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防伪报道

中国防伪报道杂志 部级期刊

China Anti-Counterfeiting Report

杂志简介:《中国防伪报道》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4690/T,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工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刊特稿、本刊特稿_部局、本刊特稿_经验、本刊特稿_案例、本刊特稿_防范、法律法规、经验交流、大家观点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主办单位:中国安全防伪证件研制中心
国际刊号:1671-2773
国内刊号:11-4690/T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2002
所属类别:工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被引量:1099
H指数:7
期刊他引率:0.9655
平均引文率:0.0483
  • 公安部建成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系统强化个人信息安全

    刊期:2016年第10期

    我们每个人每天在参与互联网经济和网络社交平台互动时,工作和生活的信息“痕迹”都在被精准记录与分析。伴随大数据技术和应用逐渐普及,个体日常行为信息的潜在意义正在被深度挖掘,其聚合而成的海量数据资源,在商业和国家安全领域呈现出广阔的价值。与此同时带来的隐患是,如果这些个人信息被技术和权力滥用,那么公众个人隐私与大数据应用...

  • 公安机关强力打击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刊期:2016年第10期

    自2016年4月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以来,全国公安机关网络安全保卫部门累计查破刑事案件1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300余名,其中包括银行、教育、电信、快递、证券、电商网站等行业内部人员270余名,网络黑客90余名,缴获信息290余亿条,清理违法有害信息42万余条,关停网站、栏目近900个,专项行动取得...

  • 个人信息遭贩卖 快递库管银行员工成内鬼

    作者:刘向群 刊期:2016年第10期

    想要他人的贷款记录、快递地址、手机实时定位等个人信息,只要在群里提出需求,就会有人回应。买家通过微信转账交易后就能拿到这些准确、私密的个人信息。2016年5月,山东菏泽警方侦破一起定制型贩卖个人信息案,抓获嫌疑人29名,其中包括银行员工2人,快递公司员工1人,电信公司员工1人,查明涉案资金500余万元,查明交易公民个人信息共计200余万条。

  • 个人信息黑市已形成“地下大数据” 须进一步完善源头防控及法律支撑——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有关负责人专访

    刊期:2016年第10期

    问:公民个人信息泄漏和日益猖獗的电信诈骗案件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答:可以说,对长期存在的电信诈骗案件而言,互联网时代的公民个人信息泄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泄漏,为诈骗分子实施精准诈骗,提供了更好、更精准的条件,骗取百姓更多的钱财,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老百姓被诈骗的员失。

  • 谁动了你的个人信息?

    作者:朱子善 刊期:2016年第10期

    从山东准大学生徐玉玉到清华大学教授被骗这一系列案件的发生,使得网络诈骗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各路媒体先后报道了一连串发生于各地的诈骗案件。然而,媒体报道只是冰山一角,类似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幸运的人可能仅仅损失了一些金钱,不幸的人则因被骗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 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有效防范电信诈骗

    作者:刘静坤 刊期:2016年第10期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害。为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势头,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必须坚持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地挤压犯罪空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上海考察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时强调。

  • 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分析

    作者:单飞 刊期:2016年第10期

    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问题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凸显的问题。由于社会观念、信息产业、科学技术以及立法规划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没有认识到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因此直到现在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

  • 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亟待完善

    作者:张晓 刊期:2016年第10期

    2015年11月1日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通过扩大犯罪主体的范围及扩充侵犯个人信息行为的范围,加强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此举足以证明国家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程度和保护力度。但是,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这不是仅靠一部法律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一个完整的法律保护体系。

  • 网点应尽审查责任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余灜波 刊期:2016年第10期

    近年来,短信、电话、互联网等信息骚扰已成为全民公敌,由此看来,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相当严重。据统计,仅北京地区法院确认的2010年至2016年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就超过1.6亿条。对此,中消协表示,经营者必须有效保障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通讯运营商必须严格落实实名制登记,加强对利用通讯服务实施骚扰和诈骗行为的监控。

  • 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应多方协作

    作者:李乐 刊期:2016年第10期

    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麻烦可不止是被各种推销电话骚扰那么简单,人们的个人信息正在以难以想象的方式、速度被泄露。而要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在明确对泄露、买卖个人行为强势打击的态度之外,还应从泄露途径入手,寻求多方协同合作。

  • 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邱士 刊期:2016年第10期

    现在的互联网已经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各类购物平台、社交平台使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可能在无意识之间你的个人信息就通过互联网泄露了出去。这时候,某些"有心人"利用互联网获得你的个人信息并非难事,你接到各种各样的诈骗电话也就不奇怪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自己,避免个人重要信息泄露。

  •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有哪些妙招

    刊期:2016年第10期

    隐患1。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个人信息,并按价格出售。2.旅馆住宿、保险公司投保、租赁公司、银行办证、电信、移动、联通、房地产、邮政部门等泄露客户信息。3。违规打字店、复印店存档留底,装订成册对外出售。4.借“问卷调查”之名窃取网民信息。

  • 公安部推出“网上身份证” 身份认证可“刷脸”完成

    刊期:2016年第10期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需要网络实名认证的情形越来越多,当人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身份证被冒用的事件屡次发生,在生活中和网上如何证明"你是你"?日前,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在2016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上消息说.

  • 强制消费游客拒绝购物被关店内数小时

    作者:胡文彬 刊期:2016年第10期

    国家旅游局2016年10月7日报告显示,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593亿人次,同比增长12.8%。与之形成正相关的是广大游客的幸福指数,"舒心了"是很多人对"七天乐"的评价。特别是根据旅游法相关规定,旅行社应当和旅游者订立合同并告知旅游服务安排的具体内容。同时,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

  • 30条问题旅游线路再调查:强制消费问题突出

    作者:张凡 刊期:2016年第10期

    2016年8月至9月,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各地消费者协会(委员会),对2015年体验式调查中发现问题集中的30条旅游线路进行了再调查,发现团游过程中违反合同、强制消费、更改路线、黑导游、景区环境恶劣等五大突出违规现象依然存在,强制消费问题尤为突出。"黑导游"、更改线路、承诺不兑现依然存在此次调查发现,有35.0%的体验员遇到更改路线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