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研究

新媒体研究杂志 部级期刊

New Media Research

杂志简介:《新媒体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330/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计算机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计算机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国际刊号:2096-0360
国内刊号:10-1330/G2
全年订价:¥ 532.00
创刊时间:2015
所属类别:计算机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42
复合影响因子:0.44
总发文量:8988
总被引量:13229
H指数:26
引用半衰期:2.7826
立即指数:0.0081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2.7637
  •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介分类的再思考

    作者:赵景 刊期:2019年第13期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细分,传统媒介分类方法下不同类型的媒介彼此融合已经成为现实。业界的巨变没有引起学界的及时跟进,在《新闻学概论》的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学校和教材仍沿用传统的媒介分类方法,学生理解困惑的同时也产生了对媒介进行重新分类的需求。文章采用受众的官能、嵌入、场景心理感受等视角来重新定义媒介的分类,试图引入新的媒介...

  • 新媒体环境下的集体记忆研究综述

    作者:严茂亮 刊期:2019年第13期

    新媒体环境下,与集体记忆相关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全面梳理,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研究层次、理论的研究和应用、研究方法、引用率和下载率、研究内容等方面,探讨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相关研究成果存在着"引用率较低""理论研究和探讨匮乏""诸如口述史研究路径较少"等问题,并探讨相关的应对...

  • 微信谣言传播的动力机制及其应对策略

    作者:周高琴 刊期:2019年第13期

    文章分析了微信谣言传播的动力机制:集体记忆下的话语共意机制、关系网络下的情感动员机制和不确定情境下的风险触发机制。文章还提出了微信谣言的应对策略——建立谣言语料数据识别系统,技术先行规避谣言的同化风险;制定平台多方把关制度,层级纠错阻断谣言的传染路径;完善信息快速回应机制,权威在场消解谣言的蝴蝶效应。

  • 后真相时代关于网络舆论的思考——以“上饶五小事件”为例

    作者:陈一凡 刊期:2019年第13期

    后真相时代,当真相变得次要,一些公众事件所形成的舆论便显得更加偏激。文章以"上饶五小事件"为例,分析事件发生后网络舆论所呈现的群体极化现象。并进一步思考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自媒体在网络中所营造的环境存在由于自身特点而形成的新常态,并且在UGC模式和新闻标准降低的情况下的这种新常态下的网络舆论的劣性愈加明显,因而时下的国内网络环...

  • 认知传播视角下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研究

    作者:高冉 刊期:2019年第13期

    从认知的角度理解传播的过程,展现个体在移动互联网圈子中进行自我呈现的认知路径。以微信朋友圈为例,个体自我呈现的认知过程可分解为三个层面:基于社交本能与技术杠杆催化下开启朋友圈;在亲密感与安全感的博弈下决定发不发朋友圈;在价值聚合与品味表演的影响下选择发什么朋友圈。开启朋友圈是个体在朋友圈中进行自我呈现的前提,发不发朋友圈决...

  •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网络直播中建立的社交关系

    作者:韩雨霏 刊期:2019年第13期

    立足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网络直播平台如何推动新型社交关系的建立。在信息时代,社交方式已不同于往日在不断地进步与革新,而网络直播平台更是推动社交模式向前迈进的重要推手。

  • 微信朋友圈用户行为与社交关系分析

    作者:李晓丹 刊期:2019年第13期

    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对微信用户线上行为和线下社交关系进行深入挖掘,从互动、协助、情感三个维度,探究不同的关系网络里各用户的社交行为。可以发现:关系的远近决定了用户间互动行为发生的频率;用户的交往行为将受到亲密程度和社交关系的影响;现实生活中没有交集的微信用户之间也能产生联系。

  • 从编码解码理论看网络信息传播的立体化

    作者:刘昊 刊期:2019年第13期

    通过霍尔所提出的编码解码理论,将研究从原来的大众传媒"电视文本"研究推移至网络信息传播。借助于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可视化技术,编码者可以最大化信息传播的临场感和代入感;编解码的意义结构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实现编码者到解码者的智能匹配;解码者由于信息传播生态的改变主动驱动信息解码的过程。基于网络信息传播编解码的新特征,文章...

  • 弱人工智能背景下新闻机器人的写作模式

    作者:邢旭东 刊期:2019年第13期

    机器人还处在弱人工智能阶段,无法思考文字含义,无法有意识地运用文字指代周围世界,其写作像是玩文字组合游戏,按照某些方式将文字与数据组合起来形成新闻。其写作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基于定制模板的数据填充模式,结构和文字由人类设置好,部分地方留出"空格",让机器人抓取数据填充。二是基于自动摘要的二次创作模式,机器人提取同一主题下多篇报...

  • 食药安全事件网络舆论中的公众情感分析

    作者:钟静 刊期:2019年第13期

    食药安全事件因其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极易触动公众情感,且该类事件网络舆论中的公众情感大多聚焦于愤怒、焦虑和戏谑等负面情感。后真相时代,情感逻辑下食药安全事件网络舆论呈现出易燃、易爆和易形成长尾效应等特点。由此,正视公众情感的社会性、重视负面情感疏导和培养正向情感偏好,对更好发挥公共舆论的社会安全阀作用具有重要价值。

  • 今日头条的算法把关机制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

    作者:杨润苗 刊期:2019年第13期

    智能媒体时代,新闻把关也在经历着"算法转向"。今日头条的算法把关机制颠覆了传统的新闻把关模式。文章以今日头条为例,通过文献分析和观察体验,重新定义了"算法时代"的新闻把关人,介绍了算法把关形成过程和机制,并分析这种把关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视化”传播研究

    作者:刘麟霄; 侯明希; 王恩通 刊期:2019年第13期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民族之魂,其精神引领、价值引导作用日益凸显。数字媒体交互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三维建模、地理信息系统等应用,充分实现传统文化的"可视化",更能身临其境的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文章在数字媒体交互技术的背景下,从传播自身和受众的角度分析优秀传统文化"可视化"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三维数字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

  • “新农人”短视频发展分析

    作者:刘晓雯 刊期:2019年第13期

    移动互联网技术促使短视频产业迅速发展,以返乡农民为代表的新农人纷纷创建了短视频自媒体,展现原生态、接地气的农村生活,反映了新时代农民渴望突破城乡圈层、融入城乡信息一体化的强烈意愿。"新农人"短视频的发展受技术进步、政策导向、现实需求等驱动因素影响,经历了从"野蛮生长—监管趋严—正能量导向增多—平台竞争白热化"四个发展阶段,正...

  • 网络连接与共治:民族地区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研究

    作者:卯会 刊期:2019年第13期

    从公共领域视角,结合民族地区的特殊性,重点探索村民参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有效方式。通过互联网的连接,把村民连接起来共同参与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一方面满足民族地区村民的需求,另一方面又能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研究村民参与民族地区的有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 关于新媒体在浙江村落文化纪录片创作与传播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宓鑫君 刊期:2019年第13期

    以浙江村落文化为例,简要阐述纪录片创作与传播浙江村落文化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在村落文化纪录片创作与传播中应用新媒体的优势,以及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的重点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