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杂志简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589/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郭沫若研究、郭沫若研究、鲁迅研究、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学术书评

主管单位:中国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现代文学馆
国际刊号:1003-0263
国内刊号:11-2589/I
全年订价:¥ 364.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6
复合影响因子:0.42
总发文量:2762
总被引量:10113
H指数:29
引用半衰期:10.2699
立即指数:0.0385
期刊他引率:0.931
平均引文率:17.4692
  • 新文学考据杂谈

    作者:朱金顺 刊期:2016年第09期

    论文从六个方面总结了新文学考据要注意的问题。论文认为,新文学考据要注意初版时间和出版处,要凭借该书初版的版权页;在著作中插入新文学作品初版封面时,要认真考据;录著版本,编书目,不能凭版权前后那些书籍广告,要依据书籍本身,广告均为二手材料,只有参考价值;同时要慎用回忆性材料,不能认为近似就下结论,同时要注意避讳问题。

  • 中国现代作家书信的文史价值

    作者:金宏宇 刊期:2016年第09期

    中国现代作家写下了大量家书、情书、交谊书等书信文本,其中书信集在1930年代、1980至1990年代呈现两次出版高潮。作家书信是作家写作中的独特文类,具有实用性、文学性和延异性等文类特质;具有历史和文学史价值,尤其是能为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价值层级较高的史料。作家书信本身也应成为现代文学整体构成中的非虚构文学的一部分。

  • 论新发现的应修人的几篇诗文

    作者:刘家思; 刘桂萍 刊期:2016年第09期

    本文对新发现的应修人一批诗文进行了论述。一是旧诗《夜书数笺,即并第五期〈成功人传〉赠钟荻秋、郑曙帆、顾雪芗、丁祥麟诸友》以及《七年元旦以五期〈成功人传〉赠诸友祝进步,并媵以诗》。二是白话新诗处女作《今年》。三是杂文《原来是鸦片专使》和《关于上海吃饭团请愿》。四是学术论文《票现革新之我见》和《为教育界进言》。

  • 1920年代新书业在新文学传播中的先锋性研究

    作者:陈树萍 刊期:2016年第09期

    1920年代一批中小规模、以新文化书籍尤其是新文学书籍为出版特色的现代出版机构以"新书业"为自我指称,标示与商务等大型出版机构以及旧式书局之间有明确区分。1928年成立的"新书业公会"正式确认了这一名称。公会的成立一方面反映出这群中小出版机构对掌握行业话语权的渴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这一群体在出版文化理念上的高度认同。与新文化运...

  • 《苏联文艺》译者笔名考述

    作者:朱佳宁 刊期:2016年第09期

    本文主要依据苏商时代出版社的出版物,结合作家文集、回忆录、著译年表等史料,考辨了《苏联文艺》主要译者姜椿芳、陈冰夷、许磊然和叶水夫的一批笔名,同时整理了该刊物其他译者的笔名信息与线索。

  • 《新青年》1954年影印本前九卷与原版之区别考略

    作者:田丹 刊期:2016年第09期

    本文将《新青年》1954年影印本前9卷与原版逐卷逐号对比,将影印本缺失、弄错原版的史料信息分类归纳考证,指出影印版在封面、广告、发行、版权页等方面的遗漏。这些细小史料,透露出有价值的信息,尤其是发行变化方面的史料为我们深化新文化运动在各地传播史研究,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线索。

  • “曹文轩模式”与中西儿童文学的两种形态

    作者:王泉根 刊期:2016年第09期

    发展新世纪原创儿童文学,应取现实型与幻想型形成互补、两只翅膀一起飞翔的路向,用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学作品服务于少年儿童。曹文轩儿童文学"模式"是一种现实型构架与幻想型元素、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的有机融合。这种模式对于促进我们今天原创儿童文学的艺术创新与审美表达是很有启发性的。把《草房子》《火印》《大王书》这三种具有不...

  • 论曹文轩小说的叙事伦理与审美追求

    作者:崔庆蕾 刊期:2016年第09期

    本文以当下文学创作思潮为参照对象,着重分析论述曹文轩小说在叙事伦理和审美追求上的独特性,指出其"反‘现实’的现实"的叙事理念以及"反‘深刻’的深刻"的美学追求,这两个突出特征是其作品有别于当下小说创作主流的独特所在,构成了其作品独一无二的文学价值,同时也丰富了当代文学创作的审美维度。

  • 论曹文轩的文学选择——以《草房子》《青铜葵花》《蜻蜓眼》为例

    作者:李东华 刊期:2016年第09期

    曹文轩的长篇新作《蜻蜓眼》和他之前的《草房子》《青铜葵花》一样,以悲悯情怀和优雅格调,把"向善"、"向美"作为向人类生存困境突围的根本路径。他的文学选择既是对当下某种创作倾向的反拨与抵抗,也是他内在美学追求的必然归宿。他以兼收并蓄的胸怀,立足于中国的土地,倾听着世界的心跳,以轻逸灵动的多元化叙述面向历史的厚重和人性的幽深,...

  • 建构童真视域下的纯美世界——论曹文轩的小说创作

    作者:刘婧婧 刊期:2016年第09期

    当代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具有古典主义的文学情怀与审美理想。他的小说以直面苦难的悲悯情怀,讲述回忆视角下的童年成长经历及其相关的成人世界,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情境与生存本质,并给以温情的调和与关照。同时其作品还具有和谐、含蓄而静谧的美学特征,与其文学创作主题相应和。

  • “活”与“行”——鲁迅生命观与文学观的互动

    作者:张洁宇 刊期:2016年第09期

    "活"与"行"是鲁迅生命观与文学观两个重要支点。麻木苟且的"生"不是"活",只有"行"才是"活"的方式与证明。对鲁迅本人而言,这个"行"包含了写作、翻译、讲演、编刊等一系列与社会现实短兵相接的斗争实践,其中,写作则是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野草"式的自省还是杂文式的社会批判,其本质都是鲁迅用以肯定自我生命并以此生命直接与现...

  • 客观主义还是“阶级的主观主义”?——鲁迅与普列汉诺夫、卢那察尔斯基文艺思想再思辨

    作者:张直心 刊期:2016年第09期

    我们可以由普列汉诺夫执守的"像物理学那么客观"的唯物主义文艺思想,由他对斯宾诺莎那句名言——"对于这个世界,不哭,也不笑,而是理解"的推崇,敏感到其中确实存在着受动论、数学方法论的局限。就此意义而言,正如尼采向斯宾诺莎"无动于衷"命题之挑战,鲁迅以其重主观的文艺思想对普列汉诺夫式的决定论理念连同它那不哭、不笑的姿态进行反拨,...

  • 鲁迅与私塾教育的隐性冲突

    作者:刘幸 刊期:2016年第09期

    本文通过少年鲁迅在接受传统私塾教育中"对课"的体验,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出了鲁迅受制于传统文学样式所感受到"不足以发挥志意"的隐形冲突,并深入探究了这种冲突对鲁迅之后文学生涯的人生选择和文学选择的影响。

  • 新世纪以来《野草》比较研究的三种倾向

    作者:赵学勇 刊期:2016年第09期

    新世纪以来,《野草》的比较研究成为鲁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前偏重于《野草》本身美学价值的内部研究的格局不同,这一时期《野草》的外延性比较研究格外引人瞩目。整体观之,对于《野草》的比较研究呈三种趋向:《野草》与西方文学的比较研究;《野草》的跨学科研究;《野草》与中国文学的比较研究。在多向度、多视角的比较研究视野中,鲁迅的...

  • 丁玲的转折与中国新文学价值立场的嬗变

    作者:秦林芳 刊期:2016年第09期

    从20年代到40年代,丁玲的思想、创作和价值立场发生了两次重要的转折。从1929年下半年开始,丁玲在思想上走向"革命",并在创作中加入了"革命"这一新的价值元素。由此,丁玲在价值立场上实现了第一次转折。1942年5月,丁玲第二次转折发生。它倾覆了自第一次转折以来所确立的"革命意识"与"个性思想"共时的"二项并立"的模式,而将其转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