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博览

中国民族博览杂志 部级期刊

China National Exhibition

杂志简介:《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220/G0,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刊专稿、卷首语、艺苑先锋、文化视角、民俗与民族技艺、艺术教育、文化产业、民族教育、语言与文化、音乐与舞蹈、美术与设计、文艺争鸣...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
国际刊号:1007-4198
国内刊号:10-1220/G0
全年订价:¥ 840.00
创刊时间:1992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9
复合影响因子:0.16
总发文量:9643
总被引量:3177
H指数:11
期刊他引率:1
  • 民族学视野下的侗族“冻鱼节”芦笙大赛——以贵州省从江县庆云乡为个案

    作者:常艳丽 刊期:2016年第11期

    "冻鱼节"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庆云乡侗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而节日中的芦笙大赛既是一项娱乐项目,也是他们巩固族群意识、维系族群关系的方式之一。本文拟以民族学视野来探究冻鱼节芦笙大赛的行为及族群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理解其深层的文化内涵。

  • 湘西背篓文化与当代转型思考

    作者:高琼 刊期:2016年第11期

    我国湘西地区因为竹林茂密等方面的问题,一直以来竹编工艺都十分发达,尤其是背篓,更是当地工艺技术的典范,不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实用性较强、应用广泛,是当地居民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但随着历史的变迁,现代工具已经逐步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为了更好地对背篓文化进行传承,就需要对当地的背篓进行转型。本文将对湘西背篓的编制工艺以及种...

  • 侗锦传统图案的文化意义与内涵探索

    作者:杨海云 刊期:2016年第11期

    侗锦是侗族的文化传承,蕴含了民族传统文化,反映了同族人民文化心理,展示了侗人民的智慧,是侗族民俗文化的载体,是侗族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体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从侗锦的历史出发,来描述侗锦传统图案的特色,结合侗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与心理特征,来探讨侗锦传统图案的文化内涵。

  • 云南彝族漆器审美

    作者:张萍 刊期:2016年第11期

    云南彝族漆器的审美,不仅是从简单的色彩解读和纹样排列形式上的美感角度出发,而应该是集文化和历史、内容和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审美。本文对云南彝族漆器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进行研究探讨。

  • 浅析民间工艺美术欣赏的方法

    作者:罗畅 刊期:2016年第11期

    民间工艺美术植根于民间,在集体劳动和实践中产生和发展。民间工艺美术是生长于民间社会背景之上,承载着民间文化内容,与本土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而呈现的一种审美创造活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对于我们研究民间艺术文化有很高的价值。我们在欣赏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时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剖析。

  • 少数民族文化的特征与变迁

    作者:王宏涛 刊期:2016年第11期

    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交融形成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但是近几年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文明的演进中也逐渐开始出现了文化流失和文化退化的现象。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成为文化变迁中最需要重视的一项内容,只有将少数民族文化精髓继承和发扬下去才能保证我国多民族国家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才能...

  • 黔中布依族习惯法的当代变迁

    作者:徐合平; 陈瑞天; 张梦昊; 贺晰晰; 韦柏惠 刊期:2016年第11期

    随着社会发展,布依族习惯法随之变迁。一些习惯法消亡,一些习惯法效力降低,还有一些习惯法的内容和效力得以存续并依然发挥作用。在当代变迁的过程中,布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不断发生冲突并调试自身,使其与国家法衔接互动,获得了生存空间。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仍将发挥作用。

  • 留住手艺,传承技艺——梁平年画的认识和思考

    作者:陈丽宇 刊期:2016年第11期

    手一直以来承载着人类永不停歇而精益求精的责任,从生活的智慧到技术的发明,我们的眼睛、大脑都依附在手上,生产工具的进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无论工业文明多么发达、科学革命多么进步,手指尖保留的情感和技艺,作为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传统手工艺经过岁月的洗礼和人的传承,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就梁平年画为例,将...

  • 贵州省少数民族“拜月”节俗的表现与内涵

    作者:蒋之敏; 张耀华; 蒙景村 刊期:2016年第11期

    本文首先界定了"拜月"节俗概念,总结了"拜月"节俗的几种表现形式,深入分析了"拜月"节俗内涵,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学角度进行了归纳分析,指出"拜月"节俗是农业社会的自然产物,也是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 “自贡灯会”跨文化传播的路径比较研究

    作者:朱玉梅 刊期:2016年第11期

    全球化视野让我们认识到文化差异与文化认同的并存。作为传统保存最完整、最具规模的民俗活动之一,"自贡灯会"近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活态传承。在20多年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文化亲缘性、外交推动型、市场自主型等不同的传播路径。本文通过对传播路径的梳理和对比,进一步理清了自贡灯会跨文化传播的发展思路。

  • 珠三角传统民俗保护传承的思考——以开平泮村灯会为例

    作者:宋旭民 刊期:2016年第11期

    泮村灯会有500多年历史,是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时面临着一些保护传承困难的问题。为此,要处理好8对关系,包括:扭转"现代化偏见",修复传统民俗与宗族的关系;明确政府责任,理顺传统民俗与政府的关系;消除认知误区,认清传统民俗各部分内容的关系;超越小农观念,协调传统民俗与外来人口的关系;改革教育体系,平衡主流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的关系;...

  • 赫哲族鱼皮服饰艺术研究

    作者:王欢 刊期:2016年第11期

    地球上有2000多个民族,这些民族的人口多则达到千万少则只有个十位数,然而并不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来记录其历史文化,所以服饰便成为了这些记录的主要载体,承载着这些历史变迁飘荡在历史的浩荡长河中,所以无论是在蛮荒的远古,还是在日新月异的现代,每个民族都会把自己的历史、文化、精神、习俗、宗教等写在自己的服饰中。就我国这个民族大...

  • 傣族竹编技艺的传承现状及发展对策

    作者:郜雪倩; 侯小锋 刊期:2016年第11期

    傣族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系,傣家人的日常生活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的冲击下,传统的竹编技艺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挑战,如何使得竹资源发挥出经济效益并传承到傣族竹编技艺的精髓,是现阶段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傣族竹器体现了物与人之间形成的一种自然亲密关系,显示出傣家人传统技艺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 南京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善用

    作者:朱红红; 刘晓枫 刊期:2016年第11期

    南京剪纸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很高的美学价值,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创新,本文从剪纸的题材、图形设计、色彩运用、材料选择、运用途径等五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努力使南京剪纸艺术创造出新的面貌,呈现出多角度的视野、多元化的展现。

  • 普拉尼·利亚姆帕特唐·莱斯对澳大利亚苗族的研究概述

    作者:蒋茜 刊期:2016年第11期

    苗族成为一个世界性民族之后,对苗族的研究便具有了国际的多元意义。海外苗学研究已被推向深入系统的当代研究阶段。本文选取了澳大利亚的苗学研究,尤其是女性学者普拉尼·利亚姆帕特唐·莱斯的苗学研究作为海外苗学研究的一个切入点,对其相关作品做了梳理和介绍,以期为海外苗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同时展现澳大利亚学者对苗族妇女及其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