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研究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Teaching & Studies

杂志简介:《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16/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争鸣、阅读鉴赏、写作指导、方法探索、课堂实践、教学案例、语言园地、文教随笔、教材教法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4-0498
国内刊号:42-1016/G4
全年订价:¥ 537.60
创刊时间:1973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复合影响因子:0.32
总被引量:641
H指数:7
  • 三种变异的人物形象

    作者:晓苏 刊期:2007年第04期

    亲爱的同学们,我在这里想从写作创新的角度给大家介绍几种特殊的人物形象。 一是变态人物。变态人物指心理被扭曲、已经变得不正常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每一个正常的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些变态的心理活动,或者说,每一个正常的人都会出现一些变态的心理现象,至少可以说,每一个正常的人的心理活动中都可能出现一些变态的瞬间。

  • 贫乏时代的精神图像

    作者:剑男 刊期:2007年第04期

    有读者来信,希望我能解读一首现代派的诗歌,因此,我选取了里尔克的这首著名的《豹》。

  • 鲁迅小说的讽刺

    作者:石在中 刊期:2007年第04期

    1920年,鲁迅在谈到他的创作时曾说,“今后写还是要写的,但前途暗淡,处此境遇,也许会更陷于讽刺和诅咒罢。”诚然,作为中国现代反封建的斗士,讽刺一直是鲁迅小说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是他对付一切丑恶事(人)物的辛辣、锐利的武器。所以曾有学者把鲁迅小说的总体特征总结为“讽刺的写实”。那么,鲁迅的小说是如何进行讽刺的呢?

  • 墙上的母爱

    作者:陈士宏 刊期:2007年第04期

    跳槽到报社做记者后,我又新租了一间房子。当房东打开房门时,满墙的涂鸦之作以逼人的气势侵略性地进入我的视野。

  • 活着的伤疤

    作者:牛汉 刊期:2007年第04期

    从口外草地回来的人,身上多半带着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伤疤。如果伤在手上脸上,谁都看得见,而有些伤是很难看见的。首先,他就不愿让谁看见,而有些伤。即使让你看,你也看不见。这些伤,痛在骨头里,深深地藏在倔强而沉默的心灵里,只能从他们艰难的步态(并非由于衰老,他们大多不过是三十几岁的人)和沉重的哮喘声中,猜想到他们曾经遭受...

  • 知了

    作者:吴长忠 刊期:2007年第04期

    一个多雨夏季的晴日,我在一处叫做重渡沟的深山溪流旁独坐。溪水径自流淌,水边的矢叶菊在斑驳的日影中绽放。青青的石竹草从岩缝中伸出茎叶,一丛丛地蔓延到溪水中。山风吹过竹枝.擦出散珠般的瑟瑟声。除此,就只有知了的脆鸣了。

  • 刷牙

    作者:周仁聪 刊期:2007年第04期

    我爷爷是从来不刷牙的,对于这一点,男友一直不相信,他说一个人怎么可能会不刷牙呢?我说这是真的,你生在大都市,你不了解乡下老人的生活习惯。

  • 千里马证书

    作者:杨汉光 刊期:2007年第04期

    国王的坐骑死了,就叫伯乐帮他挑一匹千里马。伯乐说:“好,我这就去。” 伯乐来到千里马交流中心,租了一个摊位,挂起一条横幅,横幅上红底白字大书:“国王招聘千里马,待遇优厚。”应聘者立刻蜂拥而来,把伯乐的摊位围得水泄不通,纷纷递上证书。

  • 三点导读

    作者:罗德刚 刊期:2007年第04期

    小小说《千里马证书》一文语言质朴、故事情节简单,但细细品味,内中却有深刻的意蕴。一是小说主题的深刻性。这篇小说通过伯乐相马和群马应聘的故事来折射现实生活,揭示深刻的主题。小说首先写伯乐奉命在招聘“千里马”之时,群马蜂拥而至,一个个手捧“千里马”证书前来应聘,但通过伯乐的一番“相马”之后,群马一个个因未能蒙混过关带着不...

  • 皂荚青,皂荚黄

    作者:周火雄 刊期:2007年第04期

    河水温婉,抚得河底石溜溜滑滑地泛起五彩光泽。石板鱼踩着春汛结阵而来,瘦瘦的河流便漾起鲜活的生趣。河岸处有瓦舍,高低错落地散落,其间出入的人丁守一方日月,侍弄几片瘦条条的田土……

  • 三点导读

    作者:王院生 刊期:2007年第04期

    《皂荚青,皂荚黄》叙写了一位老人——外祖母在院子中一棵皂荚树下一段朴素的心理活动过程,引发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索。这是一篇散发着田园气息却又承载着厚重主旨的优美散文。

  • 仿佛

    作者:泰戈尔 刊期:2007年第04期

  • 三点导读

    刊期:2007年第04期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年),20世纪文学泰斗.世界著名的印度诗人.一生创作了50多部诗集.被誉为“诗圣”、“印度的灵魂”,1913年,泰戈尔以他的诗集《吉檀迦利》成为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个东方人。他的诗歌,影响了我国冰心、郭沫若、徐志摩等一代新文学先驱。

  • 握手

    作者:梁实秋 刊期:2007年第04期

    握手之事,古已有之,后汉书“马援与公孙述少同里间相善,以为既至常握手,如平生欢。”但是眼下通行的握手,并非古礼,既无明文规定,亦无此习俗。大概还是剃了小辫以后的事,我们不能说马援和公孙述握过手便认为是过去有此礼节的明证。

  • 沙家浜记

    作者:贾平凹 刊期:2007年第04期

    沙家浜是常熟的一个古镇,以建在芦荡之中而与众不同。镇不大,人家相对筑屋,后门通河,前门是街,街巷就极其幽深。路石又全然铺就了石板,石板与石板并不严实,故意留着空隙,能看见下面活活流水,似乎整个镇子就浮在了水上。从街往里走,看两边屋舍,大都两层,木头横七竖八,结构巧妙,人多各倚栏临窗,软语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