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比较文学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比较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69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前沿:学科理论新探索、中外文学关系、翻译研究、书评·综述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
国际刊号:1006-6101
国内刊号:31-1694/I
全年订价:¥ 196.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9
复合影响因子:0.39
总发文量:837
总被引量:4701
H指数:29
引用半衰期:10.0988
立即指数:0.0132
期刊他引率:0.9625
平均引文率:11.3816
  • 学术前沿:比较视野中的数字人文

    作者:赵薇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主持人的话(赵薇):如果从2009年“数字人文”第一次在汉语学界出现算起,作为一种知识形态和知识生产方式的数字人文在中国兴起也有10年的历史了。而若将此前诸多形态相近、自发自觉的实践也算进来,则还可以追溯至更远的“史前”时期。从最初“闭门造车”式的独自摸索,到2015年后数字人文成果成“井喷之势”,再到现如今几乎成为历次比较文学会议...

  • 传承与超越:数字文献学的未来发展刍议--兼论日本文献数字化对我国之启示

    作者:郑永晓 刊期:2019年第04期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文明古国,有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文献存世,也因此产生了研究这些文献的历史文献学和古典文献学。上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利用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从事古籍整理和文献研究也逐步普遍化,文献学的对象、手段、理念等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并催生了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数字文献学。它的出...

  • 复数的数字人文--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数字人文

    作者:陈静 刊期:2019年第04期

    在全球信息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媒介与相应的一整套方法及知识话语已经渗透进以高等教育、学术研究和出版为代表的知识生产系统中,改变着学术研究的对象、相关知识和合法性边缘,也由此产生了应用于人文研究的、新的数据工具、资源以及相应的机构和体制。这是一场变革,以印刷术及书籍为物质基础和认识论前提而建立起的印刷知识生产体...

  • 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的数字人文--印刷文化基础设施,20世纪文学批评史,以及文学社会学

    作者:姜文涛 刊期:2019年第04期

    数字人文文学研究已经成为一种在迅速发展的文学研究方法。本文以长时段历史视野讨论"晚期人文批评"时代这一种人文学批评方法的可能性。人文学科是随着近代印刷文化的兴起而历史地产生的知识机构化形式;无论是在新批评时代,还是在批评理论盛行的时代,文学研究批评者始终承担精英主义"教导者"的角色;计算和统计的方法在文学研究中一直存在,是其...

  • 从概念模型到计算批评:数字时代的“世界文学”研究

    作者:赵薇 刊期:2019年第04期

    本文以弗朗科·莫莱蒂等人的探索为中心,尝试用"世界文学"问题来检视"莫莱蒂道路"的得失,发现其早期实证化探索所面临的悖论和难度,追踪它随后汇入数字人文大潮的轨迹。从世界文学最棘手的方法论问题入手,可以发现"远读"这一自法国年鉴学派的书籍史研究中舶来的观念,是如何被视为解决比较文学危机的有效手段却终究搁浅的;而其后具备了"文化分析学...

  • 从古印度民间神话到中国现代新十日谈小说--论沈从文故事小说《扇陀》的印度文学渊源

    作者:王伟均 刊期:2019年第04期

    短篇小说《扇陀》是沈从文取材《法苑珠林》所收录的"一角仙人故事"创作而成,1933年11月收入其"新十日谈"故事小说合集《月下小景》。《扇陀》在人物形象与故事主题上,较之佛经故事,进行了一番大胆而彻底的改写。早在1933年1月初次发表于《现代》杂志时,就已标出了"《新十日谈》之一"的字样,可谓是沈从文取材佛经故事重新创作的一篇中国现代新十...

  • 田中庆太郎与中国文学研究会

    作者:刘婉明 刊期:2019年第04期

    以竹内好、武田泰淳等为中心结成的中国文学研究会是日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开拓者,文求堂书店店主田中庆太郎作为该会的重要赞助者,不仅以出版同人译作、协助刊物出版等方式提供经济支持,以同步引进最新的中国文学、学术书刊,出版汉语辞典和教科书的方式提供译介资源和工具,更是在反对作为官学权威的汉学和批判"同文"观念上与文研会展开合作。...

  • 迪伦马特戏剧《天使来到巴比伦》中的神义论问题

    作者:谢建文; 张潇 刊期:2019年第04期

    瑞士著名剧作家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的悲喜剧《天使来到巴比伦》揭示了善与恶、美与丑、天堂与尘世的深刻冲突,探讨了"神义论"这一思想史上的重要主题。本文以神义论的揭示为核心主旨,结合该主题在思想史、文学史发展过程中的典型观点,从神之正义与世界之恶、"神义"范畴内的上天恩典以及作为"神义"之替代的"勇敢者"三个层面分析,得出结论:"神义"...

  • 比较神话与历史书写视域中重读《莎乐美》

    作者:高卫泉; 周敏 刊期:2019年第04期

    佩特对达·芬奇的评论,为王尔德创作《莎乐美》提供了一种美学启迪,即在基督教人物身上增添异教神话人物色彩,为男性人物增添女性特征。与达·芬奇不同的是,王尔德所依凭的神话,从希腊罗马神话系拓展至兴起于19世纪的"雅利安神话系"。作为考古学、比较宗教学的拥趸,王尔德秉持的是科学史观。这种科学史观尤其体现为王尔德对约瑟夫斯《犹太古史》的...

  • 洁净的危险--论19世纪美国传教士书信传记中的中国人特性书写

    作者:段宇晖 刊期:2019年第04期

    传播基督教福音的使命感和征服异教国度的雄心使美国传教士更执着于单向度的观看,中国形象在他们的叙述中被"他者化",沦为了二元思维模式中"他者的景观"。19世纪来华美国传教士书信传记作品中的相关记述显示,从身体到灵魂,基督教话语中的洁净隐喻被纳入到对异教徒的形象塑造中,由此来证明中国人道德水准低下,而且已成为其悲惨生活的根源;中国人...

  • 以惯习之域解析明恩溥《中国人的特性》中的中国观及其对鲁迅的影响

    作者:孙赛茵 刊期:2019年第04期

    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中国生活长达半个多世纪,先后写下了多部有关中国的书籍,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中国人的特性》一书。该书的广泛传播不仅促成了西方对中国人刻板印象的形成,更对国人认识自身的民族性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引介布迪厄"惯习之域"这一概念,以此入手分析明恩溥在《中国人的特性》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观,讨论这些观点的局限性和成因,...

  • 矛盾、见证与治愈:J.D.塞林格《笑面人》中隐蔽的“中国”

    作者:卢一欣 刊期:2019年第04期

    短篇小说《笑面人》以其精巧的嵌套叙事和奇谲的故事情节被视为J. D.塞林格最为成熟精密的作品,塞林格在其中首次提到中国。在小说叙事的核心层,塞林格以雨果的长篇小说《笑面人》为母本进行戏拟创作,其中重要的文本细节诸如中国土匪、罂粟花瓣等代表中国的元素和与中国有关的地理描述简洁潦草,因而未受学界关注。本文认为,小说中潜藏着互为冲突...

  • 论勒克莱齐奥作品中的流行乐元素与作家创作思想的演变

    作者:李明夏 刊期:2019年第04期

    在法国作家、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的作品中,流行乐占据重要的位置。作家在1960、70年代的早期小说中引用大量的摇滚歌曲影射战后"婴儿潮一代"法国青年的叛逆精神;而在1980年代后的小说里频频出现的爵士乐,作为一种融合了不同地域文化影响的熔炉式音乐,与小说探讨的多元文化和移民问题相呼应。除此之外,摇滚的R&B风格和爵士的摇摆节...

  • 文学变异研究的新创获--评陈希《西方象征主义的中国化》

    作者:曹顺庆 刊期:2019年第04期

    陈希教授沉潜多年的中国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力作《西方象征主义的中国化》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他邮来新书,约请我写一篇评论。雅意难却,欣然应允。这里主要叙写和分享一些阅读陈希大作的感触和体会,同时就文学变异研究问题,谈点个人心得和意见。

  • 一部“符号诠释学”视角的元诗学--评《符号与修辞:古典诗学文献的现代诠释学意义》

    作者:唐珂 刊期:2019年第04期

    张汉良教授的《符号与修辞:古典诗学文献的现代诠释学意义》于2018年由书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这部近500页的厚重之作是张先生从台湾大学外文系荣休之后起笔始撰,历时6年完成,然而书中每一个章节都由作者数十载的沉潜思索提炼而来。这部著作择取西方古典时代先哲著述中与诗学相关的课题,钩沉它们与当代文艺理论的源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