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Modern Chinese Culture and Literature

杂志简介:《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稿、新视界、“大文学”视野、郭沫若研究、民国文学研究、共和国文学研究、著述·综述

主管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大文学研究学派培育项目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910
总被引量:356
H指数:6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1.5217
  • 从“盘肠大战”论争看编排问题

    作者:廖久明 刊期:2018年第03期

    1936年上半年,在著名的'两个口号'论争发生前夕,爆发了被后人称作'当时文坛上的一个重要事件'~②的'盘肠大战'论争。梳理一下论争过程便会发现,编排问题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35年12月1日出版的大型文学月刊《文学》第5卷第6号,发表了周文描写川康军旅生活的小说《山坡上》,时任主编的傅东华不但删去了三分之一左右的篇幅,改动了不少文...

  • 清末“水浒”的政治批评与文学翻新

    作者:焦欣波 刊期:2018年第03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学及其戏剧的艺术创作模式、审美意识发生着根本性变化,西方近现代文学与中国文学、中国戏曲呈现出一种复杂交织、融合多变的新格局,加之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知识分子着手重新审视和评判'俗文学'的认知价值和社会功能。因此,'小说界革命'、'曲界革命'在晚清'西学东渐'风中蓬勃兴起,《水浒传》及水浒戏开始进入知识分子的...

  • 下午与抵达之谜:纯粹的式微与哈金小说的复合间性

    作者:王山美 刊期:2018年第03期

    意大利超现实主义画家乔尔吉奥·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lirico)曾创作一幅油画,描绘了一个古罗马时期的地中海码头,背景中船的一截桅杆露在围墙之后,街道上有两个裹着长袍的人,一个似乎刚刚抵达,另一个可能是港口本地的人。这幅作品以其深邃的神秘感打动了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Guillaume Apollinaire),被其命名为《下午与抵达之谜,1911-12》(The...

  • 中国当代博物馆策展运作中的文化机制研究

    作者:隋文馨; 肖薇 刊期:2018年第03期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信息的获取与分享已然变得愈来愈方便快捷。各种群体可以轻易地从不同平台完成信息的攫取与整合,进而通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情境设定、观点提供、重组传播等方式,创造出新的信息。这些创造出新的信息的人便是策展人,策展人'提供观点'的行为就是所谓的策展~①。可以说,每一种传播平台或媒介都可视为策展的文本体现,即所谓的'人...

  • 国家与革命:中间党派的文学观照

    作者:张武军 刊期:2018年第03期

    1995年,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之魂'~②的樊骏,发表了颇有影响的论文《我们的学科:已经不再年轻,正在走向成熟》。樊骏认为我们学科'走向成熟'的显著标志在于我们摆脱了长久以来的政治干扰,'我们所研究的课题、方面、范围、领域,都有了大的扩展'~③。的确,新时期以来,学界有'为文艺正名'的大讨论,有'回到文学本身'口号的提出,有纯文学话语...

  • 《在清朝》的“西行漫记”——以《在清朝》的英文文本分析为中心

    作者:杨安文 刊期:2018年第03期

    20世纪80年代,在朦胧诗以后、第三代诗歌迅猛崛起的时期,柏桦以其独特的气质和才赋成为彼时诗界耀眼的明星。北岛曾称他为'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张枣说他是自己在'80年代所遇到的最有诗歌天赋的人'。在海外,柏桦同样受到很高的评价,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教授王德威认为'柏桦的诗歌是中国当代最好的诗歌之一,精妙并扣人心弦'~②,著名德国汉学...

  • 半殖民中国文学的洋装书写与“假洋鬼子”形象

    作者:高强 刊期:2018年第03期

    虽然现代中国并未被整体殖民,但却受到'多重外国势力'的'多层次占领',由此导致现代中国长期以来都陷入了一种'半殖民'境遇。半殖民中国与正式殖民地的处境大不相同,柯文认为'局部的,多国的,有层次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化格局的三个特点~②。而史书美则进一步认为,殖民统治的'不完全'性,致使中国语境下殖民主义产生了'破碎、非正式、间接和多元分层'...

  • 林莽文学年表

    作者:刘福春 刊期:2018年第03期

    1949年11月7日生于河北徐水,原名张建中。1958年到北京,人小绒线胡同小学读书。1962年9月入北京三中读书。1965年9月入北京四十一中读书。1966年''开始,家庭受到冲击。开始阅读从'砸烂'的图书馆中流出的各种书籍,其中近两年时间读中外古典文学名著,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1968年秋—冬与朋友三次骑自行车到白洋淀考察,寻找可以插队的村子。

  • 钱玄同致沈兼士未刊信札四封考释

    作者:汤志辉 刊期:2018年第03期

    钱玄同(1887—1939),'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之一,语言文字学家,浙江吴兴人。原名夏,字中季,少号德潜,又号疑古。早年留学日本,与鲁迅、许寿裳等从章太炎学习国学。1910年回国,在浙江海宁、嘉兴等中学任国文教员。1913年9月至北京,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历史地理部和附中国文教员。1915年任国文部教授兼北京大学教授。1917年参加'国语研究会',后任...

  • 危机与创造:郭沫若的“狂飙”诗意

    作者:郑怡 刊期:2018年第03期

    本文探讨历史危机作为概念和意象对郭沫若诗歌中崇高诗学形成的重要性。通过分析郭氏早期诗歌创作《凤凰涅梁》和时代精神的关系,尤其是对'狂飙'式文化的引进、向往,可以见到,郭沫若对历史危机的诗性夸张,一方面开创了现代中国壮美诗学的先河,另一方面也使现代诗歌的历史美学想象——让新诗带来新世界——变得更加困难。20世纪初的中国文学革命,...

  • 鲁迅关于科学的模型信念及其主要功能

    作者:许祖华 刊期:2018年第03期

    科学对于鲁迅精神生产活动的影响与意义是众所周知的。但,索诸中外学术界,却还没有一项研究成果从知识学的角度研究过鲁迅关于科学的信念问题,更没有一项成果对鲁迅关于科学的模型信念在鲁迅精神生产活动中的意义进行过系统阐释。而这正是本文要做的研究。一、鲁迅关于科学的模型信念考察鲁迅关于科学的信念,应该说,鲁迅关于科学的信念,不仅是一...

  • “情”与“欲”:鲁迅的辩证思考

    作者:鲁鹏飞; 林树明 刊期:2018年第03期

    '情'指情感,如爱情、亲情。'欲'指欲望,如食欲、性欲。'情'与'欲'相合,统称'情欲'。情欲作为人类主体的重要构成,指人的本能欲望和相应的感受,即俗话所言的'七情六欲'。但是情欲作为一个文学理论上的概念,一般指向人的性欲或爱欲。鲁迅对于人类的情欲有着明确而特殊的表达,而以往的研究则较少论及。本文试图从鲁迅的文论、杂文、小说等作品中探...

  • 试析中国现代文学运动两大区域机制

    作者:郝明工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一所谓区域机制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区域分化过程之中,在特定时空的区域内形成的文学机制。文学机制不同于文学制度、文学体制这些在文学运动之中生成的刚性构成,而是具有刚性与柔性的双重构成,并且在文本书写、文本传播、文本接受三个环节的循环之中形成动态的机制整体。事实上,文学体制不过是文学制度得以实施的现实体系,较之文学制度的固化,文学...

  • 试析曹禺对郭沫若译剧《争斗》的改译——兼谈高尔斯华绥对曹禺戏剧创作的影响

    作者:黄莹 刊期:2018年第03期

    英国现代著名作家、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1867-1933)的剧作Strife发表于1909年。该剧于1926年被郭沫若翻译成中文版《争斗》,由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1928年,曹禺在导师张彭春的指导下将该剧改译为《争强》。1929年,南开新剧团排演此剧时,曹禺自己登台饰演了男主角——铁矿董事长安敦一,并于次年将改译本...

  • 发现与会通:于坚、雷平阳诗歌的风景体验

    作者:马绍玺 刊期:2018年第03期

    于坚和雷平阳是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云南诗人。他们诗歌的独特魅力与他们生活其间的云南风物文化有很大关系。正是因为这种文本与地方文化间的联系,许多研究者都很看重他们作品的地方性特征,都在努力探究他们作品中独特的云南体验,他们也乐于自称为'故乡诗人'。然而,一方面,属于诗人的云南体验是一个多重的复杂概念,时至今日,对两位诗人作品中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