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哲学

现代哲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Modern Philosophy

杂志简介:《现代哲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071/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治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性问题讨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西比较哲学、西方哲学研究、逻辑学研究、研究生论坛

主管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主办单位:广东哲学学会
国际刊号:1000-7660
国内刊号:44-1071/B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政治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2
复合影响因子:0.23
总发文量:1414
总被引量:4312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8.2857
立即指数:0.0183
期刊他引率:0.9723
平均引文率:21.422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文明》丛书出版

    刊期:2009年第04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文明》丛书是中山大学“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明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系列成果之一。丛书由徐俊忠主编,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总共计划出版25本著作,截至2009年4月已出版6本:《追寻主体》(刘森林)、《穿越资本的历史时空——基于唯物史观的现代性批判》(夏林)、《走向实践智慧...

  • 符号政治经济学的“革命”——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解读

    作者:张一兵 刊期:2009年第04期

    鲍德里亚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提出,必须打破仅仅通过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来说明政治经济学的观念,因为新的差异性符号生产生成了不同于经济价值的符号交换价值,这种符号政治经济学观念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的全部理论基础,因而成为一场新的政治经济学革命。

  •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的预先推定和希望——恩斯特·布洛赫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贡献

    作者:E.曼德尔 金寿铁(译) 刊期:2009年第04期

    在最基本的类冲动萌芽中,希望已经是超出单纯类冲动的东西,它已经吸收了充满幻想的想象能力、思想上的预先推定能力。希望是最卓越的人的冲动,希望连同社会劳动、概念构成和意识构成一道属于我们人类学特性的基础。想象的人乃是希望中的人。人类历史不仅是一部阶级斗争史,也是一部包括希望、计划、预先推定、诗作、教育、哲学论述、政治计划...

  • 《追寻主体》一书简介

    刊期:2009年第04期

    该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作者刘森林。它的主要立意是:在当代哲学批评普遍、连续、永恒的主体性,并更关注当下、个别、断裂、多变的自我主体性,在马克思批判内在的自我主体和伸张以劳动为新奠基的社会性主体之间,主体性何去何从?主体还能为什么奠基?为真理、秩序、历史、发展,

  • 析罗尔斯对马克思批判自由主义的回应

    作者:林进平 刊期:2009年第04期

    如罗尔斯所说,他的正义理论已经回应并吸收了马克思对古典自由主义的批判。他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上,较好地解决了古典自由主义的利己主义特性和私有财产权作为基本权利的缺陷;但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下,他依然未能克服自由主义所固有的缺陷。

  • 《为个性自由而斗争——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历史理论评述》一书简介

    刊期:2009年第04期

    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教授王晓升的新著《为个性自由而斗争——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历史理论评述》一书,已于2008年1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 道德的博弈:一种伦理学的诠释

    作者:费尚军 刊期:2009年第04期

    当人们借用博弈模型来分析人类活动时,所隐喻的是博弈境遇中凸现出来的人类行为及其合作秩序出现的伦理问题。从霍布斯的“傻子”到休谟的“农夫困境”,无不体现伦理语境中对博弈问题的关注,而以协定道德来诠释合作秩序的实现,却又存在着理论上的症结。面对诚实不足和伪装难题,道德的博弈何以可能?诚实不只是作为一种合作性实践的最优策略...

  • 化德性为规范:西方的理论尝试及其批评

    作者:童建军 刘光斌 刊期:2009年第04期

    德性伦理学是古希腊伦理学的传统。但自近代以来,德性伦理学先后发生了两次规范化运动。一次是以功利主义和康德伦理学为代表的规范伦理学取代了德性伦理学的主导地位;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兴起的德性伦理学复归运动中,德性伦理学内部阵营中出现的规范化的理论动向。德性伦理学的两次规范化运动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理论上的批评。德性伦理规...

  • 对思想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以《解放日报》为考察对象

    作者:许冲 刊期:2009年第04期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丰硕成果,作为其理论结晶的思想经过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推进作为中共指导思想的思想大众化,是中共开展政治动员、加强党的建设、推进理论创新和扩大理论影响的需要。《解放日报》为思想大众化提供了组织保障、主体条件、中介形式和补充路径四个前提,呈现出“破”与“立”、“理”与“情”、“管”与“用”...

  • 中国文艺的现代转型--文艺思想的奠基性意义

    作者:罗嗣亮 黄寿松 刊期:2009年第04期

    文艺思想及其实践确立了大众化的价值品格,实现了文艺由私人活动到公共事业的转变,并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精神,对中国文艺发展具有深刻的现代转型意义。同时,实现了民族化对文艺发展的有效规范,使中国文学艺术在实现现代转型的同时依然保留鲜明的民族风格。当然,文学艺术在时生的深刻转型,并不意味着现代化的完成。

  • 《实践的逻辑》一书简介

    刊期:2009年第04期

    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教授刘森林的新著《实践的逻辑》一书,已于2009年4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 舍勒与康德,殊途同归:道德的善

    作者:M.S.弗林斯 张任之(译) 邱鹤飞(译) 刊期:2009年第04期

    尽管康德和舍勒的伦理学形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二者在根本上都属于自律伦理学。康德在人的意愿中探讨道德自律,而舍勒则在人的爱的秩序中探讨道德自律。但是与康德的理性自律不同,舍勒强调的是人格自律。对于舍勒来说,人格是道德的善的载体,人格的本质在于一种绝对时间化,而绝对时间化又是在其通过行为并在行为中持续的生成中进行的,...

  • 康德对“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批判中的“存在”论题

    作者:陈艳波 刊期:2009年第04期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对“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而康德关于“存在”的几乎所有论题都表现在了这个批判里。这些论题主要包括:1.“是”不是一个实在的谓词,2.“存在”是对某些规定性本身的肯定,3.“存在”是对某物本身的肯定。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个批判的解析而获得对康德的“存在”论题的深入理解。

  • 乌托邦和拓扑发生学——比较康德的主体和海德格尔的此-在

    作者:包向飞 刊期:2009年第04期

    本文重点比较了康德与海德格尔对主体的观点。文章通过对此二人的引述和论证展示出,虽然他们都承认主体的自发性,但是康德的主体的白发性是通过先验主体根本不在时空之中来保证的,而海德格尔的主体(此-在)的自发性却体现在此-在本身就是“时空发生”。康德的主体是纯粹的,不属于感性的,是不可以对象化的;而海德格尔的此-在虽然也不可以...

  • 存在·心灵·价值——布伦塔诺哲学疏论

    作者:郝亿春 刊期:2009年第04期

    布伦塔诺哲学博大精深。其主题可由“存在”、“心灵”、“价值”贯通。布氏把“内知觉明证性”原则引入“实在”的分层,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存在”的多义性推进到“实在”的多层性。布氏的“心灵学”是对亚氏“灵魂论”的扬弃,其创发之处是对“心灵现象”的厘清和类型划分。布氏以“内在价值”为核心的价值伦理思想是对前人相关思想的重大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