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哲学

现代哲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Modern Philosophy

杂志简介:《现代哲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071/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治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性问题讨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西比较哲学、西方哲学研究、逻辑学研究、研究生论坛

主管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主办单位:广东哲学学会
国际刊号:1000-7660
国内刊号:44-1071/B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政治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2
复合影响因子:0.23
总发文量:1414
总被引量:4312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8.2857
立即指数:0.0183
期刊他引率:0.9723
平均引文率:21.422
  • 本雅明与马克思主义

    作者:王才勇 刊期:2012年第06期

    本雅明思想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接收。这个接收虽然主要体现在唯物史观上,但是他并没有将之理解成单纯的经济基础决定论,而是披露了其中内蕴的时代因素决定论思想,进而身体力行地分析出了时代因素影响下,当时社会文化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特点,从而实施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方法上他虽然有来自犹太教的影响,但思想上,...

  • 论本雅明的知觉思想

    作者:田明 刊期:2012年第06期

    本雅明的知觉思想不仅区分了知识与真理,更揭示了历史的生成过程和认识历史的方法。根据本雅明的思想,在认识论上造成经验破碎的原因是概念和观念对真理的遮蔽,其根源在于对知觉的错误应用。知觉的核心是一种象征能力,象征是一种关系的象征,而关系是一种情感。正确的认识要让不同的概念在相互碰撞中升华出一种情感,从而象征着概念的更高层...

  • 流动的门槛——阿甘本笔下的本雅明

    作者:徐戬 刊期:2012年第06期

    本雅明辞世之后,对他的各类诠释让读者莫衷一是。上个世纪末,阿甘本从主权理论进入本雅明的文本,在本雅明研究中开拓出全新的理解空间。通过追踪本雅明与施米特的隐秘交锋,阿甘本逐渐展开重新理解“保罗的政治神学”的思想视域。本文对阿甘本的本雅明解读进行初步梳理,尤其关注其中呈现出来的现代性问题的历史脉络。

  • 法律·正义·弥赛亚——解读本雅明的“神圣暴力”概念

    作者:教佳怡 刊期:2012年第06期

    本雅明对线性时间观和历史进步论的批判可一直追溯到其早期政治神学。在其政治神学核心文本《暴力批判》中,本雅明将历史描述为连续的暴力,并将这种历史暴力称为“神话暴力”。本雅明指出,“神话暴力”是对真理、合法性和法律的垄断,对历史受难者的压迫,现实的任务在于打破这种暴力的历史连续性。本雅明试图用弥赛亚王国来中止和取代现实的...

  • 政治的宗教:对汉娜·阿伦特思想的若干反思

    作者:本杰明·史华慈 张放(译) 刊期:2012年第06期

    史华慈从阿伦特的诸多著作中得出结论,认为阿伦特哲学思考的终极关怀旨在探究现代危机的社会根源,这个危机根源可以概括为源自于古代城邦的追求政治行动、公共福祉和政治自由的高贵生活的缺失。史华慈基于思想史发展脉络及其犹太人身份,批判性地指出阿伦特的愿景所具有乌托邦式的民粹主义面向,受到古典崇拜的德国浪漫主义的影响,并背离了犹...

  • 公共世界之惑

    作者:张燕 刊期:2012年第06期

    熟悉阿伦特文本的读者应该不难得出以下结论,阿伦特坚持认为任何制造活动都不属于政治领域,是非政治的甚至是反政治的。然而令人困惑的是,作为政治领域之重要观念的公共世界却又与制造活动尤其是故事讲述者的制造活动保持着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旨在通过对阿伦特思想中行动、制造以及世界之关系作一番分析,揭示这一鲜明矛盾背后掩盖的事...

  • 关于当前深化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作者:张明 刊期:2012年第06期

    目前研究领域存在的同质化、宏观化解读思路与“直接阅读”方法是研究难以向纵深挺进和实现精致化解读目标的主要障碍,因此方法论资源的自觉更新亟不可待,必须注意新方法论资源的引进,诸如“异质性研究”、“精细化解读”、“症候阅读”等。上述方法的引进必将有助于研究新的理论生长点的构筑。文本的“深度耕犁”与全新理论图景的彰显,只有...

  • 在传统与革命之间——范文澜与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起源

    作者:李怀印(著) 罗嗣亮 临川(译) 刊期:2012年第06期

    通过对范文澜这位1949年后中国重要史家作品的研读,文章考察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共(以及共产党内部)政治和文化斗争背景中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革命叙事”的产生。作者认为,范文澜对于中国近代史的新的解释,主要是作为共产主义者抗拒国民党史学中的“现代化叙事”的产物。同时,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挑战“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中国近代史解...

  • 胡塞尔对意志与最高善的现象学阐释

    作者:曾云 刊期:2012年第06期

    胡塞尔试图在意志现象学基础上建立严格意义上的形式实践学。他批判地继承了布伦塔诺的形式命令法则,揭示出,意志在实践选择中遵循的普遍法则是:“做你能达到的最高善”,它建立在形式价值论基础上。意志是一种实践可能性行为。作为意志追求目标的最高善是建立在“实践可能性”基础上的,它通过意志明察来实现。由此胡塞尔批判了康德的绝对命...

  • 斯坎伦论道德动机与道德的优先性

    作者:邓伟生 刊期:2012年第06期

    本文的目的,是讨论欺坎伦的实质性道德动机理论(moral motivation),如何能回答“我为什么要道德”的问题,并且他如何通过这个理论来解释道德理由(moral reason)较其它理由具有优先性和重要性。我们认为,斯坎伦的动机理论,诉诸人与人之间相互承认的关系这个实质性的价值,来说明道德要求的给予理由的效力,并不能准确地描述我们的道德经...

  • 超越韦伯的新教伦理:一种盟约社会的理想类型建构方案

    作者:李泉 刊期:2012年第06期

    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市民社会虽然发展出一种以市场交换关系为主导的完整的社会关系体系,但却在促进社会团结以及良性运转的功能方面存在着缺陷。本文在梳理马克斯·韦伯对清教伦理所作分析的基础上,试图超越韦伯的视角去理解近代以来西方市民社会发展的意识形态渊源及其制度基础,即一套建立在清教徒市民美德基础上的盟约社会的组织方案。研究发...

  • 修昔底德的启示——对于城邦政治的另一种反思

    作者:焦颖莹 刊期:2012年第06期

    通过《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在战争背景下反思了古希腊城邦政治。他的基本创作目的是传达出参与城邦政治的实践智慧,以演说、事实描述、整体叙事三个主要方式引导读者领会他的政治教喻,而叙事是展示政治智慧的最佳途径。修昔底德之所以使用叙事,则是基于古希腊观看一展示的理论传统。由此,修昔底德使历史成为政治哲学思考的补充形式...

  • 重建社会秩序的荀子思想

    作者:王兴周 刊期:2012年第06期

    荀子认为,“群”使人得以生存,重建社会秩序的目标是“群居和一”,包括群的质量保证和群的规模扩大。“明分使群”是苟子建构社会秩序的形式,“分”使“群”成为可能,社会等级秩序和职业分工体系构成了“明分”的主体内容,.二者纵横交错,构织成一张社会秩序网,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在这张网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义”又使“分”成为可能,...

  • 论荀子性朴论的思想体系及其意义

    作者:林桂榛 刊期:2012年第06期

    苟子持“性朴”论而非持“性恶”论,“性朴”、“性恶”两命题完全不相兼容;苟子《性恶》篇之“性恶”系“性不善”之讹,约讹于西汉刘向时代。荀子驳孟子“性善”说并建构起“材一性~伪一积”的性朴说,其理论结构是:材是性的基础,性是材的机能,性即材的性能,材朴则性朴,人为则习积,“材一性”关系若“结构一功能”关系。原始材性若天...

  • 朱熹与孔子“有德无位”事件

    作者:王光松 刊期:2012年第06期

    在儒学史上,孔子“有德无位”是一富有张力的触及孔门存在根基的思想史事件,朱熹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在传统朱子学中一直未受到重视。本文研究表明,朱熹对孔子“有德无位”事件的解释主要是在其《中庸》学中完成的,有意义、性质与原因三个解释向度,这些解释为朱熹选择理想实现途径以及确立生存角色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