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之友

语文教学之友杂志 省级期刊

The Languge Theacher's Friend

杂志简介:《语文教学之友》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3-1044/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纪念创刊40周年、教学视点、教研之页、教材研讨、阅读研究、测试关注、作文教学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廊坊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1003-3963
国内刊号:13-1044/G4
全年订价:¥ 170.4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河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复合影响因子:0.29
总发文量:4149
总被引量:757
H指数:10
期刊他引率:1
  • 语文情感教育中的因素及其作分析——基于言语视角的思考

    作者:周成杰 刊期:2008年第03期

    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教育理念。语文教育首先应该是情感教育。基于言语的情感教育,是语文情感教育最独特之处,也是通过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情感教育所独具的优势。“言语是记录人生体验的心灵符号。无论你愿意与否,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言语记录心灵,要么是文本的,要么是话语的”,

  • 语文学案“目标”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王富田 刊期:2008年第03期

    “学案教学”越来越被广大的中小学教师了解、接受并应用。“学案教学”首先是确定“目标”,“学案”展示给学生的第一步也是“目标”。然而有些教师的学案的这“第一步”却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对“目标”的认识与理解,影响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配合性,在整体上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甚至会出现反面效果。

  • 关于课堂活跃的定位问题

    作者:于卓琳 刊期:2008年第03期

    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重视人的个性的最好体现。因此,我们呼吁通过完善课堂,关照学生的个性体验,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要创造健康和谐的“生态环境”,必须实现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已经成了共识。然而民主并不等于教师撒手不管,放纵学生,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研究,相互借鉴与批判,以求得思维碰撞和心灵沟通。

  • 语文教学中的变脸艺术

    作者:刘宏图 刊期:2008年第03期

    变脸本是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思想情感的浪漫主义手法。近些年变脸艺术作为我国的国粹,独立出现在国内外各类舞台上,以其炫目的色彩和多端的变化倾倒折服了无数国内外观众。作为在新课程标准下实施教育教学的语文教师,应当从变脸艺术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 巧用口诀,培养学生语文预习习惯

    作者:詹玉良 刊期:2008年第03期

    语文课的预习活动,就是学生在老师讲授新课之前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研读的一个过程。由于学习能力的差异,一些学生对预习课文要做哪些事情不甚明了,更有一些学生长期不能养成预习的习惯,只有在老师讲授时才匆匆解决一下生字词,而对课文内容一无所知。笔者在教学中运用简洁有趣的口诀,不仅使学生容易记住预习的一般内容和要求,口诀的趣味性...

  • 农村初中朗读教学存在之问题

    作者:黄丰坤 刊期:2008年第03期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不论是现在的“新课标”,还是过去的“教学大纲”,也不管是何种体裁的课文,都涉及到朗读。通过朗读,教师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词句篇章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还可以检查学生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搞好了朗读,课会上得轻松愉快;同时,还会给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 学生阅读兴趣的缺失及解决路径

    作者:茹红忠 刊期:2008年第03期

    一、学生阅读兴趣缺失现状分析 阅读兴趣指学生对阅读活动的一种注意、倾向、积极态度和喜爱程度。它是阅读主体(学生)对阅读的客体(书本)的一种心理倾向性。阅读与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2002年国际学生评量计划研究报告显示:对阅读表现出高度兴趣的学生.在阅读评价中的表现都明显高于不爱阅读的学生.

  • 阅读,贵在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作者:黄文龙 刊期:2008年第03期

    阅读的内容和方式人们已千百次探讨过了,我们试从目标、过程和结果来探讨阅读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好读书,不求甚解”,是阅读目标的写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阅读结果的体现。阅读,具有复杂的内涵,牵扯面很广,因此要走好一条自己的路。

  • 例谈古诗词中的“倒装”

    作者:凡建锋 刊期:2008年第03期

    “倒装”又叫“颠倒”,即古人在写作时为了文章表达的需要,特意将某个词、某个句子语序颠倒的一种修辞手法。在古诗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修辞手法,然而很多人虽然发现了这一特点,却经常把它和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混同起来理解,这种理解是有偏颇的。那么如何来认识和理解古诗词中所出现的倒装呢?下面谈谈笔者的看法。

  • 修辞——解读诗眼的一把钥匙

    作者:霍永香 刊期:2008年第03期

    古人作诗,注重炼字。所谓“诗眼”,往往就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王国维评张先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句:“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有了诗眼的明眸善睐,诗歌就会顾盼生辉;失去诗眼这一池秋水,诗歌便会干瘪枯萎。因而,对古典诗歌语言的鉴赏,炼字的理解与阐释就成为重头戏。2003年高考,王维诗《过香积寺》的整体鉴赏,就浓...

  • 含英咀华 肯颊生香——浅析古诗歌中的疑问句式

    作者:李冬梅 刊期:2008年第03期

    钱钟书在《论中国诗》中说:“中国诗用疑问语气作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的确,中国古典诗歌巧用疑问句式去传情达意的例子比比皆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些疑问句或如余音绕梁,让人久久回味;

  • “舞台感”:戏剧教学的重要特征——《三块钱国币》听课札记

    作者:陈德耀 刊期:2008年第03期

    日前,听了两节同为《三块钱国币》的公开课。一节的教学思路是从分析矛盾冲突和情节入手进而把握人物性格和主题;另一节则是从人物语言切入。课后,大家反映不错。对于戏剧作品的解读,我们可从各个角度和层面入手,例如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戏剧冲突、语言风格、表现技巧等多角度来解读。当然,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

  • 在“论”字上下功夫

    作者:袁长俊 刊期:2008年第03期

    阅读《曹刿论战》,宜于抓住一个“论”字,因为只有这样,才利于我们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齐鲁长勺之战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抓住“论”字,我们就可从中间开花,从整体上把握这篇课文的结构与思路。

  • 一次对文题的变形书写

    作者:彭铁明 刊期:2008年第03期

    看影视剧,我常常惊叹于以极具创意的形式来呈现的剧名。那些呈现形式上一反常规的剧名,给人的眼球以强烈的冲击力,更给人的心理以强烈的震撼力。使人沉思,使人深味。我终于突发奇想: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时,何不将文题作一番创意设计?终于有了行动,那便是在教授高晓声的小说《陈奂生上城》时,我第一次尝试着对文题作了一次新颖别致的变形...

  • 析词巧学《夏感》

    作者:向明华 刊期:2008年第03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夏感》一文,除了独特的选材角度,巧妙的结构安排,灵活多变的修辞手法,难得的审美视角之外,单就词语的使用,就很值得去品味。现列举几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