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研究

新媒体研究杂志 部级期刊

New Media Research

杂志简介:《新媒体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330/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计算机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计算机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国际刊号:2096-0360
国内刊号:10-1330/G2
全年订价:¥ 532.00
创刊时间:2015
所属类别:计算机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42
复合影响因子:0.44
总发文量:8988
总被引量:13229
H指数:26
引用半衰期:2.7826
立即指数:0.0081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2.7637
  • 教育网络舆情总体特征及传播规律分析——以2018年河南省教育舆情热点事件为例

    作者:王海燕; 张磊 刊期:2019年第16期

    教育类网络舆情是整个网络舆情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南省2018年度教育网络舆情事件进行分析发现,热点舆情事件发生地域和时间相对集中,中小学是热点舆情事件的主要涉事主体,师德师风、校园管理和教育公平类事件是教育舆情的高发类别。从传播规律上看,社交媒体是网络舆情的主要孵化器,传统媒体在舆论场仍具有重要话语权,相关部门的舆情管理...

  • 社会临场感对Vlog时政新闻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基于信任关系的中介效应研究

    作者:杨诗 刊期:2019年第16期

    媒介融合背景下,2019年全国两会出现了Vlog时政新闻。文章通过一项实验就“社会临场感对Vlog时政新闻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社会临场感的提高显著促进了Vlog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信任关系在社会临场感对Vlog时政新闻传播效果的关系中起到中介效应。文章进一步讨论此次研究的局限性,探讨未来研究的思考与推进方向。

  • 基于MIL的新媒体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作者:盛铨 刊期:2019年第16期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体信息素养(MIL)概念中的部分内容为基础,结合新媒体环境的特点,提出新媒体信息素养的评价指标,即确定新媒体用户在信息的获取、评估以及创新三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对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在校高职学生进行评估并根据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

  • 动画视频在新闻报道中的传播特征分析——以“新京报·动新闻”为例

    作者:郭思琦 刊期:2019年第16期

    在新媒体环境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尤其纸媒纷纷开始转型,《新京报·动新闻》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新京报·动新闻》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大规模成体系地通过动画视频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的平台。因此文章将此新产品样态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新京报·动新闻》在报道中的四大传播特征,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动画新闻视频在未来能够获得长远发展。

  • 朋友圈“打卡”:社交媒体时代的理想自我建构

    作者:韩金 刊期:2019年第16期

    微信朋友圈作为当代社会线上社交的主要平台之一,众多用户选择在朋友圈各种有关“打卡”的内容来展示日常生活。“打卡”是选择生活中好的一面来展示最佳自我,在微信“强关系”平台上也是“关系自我”与“集体自我”的体现,在人人都有照相机的情况下,“打卡”也可以突出普通民众作为素人的在场感。文章针对朋友圈兴起的“打卡”文化,从自我建构...

  • 网络语言“××”体隐喻认知浅探

    作者:林芝雅 刊期:2019年第16期

    “××”体是流行于网络的一种话语建构式样。隐喻是一种认知方式,其实质就是用一个熟悉的、具象的概念去理解另一个陌生的、抽象的概念,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文章主要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探讨隐喻中的“图式”理论、“××”体意象图式的生成,并分析了“××”体图式具有的隐喻功能:1)具有较强的适应性;2)具有较高的表达经济性;3...

  • 网络舆情事件演化分析——以杭州女童失踪案为例

    作者:牟馨忆; 陈亚宁 刊期:2019年第16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知乎等社交平台成为广大网民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表达观点和情感的地方。网络对社会监督起到重要作用,认识和分析网络舆情事件的演化,能够发现舆情发展的潜在风险,避免群众的过激行为。以杭州女童失踪案为例,选择知乎作为研究平台,使用网络舆情"六阶段"模型,结合"百度指数"可视化工具进行发展阶段...

  • 网络传播视域下虚假新闻的生成与扩散研究

    作者:徐浩宇 刊期:2019年第16期

    虚假新闻的生成和传播在网络传播环境下有着新的姿态,自媒体、新闻聚合平台、权威新闻媒体和受众在虚假新闻的生成和传播中扮演了各自的角色。新闻真实性的核实不在于媒体权威与否,重塑“把关人”角色意识,避免陷入虚假失实报道的漩涡。

  • 观展/表演范式及其相关研究综述

    作者:叶思齐 刊期:2019年第16期

    受众研究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新兴媒介对人们生活的大量渗透,受众及其在日常生活实践当中的媒介消费愈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在新的媒介环境下,观展/表演范式成为最有力的受众研究范式。文章主要梳理国内外关于观展/表演范式及其应用的研究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

  • 互联网语境下IP的符号嬗变现象探析——基于“锦鲤”IP的符号嬗变现象

    作者:余秋苗 刊期:2019年第16期

    借助符号学相关理论解读了“锦鲤”IP的符号嬗变过程中能指与所指的变化关系,辅以公共关系学的相关理论和视角从互联网媒介、传播模式和意见领袖三个方面对其中的IP符号传播场域构建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一窥互联网语境下IP符号意义嬗变的传播逻辑和原理。

  • 社会化媒体中环境舆情信息转发的影响因素

    作者:赵爽; 王虹敏 刊期:2019年第16期

    近些年来水污染、空气污染、化学元素污染等环境问题频频引发人们的关注,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公众对于热点事件、环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态度的主要渠道。舆论的快速聚集容易形成环境舆情风险,更严重则会导致社会动荡,作为舆情主体的公民更是舆情形成、扩散的主要参与者,文章主要从社会化媒体中公民转发环境舆情信息的动...

  • 澎湃新闻的互动性传播研究

    作者:赵晓宇 刊期:2019年第16期

    澎湃新闻作为当前的主流新闻客户端之一,致力于成为“中国第一个新闻问答产品”,从内容生产、传播渠道等方面加强互动性传播,提高了用户对时政类新闻资讯的参与度和关注度。文章结合澎湃新闻互动性传播的特色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澎湃新闻的互动性传播发展提出建议。

  •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心理在舆论反转中的作用——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心理理论视角下的舆论研究

    作者:赵娅君 刊期:2019年第16期

    结合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心理理论,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反转,结合瑞典警察粗暴对待中国游客事件,得出社会心理在一次舆论过程中有以下作用:首先,社会心理起到了舆论反转的奠基作用。由于社会心理的暗示与虚假投射等特点,第一次产生的舆论往往就偏离了真相,是情绪的集合,为之后的舆论反转起到了奠基作用。其次,社会心理加剧了舆论转向的速度。法...

  • 基于5W模式的中小城市政务微信传播研究——以“荆门”为例

    作者:周代芳; 徐袁泽 刊期:2019年第16期

    文章在对“荆门”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5W模式分析了“荆门”的传播特点,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 融合与建构: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研究综述

    作者:邹静祺 刊期:2019年第16期

    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快餐化”时代,如何完成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是学界与业界都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次研究聚焦“传统文化”与“新媒体”关键词,对新闻传播类CSSCI和核心期刊共计121篇论文进行内容定量分析,试图从研究主题、研究层面、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等方面描述国内传统文化传播的研究现状。研究发现,“传播过程中的问题与策略”成为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