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Modern Chinese Culture and Literature

杂志简介:《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稿、新视界、“大文学”视野、郭沫若研究、民国文学研究、共和国文学研究、著述·综述

主管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大文学研究学派培育项目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910
总被引量:356
H指数:6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1.5217
  • 《红岩》的文体价值与超时空精神价值

    作者:阎浩岗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红岩》是与文学史上(包括"十七年"时期)其他作品不同的一部奇书。说它"奇",原因有四:第一,它以写地下斗争与监狱生活为主,题材与众不同;第二,它将本属南北两极的"纪实性"与"传奇性"奇妙结合,产生了独有的艺术魅力;第三,自问世以来,它不仅作为文学文本产生审美的社会影响,同时也一直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一起,被当作对青少年...

  • 编辑部说明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本刊上一期发表陈福康《民国机制中的诗词》,题目是编辑部改的。接作者来信,认为这样改有点"文不对题"。该文并未涉及"民国机制",而且诗词横跨民国和共和国两个时期,即使在民国时的诗词创作也与"民国机制"不沾边。作者认为,"现代文学史"应改

  • 再论沈从文与书法文化

    作者:孙晓涛; 李继凯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自古以来,文人对书法的依恋,可谓是文人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文化情结,书法艺术已"成为文人抒情冶性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需要"①。作家沈从文堪称文人书家中的一个典范。沈从文的从文历程和书写人生跌宕起伏而又丰富多彩,他的书法作品、书学思想等,是"沈从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沈从文的书法实践及书学观,对当今艺术素养不高的作...

  • 佛家辩证思维与《野草》意象群的生成机制

    作者:王贵禄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野草》的创作深受佛家文化的影响,其意象序列的生成与佛家辩证思维的渊源极深。鲁迅借用佛家文化中的死亡意象、鬼魂意象、坟墓意象和地狱意象,体现出诸如超越生死极限、执着于普度众生、面对绝境而能勇猛精进等佛家文化的精神要义。佛家哲学是一种思辨哲学,它对于宇宙人生的深刻洞察,对于人类理性的高度反省,对于人的灵魂问题的最...

  • 身体、文化、修辞与“狂人”的生成建构

    作者:黄晓华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长期以来,作为中国新文学诞生的界碑式、原典式的作品,《狂人日记》一直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被一再细读与阐释。在其长期的解读史中,众多研究者就其主题意蕴、人物形象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做了丰富的探讨,多向度地挖掘了《狂人日记》的丰富内涵。近期,更有学者突破原有的研究范式,如王学谦先生的系列论文《〈狂人日记〉与鲁迅文学的...

  • 论《雷雨》与基督教文化的复杂关系——兼评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文化之关系

    作者:刘芳文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一、研究现状与立论依据"宗教是最具有国际传播性的一种文化现象。文学与国际性的宗教的‘超文学’研究,其目的在于揭示宗教与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共生的关系。"①其中,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巳广为论者谈及,从20世纪40年代的开山之作《基督教与文学》(朱维之著)到90年代《十字架下的徘徊》(马佳著)、《中国现代作家的...

  • 另类经验与后现代叙事——论西西的小说《哀悼乳房》

    作者:张凤琳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哀悼乳房》是香港女作家西西于1992年写成的自传性长篇小说,同年即被台湾《中国时报》评为开卷十大好书之一。可是中国内地对西西作品的引进却晚了十几年,直到2010年初,《我城》、《哀悼乳房》等作品才陆陆续续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香港文学家中,西西是一位实验型、知识型作家,她的刨作以其变化瑰奇、思路卓异引人注目"①,...

  • “反复叙事”的利与弊——论贾平凹长篇小说中的“重复”效用及其审美得失

    作者:默崎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重复是中外文学叙事中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也是西方叙事学中的一种特有理论,即反复叙事(repetition)。在叙事实践中,它指"小说中的某一个事件,某一个细节在小说的不同章节中被一次次地重复叙述"①。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创作,从20世纪80年代的《商州》到新作《带灯》,一直有着重复的特点。从小说中具体场景和事件的重复,到人物塑造中某种...

  • 1927-1936年“作家论”写作潮成因探究

    作者:周婕舒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至1927年,中国新文学已有了十年的历史,鲁迅、胡适、周作人、郭沫若、茅盾、郁达夫、冰心、徐志摩等一批作家已经卓有成就,其作品亦对中国新文坛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而老舍、巴金、沈从文、曹禺、戴望舒、卞之琳等新一代作家也开始在文坛上崭露头角,显示出自己的创作特色。第二个十年期间,文学创作在各个方面都有进展,左翼文学与民主主...

  • 从边缘到中心:政治地理格局的变迁与抗战时期重庆戏剧文学

    作者:马晶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中国政治地理格局的巨大转变,重庆由政治边缘城市变成政治中心城市。这一转变彻底改变了抗战时期重庆戏尉文学的生存环境。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来看,特定区域的文学的个性与这种地方"独特性"密切相关。文学地理学正是要研究这种"地区区别"在文学活动中的再现。当重庆在抗日战争的推动下自身地理特征发生剧变时,...

  • 相声艺术与京味文学风格的生成

    作者:闫秋红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相声作为一门来自于民间的艺术,源于中国民间文化的幽默传统,是各地民间戏曲中的丑角角色的延伸和演化。现代相声艺术是北京的"土特产",相传是在八角鼓丑角表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历史悠久的相声艺术首先在北京城里寻到了知音,觅到了丰厚的艺术土壤。北京方言口语特有的幽默个性使相声首先在北京脱颖而出,中国现代相声界的侯宝林、...

  • 《论主观》:一个历史误会产生的原罪

    作者:钱理群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一1945年1月出版的胡风主编的《希望》创刊号上发表了舒芜的《论主观》,胡风在《编后记》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论主观》是再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使中华民族求新生的斗争会受到影响的问题。这问题所涉甚广,当然也就非常吃力。作者是尽了他的能力的,希望读者也不要轻易放过,要无情地参加讨论。附录里所记下的意见,太简单了,几乎像是...

  • 沈从文缺席1949年文代会考

    作者:袁洪权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沈从文缺席1949年文代会,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沈从文缺席文代会存在着多种解释,但有两种观点很有代表性:(1)沈缺席文代会,是中共意识形态的"有意为之";(2)沈缺席文代会,是他文学观念的坚守。观点(1)试图把中共对沈从文的个人压力,塑形为政治化的心理影响力,沈成为悲剧是政治的使然;观点(2)则表现出对沈从文...

  • 记小说《沙家浜》事件兼论“样板戏”成立的社会基础

    作者:骆丹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浙江大型文学双月刊《江南》2003年第一期刊登了青年作家薛荣①的约3万余字的中篇小说《沙家浜》。这篇小说面世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由于媒体和舆论的空前关注和讨论,使得这场争论演变成了一起不太多见的"文学事件"。从2月18日《浙江日报》发表了萧河的《小说〈沙家浜〉在宣扬什么》起,《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工...

  • 杜威·佛克马视域下的《讲话》

    作者:赵娟茹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70年来,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不待言。但这种影响在海外汉学家那里是如何看待的,或者说《讲话》在海外有着怎样的"形象"?本文以国际著名比较文学学者、荷兰汉学家杜威·佛克马(D.W.Fokkema)的《中国文学与苏联影响(1956-1960)》(Literary Doctrine in China and Soviet...