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哲学

现代哲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Modern Philosophy

杂志简介:《现代哲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071/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治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性问题讨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西比较哲学、西方哲学研究、逻辑学研究、研究生论坛

主管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主办单位:广东哲学学会
国际刊号:1000-7660
国内刊号:44-1071/B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政治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2
复合影响因子:0.23
总发文量:1414
总被引量:4312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8.2857
立即指数:0.0183
期刊他引率:0.9723
平均引文率:21.422
  • 社会转型与政治认同专栏 ——中东欧政治认同的转型:以波兰为例

    作者:布克辛斯基 宋扬(译) 田明(译) 刊期:2012年第01期

    中国与波兰曾有共同的制度。波兰作为上世纪末东欧社会主义剧变最先的发生地,对该地区整个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中国作为目前原社会主义阵营中最受关注的国家,走向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分析和比较中国和波兰两国的社会转型及其过程中的政治认同,研究中国与以波兰为代表的“新欧洲”的不同发展模式,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世...

  • 焦虑、中国特性与国家认同

    作者:刘森林 刊期:2012年第01期

    论文致力于从三种不同的焦虑出发分析中国的国家认同。本体论上(对命运、死亡)的焦虑、精神上(对空虚、无意义)的焦虑、道德(对罪过和谴责)的焦虑,构成三种基本的焦虑。焦虑Ⅱ在西方发达社会更普遍,造成政治冷淡;而当下的中国对焦虑I更为关注。焦虑主体在中国更多不是自立个体,却更多是国家。国家的哲学根基与其说是自立个体,不如说...

  • 熊彼特之刺——1989年后波兰地方自治的出现及其发展

    作者:Piotr W.Juchacz 临川(译) 刊期:2012年第01期

    从政治哲学的观点看,地方政府层次的法治问题不可避免地与地方权力机关的合法化、以及他们(地方权力机关)与其所代表的政治社群的关系联系在一起。本文的考察建立在以下经验的和理论的基础上。

  • “圆桌”会议作为冲突解决之工具——从中东欧的经验看

    作者:Dariusz Dobrzanski 胡洁瑶(译) 临川(校) 刊期:2012年第01期

    1989年,五个中东欧国家——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举行了圆桌会议。与会者包括了获得大多数社会成员以及政府官员支持的反对派活动家。在这些国家里,基本而言,政治论辩的进程基本上是由深刻的经济危机引发,这种经济危机同时伴随着严重的政治危机。前者以计划经济的彻底解体为特征,后者则以官僚系统(免...

  • 布克辛斯基访谈:波兰马克思主义现状

    作者:布克辛斯基 赵司空 刊期:2012年第01期

    2011年9月23日,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和波兰密茨凯维奇大学哲学系在中山大学联合主办了“社会转型与政治认同”国际研讨会,会后,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司空(以下简称赵)对密茨凯维奇大学哲学系主任布克辛斯基教授(以下简称布)进行了访谈。

  • 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再探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热点直击

    作者:李捷 刊期:2012年第01期

    2011年11月21—22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由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和广州大学共同举办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百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中既有从事思想生平研究的大家,也有不少初出茅庐的青年学子,他们坚持思想开放、学术争鸣的原则,对会议主题进行了多维度、深层次的理...

  • 'Αλη'θεια与现象学的思想经验

    作者:孙周兴 刊期:2012年第01期

    本文清理了海德格尔不同时期有关Aletheia[无蔽]的不同解释,认为Aletheia[无蔽]意义上的“二重性”是后期海德格尔思想的主导线索,也是海德格尔意义上的现象学思想经验的基本特征。通过对希腊的“无蔽”经验的重思,海德格尔指向当下和未来,关注后哲学时代里普遍意义的差异化一境域化生成。

  • 从古典希腊哲学到早期希腊思想:对海德格尔思想转向的一个再考察

    作者:张振华 刊期:2012年第01期

    本文从古典希腊哲学到早期希腊思想这个角度出发,对海德格尔思想转向进行了一个再考察。这一视角在迄今为止的海德格尔研究中尚未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对30年代初海德格尔三门讲授课的总体梳理,在时间细节上追踪了这一思想转向发生的具体过程,为深入理解海德格尔对早期希腊思想家的阐释做了准备。

  • 吕斯布鲁克神秘体验论中的时间意识——永恒之物还是时间性之物?

    作者:张祥龙 朱刚(译) 刊期:2012年第01期

    吕斯布鲁克《精神的婚恋》中所谓无时间的“永恒的现在”,没有通常意义上的过去和未来,但有正在构造此现在的原记忆和原期待,因而可以被比作现象学视域中的时间晕圈。所以它既是单纯的——相对于客观时间和本真的时间晕圈之外的时间行为而言,又是多样的——相对于形而上学中超越的、抽象的实体而言。而“永恒的”恰恰意味着摆脱了可对象化的...

  • 回到实事本身:发生性的起源与现象学的历史性向度

    作者:李云飞 刊期:2012年第01期

    现象学以“回到实事本身”为旨归,而先验现象学只有作为发生现象学才能获得其完整的概念,因此,“实事本身”只有在发生的向度上才能最终得以确定。关于发生现象学,胡塞尔明确标识为起源研究,它致力于考察自我与世界之相关性先天的普遍历史性。发生的回问最终追溯到到活的原功能当下,这个活的原功能当下是一个不可再回问的、绝然不可注销的...

  • 外与内的游戏——德里达如何解构索绪尔的结构主义思想

    作者:蔡祥元 刊期:2012年第01期

    德里达的文字学思想与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有很深的思想关系,它们都强调区别是语言系统的根本原则。这种相似性使得有些学者提出,德里达所谓区一别的思想不过是索绪尔区别(或差别)原则的改头换面,并批评德里达对索绪尔的解构式解读是将自己的思想从外部强加给索绪尔文本的结果,根本没有文本根据。因此,如何看待德里达对索绪尔结构主义...

  • 被误解的道家法哲学——从本源法哲学与本体法哲学谈起

    作者:任强 丁利 刊期:2012年第01期

    儒法在“道统”“政统”“法统”上的合流,直接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横亘上千年的正统法哲学,正统法哲学成为解读和评判其他法哲学流派的标尺,由此道家法哲学沦为旁支或者另类,对其过度诠释、误读、贬损比比皆是6正统法哲学的基础是本源法哲学,它从本源论上的现象世界来讨论问题,其“天”和“道”都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总结,其...

  • 清代中国的爱民情感与司法理念——以袁守定《图民录》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徐忠明 刊期:2012年第01期

    传统中国的“情”,不仅涉及到私人的日常生活领域,而且涵盖了国家的政治活动领域,从而成为整个文化的基础。这种“情本位”的文化类型,也与传统中国司法官员的思维模式相吻合,并对司法裁判的风格有着直接的影响。以清代官员袁守定编撰的《图民录》一书为例,爱民情感构成了全书的核心环节,作者以古人的“嘉行”故事来作为州县牧令追慕的榜...

  • 怀疑与信任:清代地方官员司法权威的构建——以刘衡所著“官箴书”的吏治思想为例

    作者:杜金 刊期:2012年第01期

    清代大量出现的“官箴书”,一定程度上是官员治理经验的总结,具有实操性与实践意义;同时又是官员治理理想的诉求与表达,可以作为吏治思想或观念表达的资料加以运用。清代著名循吏刘衡在其编撰的“官箴书”中,表达了州县牧令的焦虑:一方面,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决定了牧令在行政和司法过程中不得不依靠吏役阶层,但又无法信任这些辅助人员...

  • 普遍价值如何可能?

    作者:沈顺福 刊期:2012年第01期

    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相对的,包括儒家的仁义礼智等。这种价值观得到了宣扬并被某些主体接受时,新主体因此而产生。主体的产生,从西方理性主义(康德、黑格尔等)的哲学角度来说,便是善良意志的发生;从中国儒家哲学的角度来说,便是诚意或德性的发生。意志、德性是存在的绝对者。绝对仅仅是存在自身(identity)的规定性。绝对,从时间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