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

杂志简介:《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973/S,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海南省热带作物主要虫害绿色防控专栏、研究论文、专题综述、绿色防控方法与技术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国际刊号:2095-039X
国内刊号:11-5973/S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农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77
复合影响因子:1.12
总发文量:1414
总被引量:16576
H指数:34
引用半衰期:8.8409
立即指数:0.0079
期刊他引率:0.8314
平均引文率:32.8175
  • 三突花蛛对绿盲蝽和苜蓿盲蝽的捕食作用

    作者:仝亚娟 吴孔明 高希武 刊期:2009年第02期

    室内研究表明,三突花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捕食行为始于二龄幼蛛,可捕食绿盲蝽和苜蓿盲蝽的各龄若虫及成虫。其成蛛对两种盲蝽捕食功能反应属H0llingⅡ型,日捕食绿盲蝽和苜蓿盲蝽二龄、四龄若虫可分别达56.5、22.1头和30.4、9.3头。选择试验表明,三突花蛛对两种盲蝽无取食选择性差别,但对不同龄期的同种盲蝽趋于选择体型较大个体。环境温...

  • 捕食性步甲在玉米与牧草之间的迁移

    作者:董兆克 杨龙 张润志 高风娟 周成刚 刊期:2009年第02期

    采用陷阱法研究了捕食性步甲在玉米田与牧草带(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鲁梅克斯Rumex paientia×R.tianschanicus)之间的迁移规律。在以苜蓿带、鲁梅克斯带为边界的玉米田,捕食性步甲大量迁入玉米田,平均是迁出玉米田的1.6倍和2.4倍。而对照田边界为杂草,迁入相对较少。在9月份的大部分时间迁入玉米田的步甲数量均大于迁出玉米田的。因此,苜...

  • 桔小实蝇寄生蜂一中国新记录种印度实蝇姬小蜂Aceratoneuromyia indica(Silvestri)及其寄生效能研究

    作者:章玉苹 李敦松 赵远超 黄少华 张宝鑫 刊期:2009年第02期

    在中国首次发现并记述了桔小实蝇寄生蜂印度实蝇姬小蜂Aceratoneuromyia indica(Silvestri),该蜂隶属膜翅目姬小蜂科啮小蜂亚科。研究标本保存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同时在温度25℃、RH75%、光周期L:D=16h:8h的条件下,研究了印度实蝇姬小蜂对桔小实蝇幼虫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幼虫的密度变化对印度实蝇姬小蜂的...

  • 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 Zhang and Huang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作者:温丽娜 符悦冠 张方平 金启安 张敬宝 刊期:2009年第02期

    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 Zhang and Huang是新发现的橡副珠蜡蚧成虫内寄生蜂,自然寄生率约为15.68%。实验室内对其形态、发育、繁殖、存活、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26±1℃,RH70%±5%条件下,每头寄主出蜂4.5头,雌性比例80.6%;雌蜂生殖系统解剖发现,未交配雌蜂卵巢内的卵经1d可发育成熟,但同一雌蜂卵巢内卵...

  • 外来广聚萤叶甲对非靶标植物的选择行为

    作者:王宏媛 李保平 孟玲 刊期:2009年第02期

    为评估外来广聚萤叶甲作为入侵豚草的潜在生物防治作用物对非靶标植物的潜在风险,分别观察了成虫产卵和初孵幼虫取食的选择行为,首次在杂草天敌寄主专一性测定中采用生存分析(失败时间分析)法,比较了在三裂叶豚草、苍耳、食用农家向日葵三道黑品种、油用向日葵辽丰F51品种、多花向日葵和菊芋等菊科向日葵族非靶标植物上的产卵识别期和初孵幼虫...

  • 转Bt基因杨树对杨扇舟蛾的抗性

    作者:康薇 郑进 李兵 洪华珠 刊期:2009年第02期

    通过室内饲养和组织切片,研究了表达Cry1A杀虫蛋白的中嘉8号杨树转Bt基因植株对杨扇舟蛾的抗虫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幼虫死亡率和体重抑制率呈上升趋势,处理2d仅分别为10%和6.85%,处理4d分别增加到48.33%和27.93%,处理10d分别达81.67%和63.03%。此外,处理12d取食非转基因杨树幼虫化蛹率100%,而取食转Bt基因杨树幼虫的化蛹率仅为1...

  • 球孢白僵菌所致马尾松毛虫种群自然流行病的时空动态

    作者:葛骏 王晓蕾 王滨 丁德贵 杜用部 李增智 刊期:2009年第02期

    对皖东明光县紫阳林场马尾松毛虫种群暴发的球孢白僵菌自然流行病流行区和非流行区僵虫数量的调查表明,2006年流行区的僵虫密度一周年后由32.6头/m^2急剧下降为0.8头/ m^2;而4个对照区(非流行区)中有3个区僵虫密度显著性上升,上升幅度36.8%~178.1%。2006年5月,流行区空气中和土壤中的球孢白僵菌带菌量在1个月内由6.1cfu/皿迅速降到2.3efu/皿,...

  • 壳聚糖对Bt发酵液的絮凝作用

    作者:张明政 刘波 林乃铨 阮传清 蓝江林 刊期:2009年第02期

    为了将Bt发酵液高效浓缩,采用壳聚糖对Bt菌株LSZ9408发酵液进行絮凝,测定了pH值、温度、壳聚糖浓度、磁力搅拌的速度和时间对壳聚糖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当pH值为5.0~6.0,温度30~35℃,壳聚糖浓度为0.025%,磁力搅拌器550r/min搅拌5min后,壳聚糖作为LSZ9408菌株发酵液的絮凝剂,可除去发酵液中的大部分水及有色杂质,使发酵液中的杀虫蛋白质...

  • 哈茨木霉在水稻体内的定殖及其对水稻纹枯病抗性的影响

    作者:梁志怀 魏林 陈玉荣 罗赫荣 刊期:2009年第02期

    以具有抗腈菌唑标记哈茨木霉TUV-13菌株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对水稻种子分别进行浸种、蘸根、叶面接种,栽培至2叶1芯期,从秧苗各组织分离回收菌株TUV-13。对经菌液处理的秧苗进行显微及超微观察结果表明,浸种处理能使TUV-13菌株在水稻秧苗的根、茎、叶中稳定定殖;而蘸根处理、叶面接种,TUV-13菌株只能在处理的局部区域定殖。TUV-13菌株定殖后,水稻秧...

  • 假隔链格孢SF-193菌丝的生长特性及其寄主选择性

    作者:陈志谊 聂亚锋 刘永峰 刘邮洲 罗楚平 刊期:2009年第02期

    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和营养条件对空心莲子草生防真菌假隔链格孢Nim- bya alternantherae菌株SF-193菌丝生长的影响,测定其对27科86种植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生防真菌SF-193菌株的最佳生长温度约为30℃,最适生长pH值为10~11,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当的空气,光照条件对SF-193生长没有影响;以玉米粉、黄豆粉作为碳源,以蛋白胨、牛肉膏作为...

  • 马唐草新月弯孢生物学特性及其代谢产物活性测定

    作者:杨叶 胡美姣 王兰英 刊期:2009年第02期

    对马唐草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n菌株MT-011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致病性强,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30℃,致死温度65℃/10min,最适pH值7,碳源以D-果糖最佳,氮源以硝酸钠最佳。产生分生孢子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9,碳源以蔗糖产孢量最大,氮源以赖氨酸产孢量最高。分生孢子萌发温度在20~40℃之间没有差异,萌发率...

  • 柑桔木虱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章玉苹 李敦松 黄少华 张宝鑫 刊期:2009年第02期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对柑桔木虱起主要控制作用的主要天敌种类,包括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以及一些病原微生物等,讨论了今后持续控制柑桔木虱的控制措施的发展趋势。

  • 分子标记技术在寄生性天敌昆虫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周志湘 万方浩 陈斌 张桂芬 刊期:2009年第02期

    本文对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寄生性天敌昆虫分类学鉴定、系统发育学、种群遗传学和寄生性天敌昆虫对靶标生物控害效果的评价等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木霉菌产生的聚酮类抗生性代谢产物

    作者:陈凯 杨合同 李纪顺 张广志 黄玉杰 赵晓燕 刊期:2009年第02期

    本文重点综述木霉菌聚酮类次级代谢产物吡喃酮、蒽醌、Azaphilones、Butenolides、Setinlike metabolites、Bisorbicillinoids的结构、来源及其抗生活性,并提出聚酮类代谢产物的应用前景及其研究的发展方向。

  • MNNG对多杀菌素产生菌的诱变效应

    作者:宋炜 熊犍 郭伟群 张晓琳 宋渊 刊期:2009年第02期

    多杀菌素(spinosad)是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tnosa发酵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有显著杀虫活性。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作为诱变因子对刺糖多孢菌的孢子进行诱变处理,以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多杀菌素的发酵产量。研究结果表明:诱变剂量为2mg/ml,诱变40min时多杀菌素产量有较大幅度提高。通过诱变最终得到5株产量分别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