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炭材料

新型炭材料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ew Carbon Materials

杂志简介:《新型炭材料》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116/TQ,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化工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化工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综合评述、测试方法、知识介绍、动态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7-8827
国内刊号:14-1116/TQ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化工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26400005817413
复合影响因子:0.69
总发文量:857
总被引量:7753
H指数:38
引用半衰期:5.4615
立即指数:0.1892
期刊他引率:0.8363
平均引文率:23.7838
  • 苯酚存在下制备的还原氧化石墨烯水凝胶的电化学性能

    作者:高湘丽; 刘翠仙; 韩高义; 宋华; 肖尧明; 周海涵 刊期:2019年第05期

    在苯酚存在下,通过水热法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水凝胶(rGOHPhs),详细地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系统地研究了氧化石墨烯与苯酚的比例和水热处理温度对所得水凝胶电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都具有三维网络结构,与不存在苯酚时制备的水凝胶(rGOHs)相比,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rGOHPhs的比表面积(422m2g-1),但具有大的总孔体积,说明在制备过程中,...

  • 结构稳定、散热量大的柔性纳米碳管@热解炭复合纸的制备

    作者:刘雪松; 付前刚; 王慧; 魏亚龙; 宋强 刊期:2019年第05期

    通过在纳米碳管纸上沉积热解炭层的方法来提升其结构稳定性并保持其优异的性能。这种纳米碳管@热解炭复合纸可以被切割成任意形状而无开口式破裂。在500次往复弯曲后,其内部结构仍保持完整。弯折前后,复合纸的拉伸强度从8.58MPa提升至11.41MPa,这是因为内部纳米碳管取向更加趋于一致。复合纸的热扩散率和散热量几乎保持不变,并接近同尺度的铜箔,...

  • 纳米银颗粒原位生长于氧化石墨烯银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简易合成及其抗菌性能

    作者:熊开容; 梁业如; 欧阳毅; 吴丁财; 符若文 刊期:2019年第05期

    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先进抗菌材料一直是社会的重大需求。目前,各式各样含银纳米抗菌材料已被合成出来,并被认为可应用于许多商业产品领域中。然而,整合与创新基于纳米银的微/纳米结构,对于制备得到性能优异的抗菌剂仍颇具挑战性。基于此,利用简易的超声混合方法,成功合成了一类纳米银颗粒原位生长于氧化石墨烯银盐的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

  • 核桃壳生物油蒸馏残渣制备活性炭

    作者:唐国徐; 张立强; 朱谢飞; 朱锡锋 刊期:2019年第05期

    以核桃壳生物油蒸馏残渣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研究了不同炭化温度和升温速率对制备活性炭孔隙结构的影响,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炭化料和活化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炭化温度和升温速率均会影响炭化料的碳质微晶尺寸和表面官能团强度,核桃壳生物油蒸馏残渣在升温速率10℃/min、炭...

  • 氧化石墨烯-锰氧化物复合物的制备及对铀的吸附性能

    作者:杨爱丽; 朱玉宽; 李萍; 杨鹏 刊期:2019年第05期

    为了改进吸附性能和后处理过程中固液分离的简便性,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合成氧化石墨烯(GO),再通过超声法将其与锰氧化物(MnxOy)进行复合获得复合型吸附剂GOMO,并用红外光谱仪(FTIR)、拉曼(raman)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光电子能谱(XPS)对产物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考察溶液pH值、离子强度、吸附时间和铀溶液初始浓度对GOMO吸附行为的影响,...

  • 石墨烯对树莓组培苗生长发育影响

    作者:胡晓飞; 赵建国; 高利岩; 王海雁; 邢宝岩; 姚建忠; 周玉泉; 薛斌龙; 薛伟 刊期:2019年第05期

    以树莓继代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石墨烯对树莓组培苗的长势及其不定根发育的影响。采用激光粒度仪、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及拉曼光谱仪对石墨烯进行表征。利用LA-S根系分析系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组培苗的苗高、根长、根比表面积、分叉数、根尖数及根部微观形态进行系统表征,并确定树莓组培苗生...

  • 欢迎使用《新型炭材料》网上平台

    作者:《新型炭材料》编辑部 刊期:2019年第05期

    阅读《新型炭材料》各期文章,了解期刊最新动态,请登陆期刊网上平台。给《新型炭材料》的投稿、审稿全面在网上平台进行,请您认真阅读使用帮助后在线进行注册投稿,审稿专家收到送审E-mail提示后在线登陆审稿,谢谢合作。

  • 磁功能化多孔生物质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波性能

    作者:杨期鑫; 俞璐军; 董余兵; 傅雅琴; 朱曜峰 刊期:2019年第05期

    采用高温炭化和水热法制备了兼具介电损耗和磁损耗特性的磁功能化生物质炭(Fe3O4/多孔生物质炭)吸波材料。在200℃水热条件下,随着FeCl3浓度的增加,PLSC表面生成的聚集态Fe3O4纳米晶粒有所增加,颗粒大小规整,平均粒径约为200nm。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探讨了磁材料含量、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对吸波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多重损耗吸波机理。结果表明,在...

  • Instructions to Authors

    刊期:2019年第05期

    New Carbon Materials is a bimonthly journal published with the permission of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of the State News and Publication Agency. The journal is sponsored by the Institute of Coal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is published by Science Press.

  • Al1.92Cr0.08O3-SiC-ZrC耐烧蚀复合涂层微结构与烧蚀行为

    作者:彭峥; 孙威; 熊翔; 陈招科; 王雅雷; 徐永龙 刊期:2019年第05期

    结合低压等离子喷涂和料浆法,在C/C-ZrC-Si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新型多元氧化物-碳化物复合陶瓷涂层,并通过掺杂过渡元素Cr来提升涂层整体热稳定性能。采用XRD和SEM等手段分析复合涂层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并研究所制复合陶瓷涂层在2500℃氧乙炔烧蚀环境中的协同抗氧化烧蚀行为。结果显示,有Al1.92Cr0.08O3-SiC-ZrC复合涂层保护的样品烧蚀性能相比于...

  • 高温热处理C/C对C/C配对C/C-SiC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作者:欧阳曦; 李专; 肖鹏; 陈冠一; 李金伟; 刘鹏飞 刊期:2019年第05期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工艺制备C/C复合材料,然后在2300℃处理其中一个C/C试样。通过化学气相渗透法结合液体硅渗透法(LSI)制备C/C-SiC复合材料。为了提高制动的稳定性并期望克服C/C和C/C-SiC自磨的缺点,在MM-3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C/C配对C/C-SiC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经2300℃高温热处理(HTT)的C/C配对C/C-SiC的平均摩擦系数...

  • 《新型炭材料》2017年~2018年优秀论文评选结果揭晓

    刊期:2019年第05期

    经《新型炭材料》编辑、顾问委员会全体成员无记名投票,按得票多少选出《新型炭材料》2017年~2018年优秀论文如下.

  • 炭纤维上浆剂对浮沉法体密度测试的影响

    作者:潘月秀; 方圆; 韩大为; 宋轶军; 李龙; 高建丽; 朱世鹏; 杨云华 刊期:2019年第05期

    对上浆剂去除前后的炭纤维进行了体密度、上浆剂含量和微观形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未除浆样品在浮沉法体密度测试时分层,上层样品絮集严重,上浆剂在纤维表面堆积明显,含量约为2.17%;下层样品轻微絮集。采用丙酮萃取法除浆,测得上浆剂含量为1.20%,除浆样品在浮沉法体密度测试时依然分层,上层样品轻微絮集,有少量上浆剂堆积,下层样品分散均匀。采...

  • 石墨烯氧含量对炭纤维/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和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

    作者:李烨; 刘世泰; 孙健明; 李爽; 陈俊林; 肇研 刊期:2019年第05期

    采用湿法制备预浸料成型炭纤维/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石墨烯片层的含氧量对炭纤维/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电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还原石墨烯可以同时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电磁屏蔽性能,并且能保持复合材料的热性能。采用直接沉积和间接沉积对石墨烯进行界面沉积,以深入地研究还原石墨烯在复合材料界面处的增强机...

  • 第十四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圆满召开

    作者:宋燕; 刘佳斌 刊期:2019年第05期

    由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主办,天津大学协办的第十四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10月8日至10日在天津召开。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吕春祥研究员和天津大学杨全红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所成会明院士担任大会学委会主任。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部门的38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