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7 18:00:24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第1篇

【关键词】人际功能;语气;情态:评价;专八阅读

作为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基本技能之一,阅读理解在专业八级的测试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该部分的得分直接影响到整个考试的成败。阅读理解是指综合运用词汇、语法、语篇、修辞、语用等语言知识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综合知识主动积极的获取信息、了解客观世界的一种主要手段,属于接收、吸纳性的心智技能。

1、人际功能理论的应用

人际功能是功能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语篇分析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本文拟人际功能来分析T酬8的阅读语篇。Hallidq认为,人际功能的主要体现形式是语气(mood)系统和情态(modal时)系统,表现为语言的互动性、评价性和认知性。Manin在Haniday的人际功能理论的基础上创建了评价系统理论,进一步扩宽了人际功能理论的框架,极大地丰富了人际意义。本文将以HalIid碍的人际功能理论和Martin的评价系统理论为指导来分析世图音像电子出版社出版的2009英语专业8级考试全真试卷。

2、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阅读理解简介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4年版),要求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应能读懂一般英美报纸杂志上的社论和书评、英语国家出版的有一定难度的历史传记和文学作品;能分析上述题材文章的思想观点、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方法,并能在阅读中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专业八级英语测试阅读部分由数篇涉及社会、文化、科技、经济、日常知识、人物传记等方面的阅读材料组成,每篇材料后面有若干小题;题型采用多项选择题,选一最佳答案;体裁大体包括记叙文、说明文、描写文、议论文、广告、说明书、图表等形式。测试形式主要包括:词义理解题;理解认定事实题;归纳概括题;推理判断题。

3、影响专业八级阅读理解能力因素

英语阅读水平与阅读解题能力呈正相关关系,TEMS阅读能力代表了英语阅读的高水平。英语阅读水平与英语表达知识、表达能力及相关的母语能力无直接关系,而是受制于英语理解知识及理解技能,并与图式结构有关。在英语理解知识中,领会词汇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了充足的词汇量,才有可能读懂文本,词汇量越大,阅读水平就越高。英语领会语篇知识指关于英语语法及词汇衔接与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对阅读理解影响也很大,具备了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上下文的关系与意义,更好地把握文章发展的思路,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意图。语篇知识与阅读理解水平呈正相关。英语领会语法知识指对时态、语态、语法、非谓语动词、一致、倒装、句型结构等影响语义表达的语言形式规律的了解。英语理解技能包括泛读理解技能、评判理解技能,前者指快速捕捉信息的技能,包括达到规定阅读速度所必须掌握的视线移动技巧、快速找到关键词、主题句及上下文线索、确定文段中心等规律;后者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如事实标准、是非标准、语法和篇章规则、修辞原则等,对文本的各方面作出判断和评定。英语理解技能还包括推理与含意理解技能。推理指阅读过程中进行意义探究,包含阅读目标假设、连贯假设、解释假设,阅读过程中的即时推理包括前因推理及主题推理等。含意理解指解读文本中的语句没有明确表达但又确为语言单位的音、形或义所承载的意思,即破解由语句暗示出来的言词之外的意思、含意可寄寓于词、句、篇中,既有语义性含意,也有语用性含意,其产生方式可有跳跃、间接、借代、各种修辞方式及典故等,其解读方法因具体情况而异。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TEMS所选文段体裁多样化,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新闻文体等,难度相当于美国《时代》周刊或《纽约时报》上的社论、政论和书评,或历史传记和文学作品原著。因此,文本必然涉及到较高难度的语法现象,如多重复句、由词汇或句法引起的岐义句、虚拟语气、地道表达法的非人称主语句等等。阅读者如果只熟悉常规的一般性语法现象,遇到这些难句时必然难以在规定阅读速度下弄懂其意思,影响理解。

4、专业八级阅读理解基本技能

要提高阅读能力,平时不仅要多读,而且内容要广泛。大量阅读是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语言知识的过程,也是了解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一个人拥有的英语知识和各个领域的知识越丰富,对所读文章的理解就越深刻,阅读的速度也越快。除此之外,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4.1预测的能力。预测是指读者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或提供的线索,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经验,预测文章下文可能出现的内容以及文章可能的发展方向。英语的信号词、文章的标题及内文的小标题都是预测的重要线索。

4.2寻读(scanning)的能力。寻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忽略不相关或次要的内容,目的是在指定的阅读材料中查找出某特定事实或具体细节信息,是做事实题、细节题的主要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阅读考生需首先熟悉问题已明确查找对象,带着问题进行寻读,有的放矢,利用文中有关线索、暗示和关键词,以最快速度寻得所需的某个细节,一旦找到所需信息,应立即停止。在寻找特定信息、寻找具体事实、寻找答题所需内容时都要用到这种方法。

4.3略读(skimming)的能力。略读是指快速浏览特定材料,了解大意,找出中心思想。略读时重点应放在文章的大意上,可忽略各种细节,甚至部分句子和段落。阅读时要善于利用材料中的提示,如文章标题、副标题、以及篇章连接手段和行文中的信息词(signal word)还应特别注意文章的首段、尾段及每段的首句和结尾句。略读的关键是增加眼跳的幅度,高度集中注意力,努力捕捉那些能引起注意或者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在练习中应进行有意识地训练以提高略读速度和效率。

5、结语

英语专业八级测试中的阅读部分因难度高、题量大而成为影响考生八级通过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英语阅读的解题能力由英语阅读水平决定,而英语阅读水平则取决于英语理解知识、理解技能及图式结构。八级阅读的制约因素在于六级以上的词汇童、高层次的阅读策略及背景知识的广泛程度。针对学生现状与八级阅读要求的差距,只有既进行强化答题能力训练,又抓好系统化的全面拓展阅读能力培养,才能真正促进教学、提高八级通过率。

【参考文献】

[1]叶碧霞.英语专业八级阅读水平的制约因素及训练对策[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1).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第2篇

近十年经过广大研究者的共同努力,我国中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主要的理论研究成果包括:

(一)论著方面:黄良著的《美育与中学语文教学》(2004)、曹明海著的《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2005)、潘纪平著的《语文审美教育概论》(2005)、韦志成著的《语文课程教育学》(2005)、张弛著的《语文教育人文论》(2006)、朱绍禹著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007)、曹明海著的《语文陶冶性教学性》(2007)、王尚文著的《走进语文教学之门》(2007)、翟京华著的《语文新课程研究性学习与审美教育:走向智慧语文的思考与实践》(2010)、李剑著的《教育审美和教育批判》(2011)等。

(二)论文方面:近十年有关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的论文很多,笔者在知网中输入“语文阅读审美教育”检索后有6000篇文章,从2004年到2014年成增长趋势。包括:曹爱明的《中学语文审美式阅读教学探究》(2004)、刘国敏的《中学语文阅读审美教育》(2006)、张玉枝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2007)、张英的《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2008)、杨莉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问题研究》(2009)、杨进红的《语文阅读教学审美体验研究》(2010)、沈云振的《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施教策略探究》(2011)、贾文娟的《接受美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13)等。此外,各类期刊也刊载了很多有关中学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的文章,其中核心期刊有四百多篇。包括:任炜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2006)、杨萍的《论中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重要性》(2006)、孙杰的《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2009)、薛猛和高丰的《审美理智主义视野下审美教育的特性及态度分析——以阅读教学为例》(2011)、雷鹄的《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2011)等。

二、近十年我国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研究内容简述

杨进红在《语文阅读审美体验研究》中提出:1.阅读教学的范式转型:审美体验视野;2.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从体验到审美意义的生成;3.阅读教学的对话过程:以审美体验为中心的多重互动;4.阅读教学的课堂实践:审美视域的融合。刘卫红在《语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研究》中则创造性的提出:审美性阅读的特征即形象性、情感性、体验性、创造性;审美阅读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语音字形层面、语义层面、意蕴层面;在如何设计审美性阅读教学上提出:审美态度的形成、审美感知的获得、审美体验的展开、审美创造的实现。秦春蓉老师曾在《怎样在阅读中感受美》一文中提出审美感受力的前提在于发现美,而发现美就必须具有感受课文的灵敏性和统摄力。美读是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美感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进入作品、感受作者情感的桥梁和渠道,所以要提高阅读审美感受还须加强美读的训练。文中表明在阅读中把自然、社会、心灵的感受融为一体从而感受到美的观点详尽地阐释了阅读中美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审美能力的措施。张玉枝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问卷得出中学语文阅读课存在的问题有:1.学生对语文阅读课学习兴趣不高;2.语文阅读课服务高考、重在使用;3.阅读课上老师注重讲解分析,忽视学生的独特感悟;4.教师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忽视阅读能力培养;5.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情调单一等。她也提出了原因:1.应试教育带来的必然后果;2.传统观念的惯性影响;3.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4.对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新课程标准》理解、重视不够。在《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中李月梅提出在阅读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途径有:1.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强化审美能力;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4.在教学中创设审美情境。大部分学者的研究思路是:发现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缺失的问题,进而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内容归结为一个核心问题上即施教者、受教者、教材等主要教学构成要素对自己角色定位不够,没有准确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各自的义务和责任,从而造成了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缺失。

三、近十年我国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研究的缺憾

(一)研究水平有待提高很多研究成果仅停留在摘抄、诠释方针政策和新课标层面上,缺乏在实践层面上的实现条件、操作保证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开展中学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研究首先要深入教育第一线、其次要有层次性,采取实地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近十年我国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研究成果,笔者发现真正深入一线的研究并不多,即便深入一线做问卷调查的也仅仅是局限于某个地区某一个学校的调查研究,缺乏层次性。

(二)研究内容有待拓展很多研究仍没有摆脱以传授知识和应对考试为中心的目标上,此外研究主体大多在教师的教法,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高考的指挥棒更加显性化。虽然强调“一纲多本”,但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有些教学篇目远离学生的生活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审美体验了。

(三)研究体系有待整合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脱节,很多理论难以付诸实践,理论建构空洞,缺乏实际应用价值。而有些理论研究因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而只能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面。因而,我们的研究应该突破理论——实践单线条的体系上,整合成理论——实践——理论的三维体系。四、我国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研究发展趋势展望语文阅读审美教育,在语文新课程标准里有着极为重要的定位,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笔者发现当前许多专家学者在语文阅读审美教育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给我很大的启发。在此笔者对我国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也有了些许展望:

1.加强对阅读审美教育理论基础的探讨,进一步深化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的评价机制。语文阅读审美评价分为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课内评价是指教师多角度、多方位对学生的课堂回答进行评价,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测验的形式进行课内评价,当然要注意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课外评价是指学生在课外定期参加阅读活动,通过活动对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鉴赏水平、阅读兴趣进行评价。

2.加强教师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督促教师自觉形成审美教育理念。改变以往教学对教参的依赖,改变讲解式被动阅读方式,教师主动实践审美体验变被动阅读为创造性、主动性阅读,进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模式;3.加强阅读教学主体间交往的多元融合。深入阅读内部,促进师生、文本间的多重审美互动走向理解和交流,进而在对话阅读中形成思维的碰撞,迸发出审美的火花。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第3篇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别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也是中考议论文阅读考查的能力要求。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考语文试题中议论文的命题受到重视,笔者统计了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考查课外议论文阅读的占70%左右。考查的内容除议论文的文体阅读能力外,更注重学生综合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

【考点详解】

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对于议论文阅读能力的考查,除了议论文文体所特有的知识点外,还考查非议论文文体的有关考点。议论文文体阅读能力的主要考点有:⒈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⒉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补写;⒊论证方法的辨识、理解;⒋论证结构的理解;⒌议论文语言风格的体会。非议论文文体阅读能力的主要考点有:⒈考查搜集、提取信息的能力;⒉理解、概括文章的内容;⒊考查把握句子、段落的过渡、衔接、呼应及其作用的能力;⒋考查评价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考向预测】

在今后的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试题的设计上,将会更加贯彻新课标理念和精神。“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等理念将进一步在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体现出来。今后,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的命题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1.文本材料注重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从近年的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试题看,其文化内涵已融入到阅读材料中。选文力图反映时代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注重对学生在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人生观教育等方面的引导。

2.重视基本阅读能力,兼顾文体阅读能力。近年中考议论文阅读题的设计,都注重了对基本阅读能力的考查,有的地区议论文阅读设题几乎都是基本阅读能力。可以预见,今后的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对基本阅读能力的考查比重将会加大。考查文体阅读能力,主要是考查运用文体知识阅读议论文的能力,直接考查识记、判断文体知识的题目将会很少出现。

3.更加强化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悟是阅读的出发点和归宿。突出考查整体阅读能力,有助于改变阅读教学中片面肢解课文和机械训练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议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心论点,即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持的见解和主张,也包括对文中某个观点的理解。②对文章思路的理解。文章思路是作者运用材料布局谋篇,表达主题的思想轨迹。议论文的思路理解主要体现在论证方式、方法的考查,论述层次的划分等。

4.试题的开放性将会增加。近几年在中考中不断增加开放性试题。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主题,是教育肩负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开放性试题承载着创新的火花,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开放性试题既有开放的一面,立足于“灵活”,留给考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使考生能够充分张扬个性,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也有限制的一面,即关于内容、形式等,提出显性或隐性的要求,成为评定答案的重要依据。总之,随着中考语文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外议论文阅读的考点将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复习时,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感悟,用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点去解读议论文,用精读和略读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宽自己的视野。

【解题指导】

1.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在议论文阅读中,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词语:①体现作者观点的词语;②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③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④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⑤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阅读议论文,就要抓住这些关键性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反复琢磨。好的议论文,不仅能以理服人,而且能以情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性色彩。其中的语言饱含感情,掷地有声。仔细体味这样的语言,作者的见解、主张就会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同学们在品味词语含义时,容易停留在一般理解的浅层次上,导致词义理解的不完整或表面化。正确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在文中”是关键,词不离句是理解词语的基本原则。联系语境,从作者的思想倾向、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特点、风格特点等方面揣摩才能准确解释词语的含义。体会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具体地说,就是思考“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 ?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行不行?”对于使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词语的理解,则需要弄清手法上的特点,进而借助前后文来界定该词语的含义。

2.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关键性语句,就是文中对表述内容、点明(暗示)中心、表达情感起重要作用的语句,如中心句、过渡句、照应句、总结句、抒情句、议论句等。关键语句往往带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找关键语句目的在于找出“画外音”,挖掘深刻含蓄的思想内容。

阅读议论文时,孤立地理解语句特别是关键性语句,是不能正确把握句意的,只有将关键语句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深刻含义才会浮出水面。一是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运用分析词义的办法,联系整个句子甚至全文中心,分析词语的作用,说明句子所表达的含义或思想感情。二是根据修辞方法来理解。先弄清楚该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然后根据这种修辞的特征、功能,结合具体语境,琢磨、分析句子所表达的是什么含义,有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摘取或归纳论点。

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基本观点,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而中心论点是作者观点的核心。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位置因文而异,多放在文章开头,但也不尽相同。放在开头的,较易把握,但也要慎重,必须通读全文审读才可确认是不是中心论点。放在结尾的,往往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放在文中的,往往观点的提出有一个过程,经过一番论辩后,再提出中心论点,驳论文、读后感,多采取此法。还有的中心论点隐含在论证中,需要读者很好地研究文章和题目的各种关系,才能归纳出来。很多时候,题目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不管放在何处,只要留心题目、论点的位置、分析议论展开后的段落、层次结构,中心论点是可以找到的。另外,需要注意论点语句的特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它不能以疑问句式、短语、比喻等形式出现。 4.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论据的补写。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事实和史实;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自然科学原理、定理、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警句等。论点和论据是密不可分的,论据应当是典型的,符合科学或事实的,有力量的。论据的补写也是近年常见的议论文考查题型,答题的关键一是把握论点,二是要分析补写的论据与论点是否一致,论据是否能够证明论点,论据的可靠性、正确性如何。

5.论证方法的判定及作用分析。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论证的方法较多,其作用都是为了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判定和分析论证方法的前提是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主要特点。论证的方法常见的主要有:演绎论证,先提出中心论点,再摆事实讲道理,进行分析。归纳论证,即先摆事实讲道理,再归纳结论。举例论证,即列举事例作为论据来论证论点。引用论证,即引用理论(名言、格言、定理、法则)来论证论点,又叫理论论证。对比论证,就是把相对立的事实或相悖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以证明作者的观点。比喻论证,即以形象的比喻证明观点,从语言上,表现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论述的对象作本体,再设出与这个对象本质上有相似点的喻体,进行阐述。归谬论证,也叫引申法,由反面论点,引申出错误的结论,以推翻对方反面论点。这几种方法在文章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6.文章结构。

议论文的基本框架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三段论证程式”,但不同的文章,根据内容、问题的需要,又往往演化出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比式、综合式,等等。要注意分析议论文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思路,理清它的结构。分析结构有两个重点:一是分析段落、层次;二是分析论证方法的使用。分析段落层次时,首先看文章到什么地方完成了提出问题的任务;从什么地方开始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结束,归纳出结论。在分析问题时,还要注意论证方法的使用,如有的段集中使用事实举例的论证方法,有的段则侧重引用名人名言进行论证,有的段则集中阐述道理进行论证。段落的领起句往往是关键,要紧紧抓住它进行分析认知。

7.内容探究。

内容探究是议论文阅读的一个重点,概括文章内容(或全文内容,或部分语段内容),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文中寻找表现中心的句子;另一种则是用自己的话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做这类题要从宏观上把握文章,在细微处寻觅答案。从宏观上把握,即从作者的思路出发,进行分析,挖掘其深层含义。在细微处寻觅,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留心文中提示性、暗示性、总结性的词句,要注意文中的议论句、格言、警句等;概括道理要由事及理、由物及理,归宿是“理”,“理”应有普遍性、哲理性、深刻性;答题时,要善于组织文中的词句或者格言、名言、警句等,概括内容一定要扣住文章的主旨进行生发。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第4篇

1.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变革的必要性

初中语新课标对阅读有以下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内容后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能提出相应问题,能通过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疑难问题;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产生审美与情感体验,通过个人体验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关于社会、人生等方面启示。然而,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并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存在以下问题:

1.1学生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语文老师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不足,导致学生一旦遇到语文阅读就感到厌倦,不会主动认识理解文学作品,而是被动地等待老师灌输。

1.2语文阅读课上时间不充裕。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时间都在教授课本知识,阅读的时间相对较少。然而,语文知识的讲解不能取代学生独立阅读的作用。阅读时间的缺乏必然造成学生阅读能力的不足。

1.3教法单调,模式陈旧。就阅读教学的现状而言,课堂教学随意性很大,教师往往习惯于课文内容中字词句、篇章结构等的讲授,习惯于扫除文字障碍、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等等,而这种自上而下的讲授方式易造成学生的被动接受,不利于培养其主动挖掘的能力。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理论的内涵

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不能达到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当作出有针对性的变革,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理解理论能够以学生为本位,激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所谓理解,即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新的知识经验。过去知识经验的有无或多少,对理解能否顺利地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理解理论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同时也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它通过培养学生"知"、"情"、"意"等多方面能力将为人与为学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在以心会心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解理论具有自身特点,具体展开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以理解为目的。理解理论以理解为目的和归宿,帮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开阔视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发表自身的认识,学生畅谈自己的理解,对课本和文学作品的解读过程也是师生相互理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双方可以相互借鉴并且能发现对方的问题与不足并予以解决。

2.2以师生的平等对话为桥梁。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往往偏重知识的传达与概念的分析,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个人能力无法提升,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而阅读教学中的理解理论是以学生为出发点,老师只作相应的引导,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利于构建师生双方的平等的对话环境。

2.3学思并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扩大知识面,学习基本的阅读方法与技巧;(2)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判断的能力。初中语文阅读中理解理论的内涵就包括以上两方面,理解是一种阅读方式和手段,也是阅读最终要实现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再是小到字词句,大到篇章结构、艺术特色、中心思想的条分缕析,而是由学生通过以往知识经验的整合,从文化背景中重新认识与思考作品,产生自身的认识与想法,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并且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3.如何将理解性渗透到阅读教学过程

空谈理解理论并不能解决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只有将理解理论渗透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3.1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与阅读时间。朗读是一种眼、口、心并用的读书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投入到作品创设的文学情境之中,情绪会受到文学作品的感染从而产生心灵上的感触。教师应多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作品主题作个性化的解读,发表不同的理解与观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3.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对文本做出个性化解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反复训练以达到形成良好的稳固持续的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特别强调: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应针对学生对于课本与作品的理解进行正确引导,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前提下把握正确阅读的方向。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75-02

1.研究的背景及内容

进入21世纪,有关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研究的一个重点。中学语文教学逐渐从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方向转变,从机械生硬的灌输教学向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转变,从追求学生的应试能力向追求学生全面语文素质的提高转变。在这些方面,各地已经有不少的教改经验和教研成果,其中不乏有许多可供借鉴的理论观点和具体做法。但就整个语文教学现状来看,中学语文教学不容乐观,还存在着浅层化、高能耗、低效率等倾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还没有真正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从打好自己精神底子的深度来把握;教师的教学理念趋向于追求短期效益,教学方法上或过于讲究程序,或随意散漫,没有从心灵上与学生的深入的交融与沟通。总之,我们的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说,只是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材的讲解和作业的训练任务,学生也只是在被动地应付课堂和课本,这样的语文教学与时代精神,与语文教学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让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语文学习的规律、掌握语文能力,已成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首选课题。我们试图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为教改重点,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推进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将知识适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敢于提问和善于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课题研究的目标

对于该课题的研究,我们确定了两大目标。

就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取向,并将自主学习意识贯穿于阅读过程,将自主学习意识变成一种自己的能力。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感悟。

就老师来说,研究出如何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氛围和阅读的方法。

4.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

4.1成立课题组,做好研究前的培训。确立了研究课题之后,我校于2007年10月份成立了"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方案"研究的课题组,由钟国榜老师任课题组组长,本课题组实验教师由李必飞、黄光胜、曾永友、潘鑫等4人组成,还聘请遵义市教科所中学语文教研员潘泽远、遵义县教研室主任何有立为顾问。

课题组成立后,我们组织课题组老师认真学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和相关的语文教学理论,组织课题组老师外出参观学习,先后到虾子镇中学、尚嵇中学、遵义县六中等学校听课学习。通过学习,课题组老师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学理论水平,具备了课题研究的能力。

4.2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是研究"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语文阅读教学自主阅读探究模式'"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前期准备阶段。文献资料的检索搜集(已基本完成)

第一阶段(2007年10月――2008年1月)完成对2006级学生1个实验班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方法级阅读内容的调查工作,以确定研究方向,制定研究实验方案。关注有关本课题研究的信息,组织研究教师学习相关理论。

第二阶段(2008年3月――2009年1月)将各项措施运用于实验之中,并根据情况完善实验方法,同时收集相关的实验数据,积累实验资料,对有些特别的个案进行重点分析,进行阶段总结。

第三阶段(2009年3月――2009年7月)。课题组老师能熟练地运用前两年研究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将研究的成果推广到全校语文老师中。进行课题结题工作,课题组教师向全校老师上汇报课,整理三年来的研究资料,课题组长撰写结题报告。

5.课题研究的方法

5.1文献研究法(目前已检索到的有关论著及论文附后)

5.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人员全是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我们将先制定出研究方案,以指导研究工作,并在研究中不断完善方案。

5.3调查研究法。我们将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内容、方法、能力),以及我们设计的相关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效果。

5.4.案例、反思研究法:由实验组的实验教师上公开课,对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教学案例采取此方法。

5.5评价研究法:定期组织语文学科评课活动;对于阅读教学模式和有关教学效果分析采取评价研究方法。

6.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一个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使实验班级学生增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写作,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语文教学目标。

6.1树立了自主阅读意识:语文课堂上已能唤起

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有了学好语文的信心。事实上,每个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学习潜能,由于学生的心理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偏向,致使一部分学生对学语文产生一种畏惧心理,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我们的教学消除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负面影响,唤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探索。

6.2培养了自主阅读的方法:彻底改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等教学方式,老师的"教"变为学生的"学"、主动探究,转换了教师的角色,与学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引导","教"为"学"铺路、架桥、引航,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韩雪屏著:《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蒋成禹著:《语文课解读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曾祥芹著:《阅读学新论》,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

[4]曹明海主编:《理解与建构--语文阅读活动论》,青岛海洋出版社1998年版

[5]韦志成著:《现代阅读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第6篇

【摘要】作槭澜缟嫌τ米钗广泛的语言,英语一直是我国重点的教育学科,尤其是对于当前的中职教育来说,学生的英语能力直接的关系到了未来的就业及发展情况,因此,当前的中职教育都加强了对英语的教育力度。但是由于传统的语言思维及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制约,英语阅读教学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图式理论是作为二语言学习中一个较为科学的理论,本文将通过笔者自身工作经验,探究图式理论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图式理论 中职英语 阅读教学 应用

阅读是一个语言接受的过程,其可以锻炼学习者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言学习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英语的阅读教学一直受到了教育工作者们广泛的重视和关注。但是由于语言学习本身就存在着例如文化差异、语言思维等方面的制约,所以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工作开展一直的较为困难,在当前,经过大量的实例证明,图式理论会为中职英语的阅读学习和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本文将以此作为选题背景,对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图式理论应用进行思考。

一、图式理论概念

图式理论最早出现于柏拉图的理念论,随后经过不断的发展,在康德时期,出现了“一切先天给予的概念被称之为知性概念”,其认为:图式概念可以被称之为一种“想象力”,1932年,巴里特利正式的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提出了图式理论的概念,在其的理论中,详细的介绍了利用故事和图像来进行记忆的方法,为图式理论后期的完善打下了基础。

从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角度来讲,阅读是一种语言习惯,是语言文本和学习者之间一个交互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阅读者不断的对知识产生新的认识。对于英语学习而言,中职英语阅读是要帮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英语和母语之间的差异。提用图式理论能够利用人脑中储存的知识来与语言进行理解,通过图式的形式来实现更加具有实效性的记忆,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将新知识与记忆中原有的知识进行联系,形成图式网络,最终达成记忆。

二、图式理论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问题

1.基础知识薄。基础知识是指中职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程度,由于教育类型及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制约,中职学生在英语基础知识普遍较为薄弱,这就直接的影响到了其阅读能力的形成,成为了影响图式理论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首要问题,影响了中职英语阅读的教学质量。

2.学生阅读量不足。阅读量会对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成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更会对图式理论的应用结果产生影响。在图式理论中,学生阅读量的积累会让学生更好的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如果学生缺乏阅读量的积累,那么将会影响到期阅读能力的提升。中职学生的英语阅读量与普通学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引发了图式理论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问题。

3.缺乏学习主动性。由于自身教育形式方面的限制,很多中职学生不能重视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再加上基础薄弱及自身专业的限制,所以部分中职学生并不能引起学习英语的重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就引发了图式理论在中职英语阅读中的问题。

三、图式理论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对策

1.加强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积累。丰富的基础知识是保证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解决学生阅读问题的第一部,更是图式理论应用的前提,所以,中职教师应该要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从而提升中职学生的词汇掌握量,为图式理论的应用做好准备。例如,中职教师在讲解英语构词法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上下文的猜词,在阅读之前,还可以让学生对不认识生词进行自行的理解,对文章中的难点和长句进行重点的分析,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形式加深学生对词汇和语法的记忆,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固话的记忆,从而为图式理论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2.扩大学生阅读量。鉴于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所以在应用图式理论的时候,学生的脑海中难以形成内容图示,因此,这就需要中职教师扩大学生会的阅读量,进而增强学生脑海中的内容图示储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再此方法中,笔者建议,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标题和文章的关键词进行解读,通过标题和关键词的解读,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对文章的初步框架,在结合自身记忆中内容图示来与文章进行比较,起到一个预测的作用。同时,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中职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有目的性的选择相关的文章作为资料,来弥补中职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在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内容图示积累,从而让图式理论更好的应用在中职英语的阅读教学中。

3.培养学生阅读策略,提高主动性。良好的阅读策略能够让中职学生的阅读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当前中职学生英语阅读学习主动性较低的问题,笔者认为,更应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结合图式理论来说,英语阅读本身就就是一个对文章整体识别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认清单词和语法,因此,传统学生遇到生词采用词典解惑的形式是不科学的,在图式理论的应用中,中职英语的阅读教学更要结合文章的整体性和全面性来进行,通过学生自身记忆来对文章的整体进行解析,遇到生词,首先通过“联想、猜测”的形式来解答生词的含义,进而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通过这种方法,还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阅读速度,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文化思维,为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总而言之,在当前社会竞争不断激烈的背景下,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重要,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图式理论,可以为中职英语阅读教学起到更好的效果,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来提高主动性,最终为图式理论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第7篇

关键词: 英语专业四级 阅读理解 阅读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国家和社会对国民英语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提高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说,TEM-4是一项最基本的考试项目之一,同时是对学生英语知识水平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测。近几年,我院英语专业学生专四过关率有待提高。根据资料显示,通过对152个大学院校的英语专四过关率进行比对分析后发现,我校学生在英语专四中的语法单项与全国过关率接近,为9.04%;在写作方面表现一直优异,过关率略高于其他师范类学校。但2012年通过对88个师范类大学全国高等院校的专四过关率进行比对后发现,我校学生在专四阅读部分的过关率为10.50%,低于其他师范类学校。针对这一现象,我院英语专业师生应给予高度重视,应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从国内发表的文献来看,英语阅读的研究集中在图式理论包括英语阅读和英语阅读教学,阅读策略的应用及其理论依据,阅读的过程等方面。总的来说,国内的研究更倾向于崇拜已有的理论或模式,善于将这些理论和模式直接拿来应用,而且应用的效果良好。国外对于阅读的研究很活跃,与国内崇尚现有理论相反,他们以设计良好的实验为基础,以修订和改进现有理论为目的。英语学习通常以获得知识为目的,但是多年来阅读能力都是通过选择题来评测的。就专四英语阅读而言,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目前的阅读水平如何,适合哪种阅读模式,通过哪种方式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本文以我院2011、2012、2013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他们在专四阅读测试中存在的问题,以求总结出一系列对策,总结经验,提高来年学生的阅读过关率。

二、问卷调查本院学生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2011、2012、2013级学生进行调查。我们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63份,其中大一100份,回收92份,回收率92%;大二学生发放200份,回收181份,回收率90%;大三100份,回收80份,回收率80%。该问卷调查共20个题目,内容涉及对专四考试的应试训练、考试难度,以及自身认为薄弱和需要改进的方面,目的是更好地了解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这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专四阅读理解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比例为:词汇量26%,阅读速度27%,阅读难易程度18%,阅读技巧29%。通过分析数据得知,学生在专四阅读过程中,反映文章有一定的难度,且出现生词较多,同时阅读技巧掌握不够娴熟,影响做题速度及准确率;调查结果显示了学生迫切渴望在阅读技巧方面有一定的提高。

(1)26%的学生在词汇量方面没有达到专四要求的词汇量。通过分析,之所以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是因为学生不重视词汇量在阅读方面的地位,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有意识地积累,课外阅读量不够。由于生词太多,阅读速度受到严重影响,每分钟只能读几十个单词者大有人在;由于不认识的词汇太多,严重影响了他们对于阅读的兴趣。

(2)27%的学生因为阅读速度慢,时间不够用,影响了做题效率。通过分析,主要是由于不良阅读习惯造成的。阅读习惯是由于学生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经常性的做法,主要表现如下:边读边画,有些学生在不懂的词汇或不懂的句子下画横线,作为标志自己不太了解的地方,以便回头查看。另外,有些学生利用回读或者指读的方法,不仅中断了阅读速度,而且影响了读者的思维,分散了注意力,限制了眼睛的扫视范围。此外,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使得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英语阅读思维和逻辑;缺乏阅读动机使得阅读盲目机械地进行,毫无目的可言,这些都对阅读速度有一定的影响。

(3)18%的学生反映阅读太难,看不懂。影响阅读速度的因素,包括阅读篇章难易程度、题干及选项的语法复杂程度。词汇方面的句子越富于变化题目越难,在选项与关键句之间的词汇越多,题目越难,阅读篇章的新信息量越多,会对阅读产生很大的挑战。因此,学生要对英语句子语法结构和英语逻辑推理思维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4)29%的学生反映在阅读技巧的掌握上不够熟练。阅读理解试题是对考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侧重考查学生准确理解语言信息和综合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从历年的考题可以看出,阅读理解的题型主要有中心思想、言外之意的判断、文章细节及确定文中生词意义等。对学生来说,掌握阅读技巧至关重要。通过推测,抓关键词句,略读或跳读,速度变换等方法进行阅读;考生需要认真研究历年真题的题型,经自我总结探究,从而找到适合的做题方法。

三、阅读策略及建议

针对我院英语专业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从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掌握阅读技巧、积累应试经验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1.扩大词汇量

作为一名英语专业学习者,其需掌握一定的词汇量。词汇是阅读的基础,在英语学习中,无论听说读写多么重要,这一切都是以词汇量为基础的。首先,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不认识的单词,一定要勤于查字典,包括读音、词义、用法和例句、近义词反义词和词类转化。其次,考生可利用词根和构词法记忆单词。一般来说,词根是一个单词的核心,表示一个单词的基本意思,懂得词根的含义,就可大致了解各个派生词的意思,熟练掌握构词法对于英语词汇量的积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在阅读中学习词汇、积累词汇。要通过阅读扩大词汇量,就要扩大词汇的广度和深度。所谓广度,就是通过广泛阅读扩大词汇量,深度指尽可能多地掌握常用词的各种用法、搭配、意义及同义词、近义词。

2.提高阅读速度

(1)推测(prediction)。阅读正文前,就标题(如果有标题的话)合理推测资料的大概内容,也可在读了两、三段之后预测下段内容。这对快速理解和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推测出生词的词义范围有积极的意义。

(2)关键词句(key word and topic sentences)。在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学会抓主要词句,找出段落中的主题句,从而正确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注意到是否对自己有价值。

(3)略读或浏览或跳读(Skimming)。这种读法是快速读过去,取出读物中关键性的东西。因此,我们把这种读法理解为快速浏览课文,领会文章大意。一般而言,通过标题可知道文章的主题,对文章的首段和末段要多加注意,以便发现作者的观点。

(4)速度变换(Reading rate)。我们要意识到阅读的速度是不均匀的。我们不要过分焦虑自己的阅读速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随着速度的提高,理解的程度有所降低,我们应认识到阅读文章时速度是可以调节的,只有合适的速度,才可能获得快速准确的阅读效率。

3.掌握阅读技巧

了解专四考试中出现的阅读题型,并根据每一题型的特点解题。主旨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思想、作品基调,以及文章大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于此类题型,考生要抓住文章的关键句和主题句,它一般位于段首或段尾,或者文章中。细节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具体信息的理解程度,如具体时间地点任务事件,对于细节题的解答,考生要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从相应的段落中找细节,如时间地点的考查。态度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涉及的人物看待事物态度的理解程度,考生要通过阅读全文,准确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并做出相应的推理和判断,进而回答问题。

4.积累应试经验

学生除了要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外,积累一定的应试经验对其大有帮助,能够帮助考生打好心理战,信心满满。

(1)与往届学生进行交流会,做好考前准备。

(2)安排相应的专业指导老师,在考前强调如何处理考试中突发的问题及传授一定的应试技巧。

(3)采取以班级为单位或以宿舍为单位的学习模式进行对应辅导,并对优秀班级或宿舍予以奖励。

(4)考前调整课程安排,对考生进行考前集训,使考生达到应考状态。

5.对学生未来英语学习的建议

(1)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在课上认真听讲,做笔记,虚心请教;课下应阅读课外书籍,扩充词汇量,开阔视野。

(2)学生应利用课余时间,多看一些新闻,了解国内外时事;广泛阅读报纸、杂志及各国名著,不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重要的是了解英语国家说话和表达习惯,培养英语逻辑思维。

(3)学生要打好心理战,努力克服压力,有过硬的心理素质。经过多次备考模拟训练,学生已经调整好心态,从容应对,做到不慌、不急、不燥、发挥出最真实的状态。

四、结语

阅读在英语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英语专业四级的考试中,为此,我院学生应该高度重视。笔者通过对我院学生专四阅读成绩做的调查研究,从学生的应试技能和阅读技巧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Rome is not built in a day”,学生要有长久学习的打算,不断积累,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候燕萍.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阅读理解试题的任务难度探究[J].上海:英语考试研究实践应用,2010(06).

[2]牛四花.谈影响英语阅读速度的主观因素[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34).

[3]迟明赞.专业四级英语阅读方法的培养及应试技巧探索[J].山东:学术.理论,2010(02).

[4]柄钧.试评心理语言学语篇理解理论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1999.

[5]罗蓉.图式理论和英语阅读理解[J].学术探索,2011年增刊.

[6]孙翠兰,马迎新.运用现代阅读教学理论指导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1.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和批判能力

一、课题的提出

1.理论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应用价值。

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背了许许多多的经典名作,做了许许多多的笔记,最终却很少有人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具备独立阅读及分析文章的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仍存在着“程式固定,千文一面”、肢解文本”、“统一答案,抹煞个性”的弊病.学生在阅读中缺少反思和批判意识。

二、相关研究的综述和分析

国外较早研究反思的是英国哲学家、教育思想家洛克和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洛克认为反思是对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省自照,是人们把自己的心理活动作为认识对象的认识活动,是对思维的思维。斯宾诺莎则把自己的认识论方法称作“反思的知识”,而“反思的知识”即“观念的观念”。[1]第一个真正系统论述教育与反思关系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J.Dewey),他在《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1933年)一书中认真论述过反思性思维的问题。[2]美国学者恩德・舍恩(D.A.Schon)在《反思性实践者:专业人员如何在行动中思考》(1983年)、《反思实践者的教育:走向专业中教学和学习的新设计》(1987年)这两本著作中,阐明了他对反思性实践的理解。[3]

自从20世纪80年代批判性思维这一概念首次引进国内,至今短短二三十年时间,吸引了许多学者的注意,有关批判性思维的论文也不断涌现。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由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个体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教师将外部结论式知识强硬塞进学习者的头脑中,而是通过学习者对知识产生的过程的理解从而建构新知识意义的过程。

1.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促成一种学生能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

3.成功教育理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而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

1.初中生在阅读中反思和批判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

长期以来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统一的要求,划一的指导,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缺少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在阅读完文本之后没有自己的反思和见解,没有对文本的思考和批判能力。

2.初中生在阅读中反思和批判能力的内容研究。

具体研究结合文本阅读、课堂生成、课后总结

文本阅读,指的是7-9年级语文文本中包含的能激发学生反思和批判能力的课文。

课堂讨论,指的是教师在课堂环境中引导学生带着热情,凭自己的经验能力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和课堂交流中碰撞出的思维火花,这其中包含着学生的质疑和思考。

课后总结,指的是学生在阅读文本、课堂学习之后把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能用文字的形式总结出来,这可以是课堂学习的反思,可以是对文章内容或作者观念的批判。这就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核心概念的界定与创新点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反思能力是一个人持续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学会反思,一个人才能不断矫正错误,不断探索和走向新的境界。

批判性能力即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包括思维过程中洞察、分析和评估的过程。它包括为了得到肯定的判断所进行的可能为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思维反应过程。

本课题创新之处在于:当前关于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很多,而没有就中学生反思和批判能力的专项研究,如果能形成研究成果,将会以点带面,促进区域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六、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研究法进行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结论、提出的主要观点

1.初中语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和批判能力存在的问题研究。

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在阅读中反思和批判的情况,提高研究的针对性,我们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前期调研。通过调查发现,初中语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和批评能力的效果极其不好,存在着诸多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现象。

2.初中语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和批判能力的过程研究。

课题组成员通过实践努力,认为可以从“文本阅读――课堂讨论――课后总结”三个环节来实现过程的合理有效性。

3.初中语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和批判能力的方法研究。

(1)在文本阅读中培养学生反思和批判能力

(2)在课堂讨论中培养学生反思和批判能力

(3)在课后总结中培养学生反思和批判能力

八、研究成效的分析

1.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1)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习惯于某种固定学习模式,形成一种保守心态。

(2)学生的被动接受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厌恶语文阅读学习或无积极意识学习,只是课堂上为学习而阅读,课外根本不涉及阅读知识,又导致了学生阅读、写作水平极低的效果。

(3)学生极期望一种开放、合作、探讨的教学态势,期望教师从知识的单向传授的权威模式中走出来,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助手。

2.效果。

经过对初中生在阅读中反思和批判能力的现状分析,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采取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创新实践中得到锻炼。

九、课题研究问题反思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把自己的阅读体验直接传达给学生的情况,而不充分观注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形成的自我体验,在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反思和批判上方法上的指导略嫌不够。今后我们的研究目标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思维和批判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今后的长足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阅读教学任教而道远。

十、主要参考文献

[1]章晋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5,(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