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省级期刊

Chinese High Altitude Medicine and Biology

杂志简介:《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3-1081/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基础研究、病毒肺炎研究、高原包虫病学研究、高原藏药学基础研究、综述

主管单位:青海大学
主办单位:青海大学
国际刊号:2096-4692
国内刊号:63-1081/R
全年订价:¥ 150.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青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42
复合影响因子:0.26
总发文量:705
总被引量:2578
H指数:7
引用半衰期:5.2222
期刊他引率:0.9486
平均引文率:12
  • 中国高原医学研究回顾

    作者:格日力 刊期:2005年第01期

    高原医学研究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32年的史料中即有这样的记载:平原地区的人进入所谓的"大头疼山"、"小头疼山"时,出现浑身发热、脸色苍白、剧烈头痛、头晕及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同现代急性高原病的表现极为相似,说明当时中国人已对高原病有了认识.中国传统医学的文献中虽然找不到"高原病"这个名词,但已认识到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

  • 慢性高原病青海诊断标准

    刊期:2005年第01期

    为便于临床医师对慢性高原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在第六届国际高原医学和低氧生理学术大会上,国际高原医学会慢性病专家小组会聚中国青海,经过慎重的研究和讨论,首次在青海就慢性高原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标准达成了共识,并决定以“青海标准”命名,颁布实施。

  • Reflections on the VI World Congress of Mountain Medicine and High- Altitude Physiology in Xining and Lhasa, August 2004

    作者:JohnB.West 刊期:2005年第01期

    The VI World Congress of Mountain Medicine and High-Altitude Physiology in Xining and Lhasa which was held in August 2004 was a landmark event in the burgeoning area of high-altitude life studies. These congresses have taken place every two years, often in exotic venues, and always related to geographical areas of in...

  • 第六届国际高原医学和低氧生理学术大会概况

    作者:格日力 刊期:2005年第01期

    第六届国际高原医学和低氧生理学术大会,于2004年8月12日至19日分别在青海省省会西宁市(开幕式)和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闭幕式)隆重举行.本届会议由国际高原医学会、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青海省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本次会议首次在高原本土研讨有关高原医学问题,赢得了广大高原医学研究工作者的支持与拥护,来自23个国家和...

  • The Course and Achievements of VI World Congress on Mountain Medicine And High Altitude Physiology

    作者:DrJamesSMinedge 刊期:2005年第01期

    Introduction The 6th World Congress of Mountain Medicine and Physiology was held in Xining, in Qinghai, and followed by a second part in Lhasa, Tibet, P.R.China, from August 11th to 19th 2004.

  • Commentary on the consensus statement being prepared for the 6th World Congress on Mountain Medicine, Xining 2004

    作者:EnriqueVargas 刊期:2005年第01期

    Once we have reviewed the various opinions of our colleagues in the Consensus Group on CMS, I am sure that we will improve our knowledge of this disease, which is increasing in importance world wide. In our country CMS is a major concern of public health authorities due to its prevalence in the relatively young and a...

  • 高原脑水肿

    作者:PeterH.Hackett; RobertC.Roach 刊期:2005年第01期

  • 试论高原地区正常及患病个体的慢性缺氧

    作者:Zubieta-Castillo; G; Zubieta-Calleja; G.R; Zubieta-Calleja; L; 俞毅成; 耿排力 刊期:2005年第01期

    生活在亚洲(1)和南美洲等(8)高海拔大陆地区的居民,世世代代在生物学上适应着极为严酷的环境.对此,就我们所知,自相矛盾的是,慢性缺氧是最易忍受的.在高海拔地区患肺病的病人要忍受甚至低到30mmHg动脉张力(PaO2)的组织性缺氧.现代科学知识在许多领域取得了进展,解开了许多疑团,但由于世俗成见和缺乏广泛的社会研究,慢性缺氧至今尚未被人们所充分...

  • 适应高海拔的捷径

    作者:吉恩-帕威尔·瑞恰利特; 俞科贤; 耿排力 刊期:2005年第01期

    低氧习服对全球高原上生活的上几千种动物种群和近千万居民以及到高原观光的人们来说,的确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只要了解高原低氧适应过程的生理机制,就很容易从生物学的观点理解"极限"的含义.

  • 秦艽汤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滑膜病理的影响

    作者:李福安; 魏全嘉; 李晓良 刊期: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秦艽汤对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对大鼠关节滑膜病理的影响. 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造模对照组、秦艽汤组、消炎痛组,每组8只,用弗氏完全佐剂向除正常对照组以外的其余动物右后足趾皮内注射0.1ml致炎,诱导关节炎的发生.观察对各组原发病变、继发病变及滑膜病理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秦艽汤治疗组、消炎痛治疗组治疗后...

  • 藏药十味乳香散治疗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晓良; 李福安; 文绍敦 刊期: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藏药十味乳香散对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对大鼠滑膜病理的影响.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造模对照组、十味乳香散组、消炎痛组,每组8只,用弗氏完全佐剂向除正常对照组以外的其余动物右后足趾皮内注射0.1ml致炎,诱导关节炎的发生.观察对各组原发病变、继发病变及滑膜病理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藏药组、消炎痛组治疗后大...

  • 人血浆中潘生丁的检测

    作者:范建宏; 李向阳 刊期:2005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潘生丁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药物浓度,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乙酸-三乙胺(70∶30∶0.6∶0.2v/v).结果在0.1~4mg*l-1范围内潘生丁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2),最低检测限为0.01mg*l-1,绝对回收率为87.3%~92.8%,准确度为96.7%~102.3%,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

  • B超诊断胎儿肛门闭锁1例

    作者:康莉 刊期:2005年第01期

    孕妇,30岁,孕1产0,妊娠39周临产入院行超声检查.超声所见:胎儿头位,颅环完整规整,双顶径94mm,脊柱生理弯曲,胎心搏动好.胎盘位于子宫前壁,Ⅱ级晚期.羊水深度98mm,羊水指数234mm.腹围增大,胃泡存在,肠管扩张.下腹部探及57mm×43mm的液性暗区,中间见一光带分隔,呈"双叶征"(见图1).胎儿股骨长70mm,四肢无畸形.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肾性高血压大鼠的动态变化

    作者:李英兰; 程彦斌 刊期: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肾性高血压大鼠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制造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无创尾套法测量记录鼠尾动脉收缩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测量所收集的血浆中肾素活性水平(PRA),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肾动脉狭窄使血压及血浆中PRA、AngⅡ...

  • 卵巢癌中nm3H1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付虹霞 刊期: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