弃婴、失孩等惨痛经历。本文对杨刚和丁玲两位女作家的小说文本和非虚构作品中讲述的“母子关系”进行梳理,发现杨刚的“母子互生”和丁玲的“母子和解”,既是文学想象也是伦理化的政治隐...

  • 论李健吾剧作中的华北乡村空间--以《村长之家》《梁允达》《青春》三剧为例

    作者:李星辰 刊期:2019年第05期

    戏剧空间既是现实世界的象征图像,又是艺术世界的表意符号,从空间角度进入李健吾的戏剧,是对目前李健吾戏剧研究“空间”的有效拓展。通过对华北乡村的发现和复归,李健吾创造出了富有心理情感内涵的戏剧空间。《村长之家》《梁允达》《青春》中的华北乡村空间,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李健吾对半开放性空间的偏爱,隐含打破单一价值秩序的象征...

  • 中国现代话剧发生史叙事中的错位

    作者:梁艳 刊期:2019年第05期

    学界普遍注意到《新青年·易卜生号》与中国话剧起源的关系,但事实上,“五四”时期易卜生的现实主义翻译剧并不是顺风顺水地成就了中国话剧的发生。话剧文体上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话剧的发生并非如同小说、诗歌、散文那样从文本直接走上“现代性”道路,而是在“剧作”与“演出”、“作者趣味”与“接受期待”的错位与纠缠中发展的。本文通过“五四...

  • 网络文学二十年影视改编概论

    作者:徐兆寿; 巩周明 刊期:2019年第05期

    网络文学到今年已经走过二十年了,总结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时,人们发现,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是其传播成功的一个最佳方式。回顾和总结其影视改编的巨大收获和成功经验,反思和批评其存在的过分的娱乐性和商业性,是网络文学发展二十年时的必要手段,在此基础上,要研究和回答网络文学良性发展的问题和对策,方能使网络文学走向更为广阔、更趋艺术性的大...

  • 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英译本序

    作者:王德威; 季剑青(译) 刊期:2019年第05期

    文学史是现当代中国的一种独特现象,它是一项学术事业,一套教学法式,一种政治表述,甚至是一门文化工业。尤其1949年以来,文学史的出版数以百计,触及的主题无所不包。这种现象不仅显示“文史不分”的信念深植中国文明,历久弥新,也显示国家机器对古今叙事、正统意识的无上坚持。由此,文学史被体制化,用以呈现典范人物、大师、经典、事件、运动所形...

  • 用史料还原一个真实的巨人--评李斌《女神之光:郭沫若传》

    作者:吴辰 刊期:2019年第05期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纪念馆李斌副研究员出版了《女神之光:郭沫若传》,此书面世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作者不但细致梳理了郭沫若的生平,还系统整合了郭沫若的思想;为读者们呈现出了一个立体、生动的郭沫若的形象,展示了郭沫若对当下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