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杂志简介:《中国农业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28/S,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
国际刊号:0578-1752
国内刊号:11-1328/S
全年订价:¥ 1288.00
创刊时间:1960
所属类别:农业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444
复合影响因子:2.61
总被引量:146182
H指数:123
引用半衰期:5.6052
立即指数:0.1
期刊他引率:0.9183
平均引文率:28.4446
  • 水稻直立短穗突变体esp的转录组研究

    作者:周坤能; 夏加发; 云鹏; 王元垒; 马廷臣; 张彩娟; 李泽福 刊期:2020年第06期

    【目的】克隆水稻直立短穗基因Erect and Short Panicle(ESP),分析其参与的基因调控途径,解析ESP控制株型、穗长等农艺性状的分子机理。【方法】以直立短穗突变体esp及其野生型为材料,成熟期进行株高、穗长、粒长等表型测定;构建籼粳杂交F2定位群体,挑选与突变表型一致的F2单株,利用与突变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对目的基因进行定位;对野生型和突变...

  • 中国玉米品种保护现状分析

    作者:杨扬; 田红丽; 易红梅; 刘亚维; 任洁; 王蕊; 王璐; 赵久然; 王凤格 刊期:2020年第06期

    【目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可以维护育种者的合法权益,推动种子产业化和发展现代种业,进而促进农业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通过分析中国玉米品种保护信息,掌握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在玉米(Zea mays L.)物种开展情况,并从知识产权角度了解中国玉米种业的现状。【方法】通过品种权公告等资料搜集、整理和校验,将玉米品种保护分为9种状态进行...

  • 基于二代测序的甘蓝型油菜白花基因候选区间定位及连锁标记验证

    作者:陈雪; 王瑞; 井付钰; 张胜森; 贾乐东; 段谋正; 吴宇 刊期:2020年第06期

    【目的】近几年随着观光农业的兴起,花色的选育和改良已成为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鉴定和材料创制的重要研究方向。以甘蓝型油菜黄白花分离F2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白花性状基因候选区间定位,开发与白花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定位白花候选基因和选育白花新材料提供新思路。【方法】以甘蓝型油菜DH纯系黄花Y05和甘蓝型油菜纯系白花W01...

  • 光周期变化对糜子形态建成及幼穗发育进程的影响

    作者:董明; 降彦苗; 李海权; 耿玲玲; 刘建烨; 乔志红; 刘国庆 刊期:2020年第06期

    【目的】糜子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对光周期反应极其敏感,造成了糜子育成品种生长适应区域狭窄、不能跨区域应用的问题。研究探讨不同光照长度对糜子植株形态建成及幼穗发育的影响,为明确糜子对光周期的反应机理,培育广适应性糜子新品种提供研究依据。【方法】以河北省糜子地方品种二紫杆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出苗后每天补充光照至18 h;设光照0(...

  • 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对甘薯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张海燕; 解备涛; 汪宝卿; 董顺旭; 段文学; 张立明 刊期:202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导致甘薯减产的机理,为旱作地区甘薯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以抗旱品种济薯21和不抗旱品种济紫薯1号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设4个水分处理,分别为WW(全生育期正常灌水,对照)、DS1(发根分枝期干旱胁迫)、DS2(蔓薯并长期干旱胁迫)和DS3(快速膨大期干旱胁迫),研究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对甘薯...

  • 不同基因型花生耐荫性评价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

    作者:胡廷会; 成良强; 王军; 吕建伟; 饶庆琳 刊期:2020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不同基因型花生耐荫性,筛选耐荫鉴定指标,建立耐荫评价模型,为花生耐荫资源筛选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以30个花生品种(系)和1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计玉米间作花生和净作花生,在花生结荚期测定花生叶片净光合速率(X13)、气孔导度(X14)、胞间CO2浓度(X15)和蒸腾速率(X16);成熟期测定主茎高(X1)、侧枝长(X2...

  • 海南三亚和黄淮海地区玉米小斑病菌致病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常佳迎; 刘树森; 石洁; 郭宁; 张海剑; 马红霞; 杨春凤 刊期:2020年第06期

    【目的】明确海南三亚玉米南繁基地和黄淮海玉米主产区的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a maydis)菌株的致病性差异,以及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远近,为海南三亚南繁基地育种过程中玉米品种的抗病性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并对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方法】对采集自海南三亚和黄淮海地区的玉米小斑病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经过形态学和分子...

  • 施用草甘膦对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田杂草防除、大豆安全性及杂草发生的影响

    作者:于惠林; 贾芳; 全宗华; 崔海兰; 李香菊 刊期:2020年第06期

    【目的】转GAT和EPSPS双价基因抗草甘膦大豆‘GE-J16’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除草剂材料,喷施草甘膦后,评价草甘膦对杂草防除、大豆安全和杂草发生的影响,为其将来商业化种植后的安全监测与杂草治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除草效果:每小区以对角线5点取样法取5个0.25 m2样点并标记,施药后28 d调查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株数,并剪取地上部分称取...

  •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因素与综合分析

    作者:张淑香; 张文菊; 徐明岗 刊期:2020年第06期

    土壤有机碳的数量和形态,显著影响其在土壤中的转化,与全球碳循环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现代土壤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土壤有机碳(土壤有机质)也是土壤肥力的核心指标,对土壤物理特性、化学属性、生物学特征及其生产力等起关键作用[1],一直是农学家关注的重点。但土壤有机碳变化是一个缓慢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为了能够清晰地...

  • 黑土水溶性有机碳对有机物料还田的响应

    作者:魏丹; 蔡姗姗; 李艳; 金梁; 王伟; 李玉梅; 白杨; 胡钰 刊期:2020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措施下黑土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组成的变化特征,为黑土区土壤肥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克山县定位7年的有机物料还田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测定及荧光分析方法,以单施化肥处理为对照,对配施有机肥、生物炭、秸秆3种有机物料处理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结构进行分析。【结果】与单施化肥相比,配...

  •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不同土层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作者:李小磊; 张玉军; 申凤敏; 姜桂英; 刘芳; 柳开楼; 刘世亮 刊期:202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基于长期定位试验,探索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性水稻土不同土层活性有机质(labile organic matter(LOM))和碳库管理指数(carbon pool management index,CPMI)变化特征,为红壤性水稻土碳库的合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进贤红壤长期定位试验站4个典型施肥处理:(1)不施肥(CK);(2)单施化肥(NPK);(3)在NPK的基础上早稻施绿肥,晚稻施猪...

  • 免耕条件下施用有机肥对冬小麦土壤酶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作者:郑凤君; 王雪; 李景; 王碧胜; 宋霄君; 张孟妮; 武雪萍; 刘爽; 席吉龙; 张建诚; 李永山 刊期:202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免耕条件下施用有机肥对冬小麦土壤酶活性及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明确免耕条件下的科学施肥方法,为提升土壤生物学活性和改善土壤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山西运城长期定位试验,选取免耕(NT)和免耕增施有机肥(NTM)两个处理,在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测定与碳转化相关土壤酶的活性(β葡萄糖苷酶、β木聚糖酶、纤维二糖苷酶、α葡萄...

  • 长期施肥对黑土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作者:张秀芝; 李强; 高洪军; 彭畅; 朱平; 高强 刊期:2020年第06期

    【目的】基于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平台,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碳分布特征,以期揭示化肥和有机肥长期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实现黑土合理培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依托37年黑土长期定位试验,采集CK(不施肥)、NPK(化肥)、M2(常量有机肥)、M2NPK(常量有机肥配施化肥)、M4(高量有机肥)、M4NPK(高量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0-20 cm土...

  • 长期施肥对中国农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含量影响的整合分析

    作者:李亚林; 张旭博; 任凤玲; 孙楠; 徐梦; 徐明岗 刊期:2020年第06期

  • 利用iTRAQ技术和转录组筛选芍药属远缘杂交不亲和基因

    作者:贺丹; 谢栋博; 张佼蕊; 何松林; 李朝梅; 郑云冰; 王政; 刘艺平; 栗燕; 逯久幸 刊期:2020年第06期

    【目的】远缘杂交育种是目前牡丹、芍药品种改良和育种的主要方法,而远缘杂交不亲和一直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从牡丹、芍药远缘杂交授粉后不亲和应答相关的柱头差异蛋白与转录组方面深入研究,揭示牡丹、芍药远缘杂交不亲和的分子机理,为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芍药‘粉玉奴’自交、芍药‘粉玉奴’与牡丹‘凤丹白’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