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哲学

现代哲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Modern Philosophy

杂志简介:《现代哲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071/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治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性问题讨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西比较哲学、西方哲学研究、逻辑学研究、研究生论坛

主管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主办单位:广东哲学学会
国际刊号:1000-7660
国内刊号:44-1071/B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政治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2
复合影响因子:0.23
总发文量:1414
总被引量:4312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8.2857
立即指数:0.0183
期刊他引率:0.9723
平均引文率:21.422
  • 批判与重构——论为什么要在当代中国语境中重新展开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的思想对话

    作者:张双利 刊期:2017年第05期

    通过梳理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再到当代实践哲学的发展历程,本文首先指出对现代伦理生活的二次重构是当代西方实践哲学的主题,而且它以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和激进革命思想传统的自觉回避为特征。以此为参照,本文进一步阐明对中国现代经验的批判性重构同样也是当代中国思想的主题。落实到对市场经济领域的规定性原则的重新界定和对社会主义国家与市...

  • 私有财产的现代命运——黑格尔早期财产思想研究(1793-1800)

    作者:王兴赛 刊期:2017年第05期

    关于私有财产,黑格尔早期(1793-1800)从总体上表现出从肯定到否定,最后再予以重新肯定的复杂态度。在伯尔尼初期和中期,黑格尔主要在批判基督教私人性和实证性的语境下肯定了私有财产的正当性,这类似于洛克等古典自由主义者的财产思想。在伯尔尼后期与法兰克福初期和中期,黑格尔在古典共和主义和统一哲学基础上转而表现出对私有财产以及以保护...

  • 现代性的本质是政治:一种政治哲学的视角

    作者:吕鸣章 刊期:2017年第05期

    现代性的本质就是政治,社会现代性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治现代性的支撑,如果不解决政治现代性问题,现代性从根本上是无法建立起来的。本文从中国现代性、马克思主义、启蒙现代性、经典现代性、后现代、新现代、六个角度来论述现代性的本质是政治,政治现代性在整个现代性领域当中,占据着关键性的地位。现代化的建设,如果没有政治现代性的支持,最终...

  • “主谓颠倒”的颠倒——论马克思对语言形而上学的批判

    作者:胡志刚 刊期:2017年第05期

    西方语言哲学的主流传统是"主谓颠倒",主词在整个语法结构和存在结构中具有决定地位,谓词从属和依附于主词,这是形而上学的语言根源。马克思对黑格尔"主谓颠倒"的批判可视为对语言形而上学的批判,把"现实的人类个体"作为主词,抽象范畴作为谓词来言说和述说主词,才能颠覆"主谓颠倒"的语言形而上学。马克思对"主谓颠倒"的批判是为了构建...

  • “唯物主义历史观”何以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一种认知隐喻学的解释方案

    作者:高超 刊期:2017年第05期

    马克思的历史观通常被称为"唯物主义历史观",但是一般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的历史观在"物"的含义、观点的表述、理论的结构上都存在根本区别。我们可以尝试从认知隐喻学的视角去解释这个问题,即认为历史观中的"物质"是对一般唯物主义中的"物质"的隐喻使用。这种隐喻并不是一种修辞手法,而是一种认知手段。隐喻地使用"唯物主义"一词去表...

  • 从国家到文化:国家认同的史证与申张——中国少数民族抗战的研究和展望

    作者:赵亮 刊期:2017年第05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少数民族抗战的研究进展,支撑和构成了我们对这段历史的主要见解,印证了抗战时期中国各民族间已经普遍存在的国家认同及其利益认同本质。但国家认同不是单纯依靠利益认同就能实现的,还是一种文化认同和体验。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各民族经历了共同生活和发展的悠久历史。但仅此并不足以推动各民族文化认同的自发实现,相反是意识...

  • 陕甘宁边区以“三三制”践行民主价值观的历史辩证法

    作者:彭先兵 刊期:2017年第05期

    "三三制"是以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与国民党进行政权建设的竞争中创造的、从政权层面有效践行民主价值观的制度模式。它是对清末新政以来各种化妆专制主义政权的否定,也是对国民党政权实行的否定,更是领导中共在政权层面践行民主价值观的继往开来。它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符合"重权威,求民主"的复杂政治国情,实现了对民主价值观的...

  • 国内关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研究述评

    作者:漆调兰; 马启民 刊期:2017年第05期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作为意识形态工作重中之重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近年来一度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专题研究,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是,相关研究明显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建构的理论基础、背景、历程、基本要素和建构途...

  • 朝向上帝的否定之路:德里达与艾克哈特

    作者:李永毅 刊期:2017年第05期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与艾克哈特的否定神学有很深的渊源。两人都采用了充满悖论、挑衅逻辑的言说方式,都拒绝正面描述上帝的性质。艾克哈特的上帝源与德里达早期的延异有许多相通之处,德里达晚期以"弥赛亚精神"为核心的宗教思想也受到了艾克哈特的启发。德里达和艾克哈特都试图用一种否定的方式接近上帝之名所代表的先于宗教和神学的原初性信仰。

  • 德里达论宽恕:作为“不可能”的“可能”

    作者:龚晓康 刊期:2017年第05期

    德里达认为,真正的宽恕应该是宽恕那些"不可宽恕的事情"和"不请求宽恕的人"。如果一种罪行可以轻易被"补救"与"原谅",这是人们永远都可能做到的;严格意义上的宽恕不能出于"同情",不能出于"交换",也不能出于特定"目的",因而属于"不可能"的绝境性体验。但宽恕的"不可能"中蕴含着"可能",他者的"相异性"是其得以可能的本体论...

  • 作为超越的时间——列维纳斯的历时性概念如何为形而上伦理奠基?

    作者:林华敏 刊期:2017年第05期

    时间问题是列维纳斯他者伦理的地基,其核心是历时性(Diachronie)。历时性揭示了时间的异质性结构,同时也奠基了精神自我揭示和伦理的基本关系。历时性指出了时间的断裂与非连续:过去是不可追溯和不可弥补的过去,当下是不断破裂的瞬间,未来是纯粹的未来。时间作为一种绝对的异质性在他人的到来中进入意识,构成了精神全新的经验。关于他人的经...

  • Said:语词、父性和存在——从哲学角度看《圣经》译本中λογοσ、Word和“道”的互训

    作者:何光顺 刊期:2017年第05期

    在《创世记》中,语词的创造就是上帝的父性精神力量的创造,就是存在的出场。在《约翰福音》中,希腊文译本的λογοσ、英译本的Word、中译本的"道",就是对《创世记》语词创生世界的语词中心论传统的再阐释,是父性主权话语的强化。不同的翻译隐藏着文化背景的歧异,古希腊λογοσ(Logos)是单一公正之神的父性特质,是更加精神化的;英译本的Word主要...

  • “悬搁”上帝如何?——从现象学含义论看本雅明的“纯语言”

    作者:张琳 刊期:2017年第05期

    针对业界"本雅明的纯语言是指上帝的语言"这一缺乏科学依据的命题,本文提出"悬搁上帝"的建议,从现象学含义论视角展开讨论"纯语言"。首先对"译者的任务"作译者与译本分析,聚焦于其英法译者对"意向"一词的处理,并结合他们自身直接或间接的现象学背景,指出他们对该词处理的原因及合理性;其次从本雅明批判者角度进行反向观望,最终得出本...

  • 论康德对“出自人类之爱而说谎的权利”的批评

    作者:黄启祥 刊期:2017年第05期

    康德在《论出自人类之爱而说谎的所谓权利》一文中认为,说真话是一种形式义务,人们应该无条件地履行这个义务,不管由此导致什么后果。贡斯当和科尔斯戈德分别从法学层面和伦理学层面对这个观点进行批评,都认为康德所谓的不说谎义务在现实中缺少可行的条件,不可能得到普遍遵守,但是这并不能从理论上反驳康德的"应当不说谎"观点。康德的绝对不说...

  • 西方生命医学伦理“施益原则”与当代儒家生命伦理“仁爱原则”之对话

    作者:陈琼霞 刊期:2017年第05期

    本文旨在为西方生命伦理"施益原则"与儒家生命伦理"仁爱原则"(1)之内涵进行增补,以"忠恕之道"回应两原则之内在问题。"施益原则"提出,"须衡量行为产生的利益足以保证花费的成本"作为施益者是否施益于对象之衡量标准。但成本与利益难以估量,是此原则面临最大的问题。"仁爱原则"提出,"爱人"、"推己及人"、"克己复礼"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